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會議

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會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16:00:48

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使基層真正強起來)1

“要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改革舉措落到基層,把力量和資源充實到基層,使基層真正強起來。”2018年7月2日,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出明确要求。重要講話中,是黨的領袖對新時代共青團履行職責使命的殷殷囑托,更是對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共青團改革的悉心指導和深切提點,發出了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基層整體活躍的動員令。

立下基層改革“軍令狀”

一個時期以來,與黨持之以恒大抓基層的曆史自覺和曆史擔當相比、與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向基層延伸的勢頭相比,團的基層薄弱狀況已經成為制約共青團發揮政治功能、體現政治價值的瓶頸,全團必須有迎頭趕上、自我革命的自覺。

“必須緊緊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切實推進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不斷增強共青團組織和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2018年12月,團中央書記處就當前團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向中央書記處作了專題報告。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團中央下決心按照重要指示精神,下大力氣抓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研究制定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方案。

聞令而動,蹄疾步穩。2019年1月,團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召開,對大抓團的基層建設作出整體部署,提出力争到建團100周年時,團的基層薄弱狀況基本扭轉、團的組織力明顯提升的目标。這既是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加強團的基層建設的階段性目标任務,更是全團向黨中央立下的“軍令狀”。

大抓基層,首先體現在組織上,重中之重是縣域以下。“基層難、基層弱”“沒人、沒錢、沒資源”“改革上熱、中溫、下涼”……在團中央調研過程中,這些問題反複被提及。經過深入研究,團中央書記處決策将深化縣域基層組織改革作為大抓基層的牽引之舉。成立專班、反複論證、征求意見,經過半年多修改完善,試點方案起草完成。

2019年7月,中央書記處專題審議通過了《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方案》,批準開展為期一年的首輪試點,18個縣級行政區納入。在小範圍、引領性探索基礎上,2021年5月,經中央領導同志同意,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擴大至全國621個縣區,超過全國總數20%。改革試點把握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的目标方向,聚焦強化團組織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着力解決基層“弱”的問題,以幹部來源多元化、組織方式多樣化、引領動員網絡化、工作内容項目化、生存資源社會化、運行機制扁平化為主攻方向,持續提升基層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重點改革創新團幹部選用、團組織設置和運行、團員教育管理、領導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試點地區争當探路先鋒、改革闖将,堅持問題導向、勇于自我革命,為全團積累了一批重要認識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2022年7月,團中央認真總結近3年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的實踐,向黨中央專項報告并提出了全面推開的工作考慮。2022年8月,經黨中央同意,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部署各級團組織認真貫徹落實,将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全面推開。

工作骨幹添動力:拓渠道、增力量、定目标

“人少、事多、要求高”這是縣級團委工作隊伍的現實寫照。很多團縣委隻有兩三名專職團幹部,而要聯系服務的青年有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工作力量明顯不足。如果有限的工作隊伍的事業心和工作能力還跟不上,基層團的工作狀況可想而知。

“群團幹部要多采取兼職的方式,這對基層更有針對性。要更多把一些先進模範人物、優秀志願者等吸納進來,使基層力量壯大起來”,“群團幹部有不同于黨政幹部的特點,應該采取符合群團組織特點的幹部管理方式”。遵循重要指示,試點地區大膽探索、努力破解“行政化”選人用人思維定式,大力拓寬團的工作骨幹來源渠道,建立完善目标責任制,真正将“好苗子”選出來、用起來。

在江西鉛山縣,如今的團縣委不僅配齊了專職團幹部,還結合縣産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從從業青年較多、地區影響力較大的行業領域選配了1名挂職幹部和3名兼職幹部。結合全省開展的“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選培工作,全縣每個鄉鎮都配上了1-2名兼職團委副書記,他們中有青年創業者、醫生、返鄉大學生、農業緻富帶頭人等各領域青年人才,鄉鎮團幹隊伍進一步充實。除了用好用足群團組織挂兼職幹部政策,提高選配質量和人崗匹配度,江西還在試點地區通過成立團屬事業單位或青少年工作專業化平台、公開招聘專職青少年事務社工等方式,多渠道拓寬團的工作力量選用。

