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并未受過很多專業教育的李嘉誠創造了今天的商業奇迹?
是什麼好習慣使他變得如此優秀?
李嘉誠被形容為“一本會行走的書”。
讓我們來好好研讀一下這本“行走的書”。
尊重
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他們采訪李嘉誠時,來到位于香港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李嘉誠的辦公所在地。
14:30,門打開,85歲的李嘉誠滿面笑容地走進來,步子很快,沒有任何攙扶。
他和每一個人握手,微微彎腰遞上名片,微笑着,認真地看着每一個人。近乎多餘地用帶潮州音的普通話做自我介紹:“李嘉誠”。
在接受記者采訪過程中,李嘉誠時時處處都表現出對人的尊重。李認真地傾聽每一個人的問題,生怕沒有回答清楚。約好了用普通話采訪,李就一直用普通話,雖然潮州話對他來說更自如。
李會照顧每一個人的感受,聽問題時,專注如小學生;回答時,一定會看着對方。
李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張名片,但輪到攝影師時,名片派完了。讓人意外的是,采訪進行到一半。李突然向遠處的助手要了一張,補給了攝影師。他的舉動是如此自然。
管理者對下屬一般有兩種取向。一種是控制取向,一種是尊重取向。哪種更重要?各位自行思考。
自律
李嘉誠從早年創業至今,一直保持着兩個習慣:
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他也會把它看完。
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着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這種勤奮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關于工作習慣,最為著名的細節是李嘉誠的作息時間: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随後,他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
這種自律其實已經到了極緻。事實上,成功人士都是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到極緻的人!
未雨綢缪
熟悉李嘉誠的人士表示,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每天90%的時間都是在考慮未來的事情。
他時刻在内心想像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給自己提問,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把失敗想透了,想不成功都難,這正是逆向思維的精華所在。
學習
李先生的學習方式很有意思,除了看書之外,他還經常用代入式體驗學習法。
一位跟了李十幾年的下屬透露,李嘉誠喜歡看電影,而且,看電影時,他的“代入感”很強。
每次都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随着劇情起伏,“過他們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芒格對巴菲特的形容:他是一本會走路的書。
颠覆
“他并不是一個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對潮流的把握遠超很多年輕人。”
一位下屬透露。李嘉誠旗下公司無數,很多下屬多的都數不清,直接向他彙報的,就有200人左右。
每個月,李都會跟海外管理層進行會議,每年會“出外巡檢”三四次。
85歲的人,用的是最新潮的電子設備。
想要颠覆别人,先要颠覆自己。
認錯
1996年,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钜被世紀大盜張子強綁架,對方單槍匹馬到李家中,開口就要20億,李當場同意,但表示“現金隻有10億,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銀行給你提取”。
李的鎮靜,連張子強都很意外,張問他:你為何這麼冷靜?
李澤钜
李回答道:因為這次是我錯了,我們在香港知名度這麼高,但是一點防備都沒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點多自己開車去新界,在路上,幾部車就可以把我圍下來,而我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我要仔細檢讨一下。
認錯并願意付出代價和承擔責任,這是讓你可以失敗多次而不會死的黃金法則。
保守
比如說,負債率。李嘉誠對這一指标的控制,近乎偏執,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
一家公司有盈利時也可以破産,而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
長實2013年的負債比例是4%,位于加拿大的Husky,負債比例隻有12%。
李對此深以為豪,“我從1950年開始做生意,對負債和貸款問題,一直非常小心處理,雖然經曆過不少風風雨雨,但也一路走了過來。”
無數的人和事證明,隻有保守主義者才能活得長久。
人生需要一些刻骨銘心的經曆,讓我們成長、成熟。長久成功的秘密就是每天淘汰自己。成功需要機會,需要能力,但需要的是為人的品德。
李嘉誠的成功,向我們昭示了成功最簡單卻又最難以堅持的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