你認為人在瀕臨死亡時,能看到什麼?
《Vista看天下》曾經采訪過4位與死亡擦肩而過的人,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一位——42歲的安甯,一位被醫生宣告死亡兩小時後,又恢複呼吸的劍橋學者。
12歲的安甯放學後和同學一起回家,結果轉角處突然開來了一輛公交車,安甯被撞得人仰馬翻,癱在了雪地上。幸好被路過的老師看到,并将他送往了醫院。
他在醫院治療了三天,從清醒到昏迷,再到失去呼吸,然後醫生宣布死亡。悲痛的父母接受不了他的死亡,一直呼喊了2個小時,最後他似乎又有了呼吸,醫生再次搶救。
醒來後的安甯說,那一刻他像一條遊蕩在黑暗裡的魚,從黑暗遊向白色的微光,随後在一聲聲遙遠的呼喚中醒來。
這段經曆聽着似乎很不科學、很玄學,那關于“瀕死體驗”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醫學技術的突破,一定程度上打開了人類生命上的小小桎梏,很多瀕臨死亡的患者也能夠有機會被救回來,從而留下了關于瀕死體驗的描述。
據醫學調查發現,瀕死體驗在4個國家的前瞻性研究中,發生率約有17%,然而僅十分之一的人會保留記憶。
1975年,一本由醫學博士雷蒙德 · 穆迪撰寫的名為《死後的世界生命不息》的書,引導人們關注死後的世界,同時書中提出的“瀕死體驗”一詞,對過往人們瀕臨死亡的經曆做出了總結。
後續科學家們對此展開研究,認為瀕死體驗指的是在人體無限接近死亡,甚至是醫學上判定死亡後,自身的感官不受拘束,能夠回憶往昔,見到親友,最終在包含着平靜和大愛的光亮中回歸的一種特殊經曆。
瀕死體驗到底是真實,還是人們虛構出來的呢?
而在今年3月,期刊《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科學家在對一位87歲跌落導緻頭部受傷的男性救治時,意外記錄下了大腦的生命活動,發現患者死亡前後900秒内,從發病再到心髒停跳的過程中,腦電波中γ波的活動異常活躍。
而γ波和大腦注意力、記憶、夢境、信息、意識等方面的關系密切,這項研究的結果似乎和很多瀕死體驗的經曆形成了佐證。
但其實到現在,關于瀕死體驗這個現象還沒有特别好的解釋,科學界上有着不少猜測,但都未被證實……事情的真相仍需繼續探索
雖然醫學界對瀕死體驗發生的原因、機制尚不明确,但是它的存在毋庸置疑。不過人生在世,意外總是太多,死亡來臨的方式也千奇百怪。
人體可能會被燒死、淹死、撐死……如此衆多的死法帶來的死亡經曆究竟有什麼區别呢?
人在臨終前,一般會先經曆3個階段,分别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以及生物學死亡期。在前2個階段,患者仍有救治和逆轉的可能性;而到了生物學死亡期,意味着人體大腦腦幹受到不可逆的損傷,已經無法挽回。
而不同的死法之間,經曆也會有所不同:
1、燒死
人體被燒時,起火環境中産生的有害氣體和熱氣會損傷呼吸道,造成缺氧窒息而死,如果有幸逃過這一劫後面更加難受。
要是頭發和衣物不小心被點燃,身體内的脂肪就會像燈油一樣不斷燃燒,最後被活活燒死。
2、淹死
人體溺水,往往是在水量較大的環境,此時就算是撲騰得再用力也很難發出聲響,反而會因脫力更快掉下去。
落水後嗆水,會導緻水流入肺部,造成肺部疼痛、損傷,灌入耳朵也會導緻耳部損傷,一般5分鐘人體就會因缺氧而死。
3、餓死
人體沒有外源營養補充,在缺乏營養時就會“吃掉自己”,整個過程是:糖原——脂肪——肌肉(蛋白質),當蛋白質被消化後,水分無法進入血液被排出,就會積累在體内,造成浮腫,所以有的餓死的人反而會“變胖”。
4、渴死
人體缺水時,身體為了鎖住剩餘水分會停止排汗,導緻體内髒器過熱,可能引發衰竭,缺水嚴重時大腦萎縮,可能會出現功能性障礙和精神癫狂,最終因腦血管破裂而死。
5、割腕
割腕如果不經過“特殊處理”一般是死不了的,因為人體自有凝血功能,一般靜脈破損會自我修複,但是會留下疤痕,如果不小心損傷神經或肌腱,有可能導緻殘廢。
6、吞服安眠藥
安眠藥大量進入人體,會增加腸胃負擔,導緻嘔吐惡心,胃液從口腔、鼻腔反流,同時灼燒黏膜,十分難受。嚴重時影響神經系統,導緻神經錯亂,可能會瘋瘋癫癫、手腳抽搐。
除此之外,其它的死法也都不一而足,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面臨死亡,人們總是恐懼的,很多人在經曆老人死亡時會發現人體在死亡前往往都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表現,而這些秘密或許是人們揭開死亡面紗的第一步。
人體在死亡之前,器官和組織會逐步衰竭,淚腺也一樣會停止、關閉,此時球體會變平,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多餘的淚水就會排出,導緻死前流淚的現象。
對于回光返照發生的機制尚不明确,醫學界目前認為可能是瀕死期時大腦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控制腎上腺分泌出了各類激素,對人體起到了刺激。
也可能和三磷酸腺苷(ATP)導緻的能量爆發有關,它們對人體器官或組織造成了短時間的刺激或增強,才引發了回光返照。
人死後,體内的細菌會大量繁殖,而細菌會産生污綠色腐敗氣體,這些氣體閉鎖于體内,當外界打開屍體氣道後,氣體順着氣道排出,就會産生類似歎息的聲音。
少數自缢屍體在移除後放平,氣道打開也會産生這種情況。
人的一生是新生和死亡的交替,很多人對死亡十分恐懼,殊不知這也是人生的一環,坦然面對就好,或許正視這個過程,還能夠發現人體更多的奧妙,對醫學的進步起到推動作用。同時也提醒大家,生活中遠離危險,關愛生命。
參考資料:
[1]《瀕臨死亡那一刻,他們看到了什麼?》.Vista看天下.2019-04-06
[2]《瀕臨死亡時,大腦在想什麼?研究首次記錄人類死亡時的神經活動》.學術經緯.2022-03-02
[3] 《人死後還會歎氣?巨人觀是怎麼回事?屍體原來是這樣"開口說話"的…》. 科普中國.2022-03-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