試點以來,各地嚴把政治素質、事業心等核心條件,改體制内“單一式”考為社會化“多渠道”選,身份、職業、年齡、級别等選拔“杠杠”逐步打破,探索出挂職兼職、專項招考、崗位聘用、擇優轉任、開發公益性崗位、增設事業化平台等多種方式暢通用人渠道,真正把願意為黨做青年工作、熱愛共青團事業的人選拔到團的崗位。試點縣團委編制内外各類工作力量由縣均10.8人達到23.8人,增長1.2倍,其中體制外編制外近八成,團縣委直屬工作骨幹數增長80.3%,縣域團組織“缺人幹事”問題明顯緩解。

人才多種方式選進來、更要嚴格管理用起來。

“有些工作看着‘高大上’,青年到底認不認?”“強調幾次的工作問題沒解決,責任究竟在誰?”這是團山西省晉城市委對各縣(市、區)團委書記推進改革的“靈魂拷問”,折射出試點地區下決心改變以往團的工作“憑着感覺說一說、年底打分勾一勾”的做法,明确依崗定責“壓擔子”,分層分類簽訂履職目标責任書,以定量、精準的方式代替泛化、感性的管理習慣。

在貴州銅仁市委組織部和團市委聯合印發的《區縣團委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履職考核評價實施辦法》中,對區縣團委“關鍵少數”的“目标怎麼定、實績怎麼考、結果怎麼用”作出具體規定。因2021年度考評結果為“差”被誡勉談話的銅仁高新區團工委,第一時間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因考評結果為“一般”被提醒約談的兩個區縣團委書記,其中一名被調整到鄉鎮街道擔任副書記,另一名知恥後勇、後發趕超,今年以來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步。

試點以來,各地根據不同崗位确定工作職責和目标任務,基于工作實績的崗位、職務職級、薪酬等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建立,“幹好幹壞一個樣”“想到哪兒幹到哪兒”的情況明顯減少,“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開始破冰。

基層組織強功能:多形态、廣覆蓋、社會化

共青團最大的優勢在于遍布基層一線、深入青年身邊。然而,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導緻青年大規模、跨地域、跨行業、經常性流動,共青團既有的組織體系常常覆蓋不到;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得青年利益和思想加速分化,對共青團相對封閉的、單向的思想政治引領方式形成沖擊,團的組織體系優勢如何煥發新生機?

“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怎麼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麼建組織”。落實重要指示,試點地區努力破解建團路徑單一、組織形态固化、動員效能不高、社會化生存能力不強等問題,推動基層組織設置方式和運行機制發生深徹變革。

——從“科層式”到“網絡化”

“我們采集了全區青年群體流動分布數據,繪制形成青年服務的‘熱力圖’,改革的針對性更強了。”團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李婧祎對創新團的基層組織形态深有感觸,結合“熱力圖”精準定位,團區委新建“青年之家”4個、“青年V 門店”8個,新建非公團組織68家,在産城融合、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助力區域發展。在上海浦東,結合區域園區多、能級高、體量大的特點,團區委打破行政隸屬、行業層級等限制,把7個園區、1個鄉村振興産業帶、36個街鎮團組織進行創新整合,組建了8個區域化團建聯盟,織網成勢,有力鞏固拓展了基層團的組織體系。

試點以來,各地廣泛探索并驗證了黨建牽動、區域聯動、行業推動、産業拉動、園區帶動、樓宇促動等建團路徑,社會面組織覆蓋明顯擴大。同時,适應青年職業、生活、公共活動空間常态切換和“圈層化”特點,以地緣、業緣、趣緣、益緣等聯系紐帶設計組織方式和活動載體,建設樞紐型青年之家、活動型青年社團、互動型網絡社群,有效融入青年社交圈、生活圈、居住圈。試點縣社會領域團組織數量平均725個、增長31.9%,“兩新”團組織增長83.3%,均大大高于全國同期水平。

——從“找不到”到“靠得住”

