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31 06:14:03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1

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省畫院院長張永海特為本報創作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少女節”、“乞巧節”、“鵲橋節”、“情人節”。

上古時代,人們崇拜自然天象,把牽牛星作為吳、越之地的分野星,把織女星衍化為編織雲彩的女神,那時的牛郎織女隻是兩顆星,二者還沒有演化出傳說故事。

到了漢代,織女女神的身份被人格化,成為了玉皇的第七個女兒。婦女們在農曆七月初七拜祭織女,虔誠地祈求織女賜予她們一雙巧手,以及美滿的姻緣。她們不僅乞巧,而且鬥巧,相約月下穿針,競技娛樂,而男人們則在旁邊湊個熱鬧。後來,愈來愈多的古詩和民間故事将牛郎織女附上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傳說才逐漸成型,這才讓七夕節有了更多的浪漫色彩。

而少數民族的有關風俗更是豐富多彩,他們或者踏青對歌,或者歡樂起舞,用自己的方式度過本民族的“七夕”。今天,學一首少數民族的情歌唱給心中的“她”或“他”,你覺得怎麼樣?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被稱作“歌海之鄉”,也是古代民間傳說歌手劉三姐的故鄉。

壯族人民能歌善舞,有自己的歌會,叫“歌圩(xū)”,形式以男女山歌對唱為主,春節、“三月三”、中秋等節日都有舉行,其中以“三月三”為盛,人們會在這天做五色糯米飯、搶花炮、踏青對歌等等。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2

壯族歌圩(中國畫)張永海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着許多動人的傳說,如禱祝豐年、賽歌擇婿、歌仙劉三姐傳歌等。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

歌圩分為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是白天在野外唱的,夜歌圩則是夜晚在村寨裡唱,唱的多是生産歌、季節歌、曆史歌等。

“嘹歌”是壯族民歌中的一種,壯語裡為“fwen liuz”,音譯為“歡嘹”,演唱形式為兩男與兩女對唱,高聲部與低聲部結合。演唱場合也根據日與夜相互分離,“日歌”在野外對唱,“夜歌”在家裡唱。

嘹歌唱詞樸實真摯,通俗生動,一般為五言上下句結構(漢語譯文1、2句為上句,3、4句為下句)。嘹歌每首歌分上下兩段來唱,唱完上段兩句,就會以襯詞“嘹——”拖腔來演唱,唱完第四句,再拉一聲“嘹——”,歌曲聽來十分悠揚舒展。

推薦情歌:世上哪有樹纏藤 壯鄉情歌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以能歌善舞著稱。土家族一年一度的“女兒會”上,青年男女相互認識,自由對歌問答,因此将之稱為土家族的七夕節也不為過。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3

土家族女兒會 (中國畫)張永海

女兒會這天,姑娘們把用背簍背來的土産山貨擺在街道兩旁,自己則穩穩當當地坐在倒放的背簍上,等待意中人來買東西。小夥子則在肩上斜挎一隻背簍,在姑娘面前搭讪,雙方機緣相投,就一起去趕“女兒會”,通過女問男答的對歌形式,互通心曲。

土家族山歌中,情歌占比最大。由于土家族長期居住在山區,信息閉塞,沒有形成本民族文字,因而其民間文化大多依靠口耳相傳。情歌作為其中一種重要媒介,能袒露真情實感、表達審美和愛情觀,這在人際交往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的青年男女在婚戀上很少受到幹涉,因此它的情歌風格大膽率真,也有女性主動表露情感的情歌,如“十七八歲姑娘家/獨坐閨中懶繡花/想到紅塵陰陽事/心裡好像貓爪抓”。

而改土歸流後,土家族地區的婚姻制度與文化風俗,被套上了封建禮教的枷鎖,造成了許多悲劇,因此土家族也不乏反抗封建壓迫,較為沉重、反叛的情歌,如“一陣雨來一陣雷/貪财媒婆強做媒/嫁給鐵匠隻講打/嫁給銅匠隻講錘/何日開籠放鳥飛”。

其中,五句子情歌又是土家族山歌中的一種結構類型,也是鄂西情歌的主體,歌曲每五句詞為一段落,有單獨一段落為一首歌的,也有若幹段落連綴起來的。其唱詞直白大膽,且要求第五句有畫龍點睛之效。襯詞也十分豐富,有“哎”、“喲”、“嘿”、“喂呀佐”、“嘛”等等,有些稱謂也可做襯詞,如“哥哥”、“妹子”、“我的娘喲”,使歌曲易押韻,更便于傳唱。

推薦情歌:清江戀歌 土家女兒會

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貴、鄂、閩等地,民族語言為侗語,但無文字,因此對于侗族人來說,口頭形式的歌唱是與吃飯、勞動同等重要的。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侗族人的“樓那義節”,侗語中,“樓那義”是找男朋友的意思,這一天姑娘們洗好蔥,放進各自的籃子裡,後生們結隊去讨籃子,若得籃,兩人就會互相約好日子,一般在“四月八”或“六月六”,還籃子并對歌。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4

侗族之春(中國畫) 張永海

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男女交往的形式之一。晚飯之後,女青年幾個聚在一家,冬天圍坐在火堂邊搓草鞋繩、織布帶,夏天則在堂屋或廊檐下紡紗織布,等待男青年的到來。男青年則在巷中吹笛唱歌。經過幾次歌來歌往的相會,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會互贈信物,并唱“盟誓歌”。

行歌坐夜、玩山坐日、月堆華等這些侗族男女青年的特殊交往形式都帶有一定的群體性特征,對歌也是如此,通常是一群男青年與一群女青年互相對答。

侗族的情歌大多是在趕坳或玩山的過程中所唱,所以也叫“玩山歌”,以對唱為主,也有獨唱、齊唱等其他形式。其唱腔分“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快腔山歌”三種,高腔山歌需要大聲歌唱,隻在趕坳活動時唱,平腔山歌多用以叙事,比較平和悠揚,快腔山歌則需要用到假嗓。

侗族情歌以靈活、自由著稱,演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緒即興改變歌曲中的節奏、襯詞。

其唱詞淺顯易懂,多以長短句為主,如“情到濃時心都醉/山上草子一到熟來緊粘衣/哥變七星妹變月/星陪月亮同出東方同落西”,也不乏五字句、七字句,如“郎像岸邊水燈草/遇着風浪把頭搖”。有時,還會采用白話與演唱交雜的方式來表現。

其中侗族琵琶歌是以歌中伴奏的彈撥樂器“侗琵琶”而得名,琵琶歌自彈自唱,男女對唱,載歌載舞,形式多樣,使用的襯詞包含了侗族語調襯詞的全部。

推薦情歌:從江侗族琵琶歌之《遠方的情人》 尚重琵琶歌長相思

涼山彜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是彜族人的“插花節”,也叫“馬纓花節”,彜族群衆會從山野中采來馬纓花,插在門頭或農具上,未婚的青年男女則會互送鮮花,互插鮮花,作為定情信物。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5

彜族插花節(中國畫) 張永海

插花節這一天,許多鐘情的男女以插花為訂婚禮。小夥子把一朵朵鮮豔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頭上,姑娘把一朵朵馬纓花插在小夥子吹着的蘆笙上,互相表示真摯的愛情。

彜族的情歌形式比較自由,唱詞可以長短句結合,不受字數和韻律的限制。以根植于阿都方言區的阿都情歌為例,阿都情歌對唱根據交往過程分為若幹結構,男女初次相會,通過對歌交談,或者互訴擇偶标準,此為探情歌。

(“啊呀啊呀——啦/那位賢能的阿哥喲/坡前坡後來相遇/單羊碰上單獨狼/一犬一獵來相遇/獨子巧把獨身遇/獨鷹來把獨雞遇/孤馬卻和孤虎遇/獨女碰上單身漢/你獨我孤來相逢……”)

唱過探情歌後,如有好感,會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吐露心聲,為熱戀歌。

(“啊呀啊呀——啦/那位賢惠的表妹喲/我倆約會的這一晚上/但願莫遇上陰雨夜/天邊無雲不打雷/但願十裡無雷聲/但願響雷響幹雷/但願雨絲不着身/但願林雨不寒冷/好讓表哥表妹一路順遂來相會……”)

其後還有以相思、盼望、離别、分手為主題的一系列對歌,如泣如訴。

(“表哥表妹兩分手/割愛忍痛楚/從今遠别離/相思心中囿/閉目影憧憧/耳裡語綿綿”)

推薦情歌:馬兒響來玉鳥兒唱 火把戀人

(作者:樂思芸)

關于七夕節的情歌(讓少數民族情歌來)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