“沒想到當時入駐社區時填寫的這樣一份興趣資料,會帶來我生活中完全不一樣的趣味和體驗,在社團裡我們一起活動、一起成長。我們還連同社區4個團屬社團構建了青年文化動力圈,幫助我們走得更遠。”作為一名青年設計師,杭州市拱墅區瓜山未來社區租客章宇輝同時也是瓜山未來社區電競社團團長。在瓜山社區,4個以物理空間劃分的社區團支部、4個以團屬社團為紐帶的功能型團支部和1個“未來視界”社區線上信息互動平台,成為對社區團員和流動青年全覆蓋的有機網絡。有了線下組織“打底”、線上組織“賦能”,組織化動員就有了保障、社會化動員就有了基礎、網絡化動員就更加高效。今年4月當地發生疫情,瓜山社區僅1小時就組建完成了13支青年突擊隊,400餘名青年積極報名成為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

改革以來,試點地區直達支部、直面青年、直通社會的信息傳遞和組織響應機制逐步建立,動員效能明顯提升,帶領團員青年在疫情防控、應急處突、文明創建、基層治理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彙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從“被動等”到“主動籌”

2021年起,團義烏市委連續兩年舉辦“青年組織公益博覽會”,搭建起公益項目推介、政府擇優購買、動員公衆參與的平台,累計吸引108個組織、259個項目參展,現場簽訂協議項目8個,金額共計105萬元,在與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和與青年主動選擇組織的分化速度的賽跑中搶占先機、赢得主動。

在家裡擁有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是許多家庭困難孩子的夢想。改革以來,山東共青團廣泛實施“希望小屋”關愛項目,幫助困境兒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溫馨舒适的獨立空間,并配套愛心志願者結對幫扶。通過“互聯網 公益”模式,累計動員1300多萬人次以不同方式參與或支持項目,募集愛心資金超過2.2億元,幫扶兒童超過1.7萬名,不僅帶來了“小屋煥新”,更通過精準幫扶實現“精神煥彩”。

改革以來,試點地區努力破解工作資源行政化依賴嚴重、有“人頭費”缺“項目款”“給多少錢辦多少事”等問題,發揮組織優勢,統籌團内資源,調動社會資源,千方百計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彰顯了組織價值和使命擔當。

團員隊伍顯成色:定标準、把質量、成鍊條

新時代如何保持和增強團員隊伍的先進性,是改革亟待破解的重大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很多地區和領域團青比偏高,團員意識弱化,常常出現共青團員“平時看不出、關鍵時刻頂不上”的現象。

“團員應該有先進性,有光榮感”,“甯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抓好入團以後的教育實踐”……貫徹落實對團員隊伍建設的要求,試點地區努力破解入團标準寬松軟、團員教育成色不足、團員模範作用不夠充分等問題,逐步把團員鍛造成為該有的樣子,顯示出應有的擔當。

“标準高了、入團難了”成為改革以來各地感受最為直接的變化。在湖北大冶市,《學生入團積極分子考核表》成為發展團員的必備要件,考核表特别強調把政治标準放在首位,提高思政考評、團課學習、志願服務等3項權重。改革以來,試點地區普遍推開積分入團、評議入團,細化入團标準、探索建立團員管理“負面警示清單”,把思政課考評優良、8學時團課學習合格、年度20小時志願服務時長等作為入團必備條件。“什麼樣的青年能入團”在基層更清晰、更明确,共青團員“五個模範、五個帶頭”的行動指引成為普遍共識。

“面對世紀疫情到底應該是鬥争還是‘躺平’?”一個試點縣的中學團支部裡,以時政辯論賽形式的團課受到學生團員們的歡迎。台上“選手”唇槍舌劍、台下“觀衆”互動提問、專家“評委”精辟解讀,真理越辯越明,也讓團課有了更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不僅在校内,校園外的組織教育同樣精彩。内蒙古赤峰紅山區成立了青少年思政學院,建立青少年黨史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八類社會實踐基地,依托紅山青年講習團、紅山青年工作室常态化舉辦實踐活動,深受團員青年的喜愛。改革以來,試點地區通過創新“三會兩制一課”、主題團日等組織生活的形式載體,采取辨析式讨論、沉浸式體驗、儀式化教育、社會化實踐,強化組織育人功能。目前,《新時代中學團課教育指導大綱》已在全團實施,全日制中學團校基本實現應建盡建,各類主題教育團支部覆蓋率平均達到90%以上。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上,中國共産黨是先鋒隊,共青團是突擊隊,少先隊是預備隊”,“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論斷振奮人心。讓“争章推優”成為初高中團隊銜接和培養一體化工作的“榫卯”,同時推動高中、高校“推優”一體化,建立連續培養、接續育人鍊條。這是上海在入隊、入團、入黨相銜接、相貫通工作中的有益探索。改革以來,試點地區普遍建立團員先進性評價常态化機制,研究細化推優入黨具體措施。經過少先隊組織推優入團的比例達70%;28歲以下青年經過團組織推優入黨的比例達72.5%,團員隊伍質量明顯提升。一大批95後、00後優秀團員成長起來,帶動廣大青年成為為黨扛事分憂的生力軍。兩年多來,全團組建41.4萬支青年突擊隊、727.5萬名團員青年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在前、作表率;數千萬團員青年直接參加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行動,在網絡上傳播主流價值、抵制謠言雜音,展現出新時代團員青年的好樣子。

黨的領導落到位:明責任、重考核、嚴督導

共青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青團事業的蓬勃發展,最根本在于全面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各級黨委(黨組)要傾注極大熱忱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各級黨組織要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經常研究解決共青團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各試點地方黨委拿出很多實招、硬招。

試點啟動後,各省(區、市)黨委普遍高度重視,采取專題會議、批示指示等方式給予關心指導,半數以上省份将改革試點納入省級深化改革工作要點或重點項目、納入相關考核督查清單。縣級黨委均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或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的工作機制,市、縣兩級團委合力一體抓落實。試點地區團組織主動彙報、争取支持,推動縣級黨委在提高基層黨建帶團建有效性方面建章立制、壓實責任,各項重要“規定動作”得到充分落實。改革以來,試點縣團(隊)建納入黨建考核的比例由43.6%提升至99.5%,黨建帶團(隊)建納入縣級黨委巡察監督的比例由12.1%提升至99.2%,團建工作經費普遍納入黨建經費整體計劃,縣級年度财政預算中保障青年工作經費。部分基層黨組織長期不研究共青團工作、不指方向、不交任務的現象基本消除。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基層黨建帶團建落實不充分的原因,往往在于“帶”的内容不具體、“督”的措施不嚴實。“兩查七看”是哈爾濱道裡區在試點中的探索。“兩查”即查黨組織強化黨建帶團建情況、查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情況,“七看”是則進一步細化,看是否将團的建設納入黨組織建設規劃并定期研究,看任命區直團幹部是否履行協管程序,等等。如今,類似“兩查七看”的監督檢查制度已在試點地區廣泛推行。不少地區乘改革東風,由地方黨委或組織部門出台了加強黨建帶團建的制度文件,進一步固化了改革成果。

在縣域的學校領域,黨建帶團建具體體現為團教協作機制的有效運行。2021年,根據縣委安排,重慶市墊江縣的團縣委書記兼任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分管教育系統黨建、組織人事、宣傳、共青團和少先隊等工作,同時将黨建帶團建、隊建作為單列内容,納入中小學教育督導評估和黨建工作規範化建設指标,占黨建考核權重的20%,有力推動了團教共同體建設,教育系統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改革以來,試點地區團委進入縣級黨委教育領導小組和縣級黨委教育督導委員會的比例,分别由45.4%和30%,上升至97%以上,縣級教育團工委普遍建立,作用發揮日益凸顯。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面對基層薄弱的長期性、複雜性、反複性,自我革命、真抓實幹是關鍵所在;緊跟當代青年思想行為、工作生活、聚集分布、發展需求的動态變化,回歸初心、紮根青年是根本出路;破除機關化行政化開展工作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優化體制、創新機制是必然選擇;指導推動共青團牢牢把握組織定位、切實履行職責使命,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團上下要咬緊牙關、攻堅克難,把握改革窗口、堅持善作善成,為建設更加堅強有力、充滿活力的共青團組織,為更好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在新征程上切實發揮好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用而不懈奮鬥、永久奮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金卓 李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