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洋澱十大名魚

白洋澱十大名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4:54:31

提起白洋澱,估計很多朋友對她不熟悉,或者覺得隻是一個普通的湖泊罷了。白洋澱在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号稱“華北之腎”。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

屬于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如今大部分湖面受到雄安新區的管轄,白洋澱是143個相連的大小澱泊總稱,總面積366平方公裡,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

但是受到地形、降雨量、人類生産生活等因素的影響,湖面有時候擴大,有時候縮小,甚至幹涸!比如:1980年由于降雨量減少湖面幹涸了,而到了1988年受到強降雨的影響,湖面重新恢複。

鳑鲏魚

根據中新社雄安6月23日電題:鳑鲏魚重回“夢中水鄉”白洋澱中新社記者李曉偉崔濤“鳑鲏魚又回澱裡來了。”這是“華北明珠”白洋澱漁民、年屆六旬的劉麥子近來最高興的事情之一。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2

那麼鳑鲏魚是什麼魚?鳑鲏魚屬于鯉形目,鯉科鱊亞科,鳑鲏亞科,所屬魚類的通稱,分布極廣,為我國的原生魚,在東亞、東南亞和歐洲等均有分布,屬于常見的魚類。

鳑鲏魚又叫四方皮、鏡魚、彩圓兒、苦扁魚等等,方言名字有很多,不知道你那邊叫它什麼名字。由于顔色豔麗,在20世紀被引進到歐洲後受到養殖愛好者的青睐,被稱為“中國彩虹”,或者彩虹魚,為群居性小型淡水魚類。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3

屬于雜食性魚類,不挑食葷素皆食,喜歡栖息在緩慢流動的水體,或者靜水中。雌性和雄性顔色不一樣,雄性在繁殖期有“婚姻色”,渾身五彩豔麗用以吸引雌性繁殖,雌性沒有豔麗的顔色。

壽命比較短,隻有4-5年,也能夠形成1兩以上的巨型個體,在我國除了西北地區有些湖泊外,幾乎全國均有分布。

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歡食用鳑鲏魚,原因有兩個,一是個體小,個體小的魚類宰殺起來比較麻煩,需要大量的時間。二是味道微苦,鳑鲏魚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味道有點苦,有些人不喜歡這個味道。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4

那麼為什麼鳑鲏魚這種小型魚類,重新回到白洋澱,成為年過6旬的漁民劉麥子近年來最高興的事之一?我的親身經曆,也可以做個參考。

鳑鲏魚的消失

我是80後,出生在農村,那時候的生活條件都很差,沒有娛樂設施,雖然村内村長家有一台電視機,但也不能天天去看電視,人多的門口都進不去。

下河抓魚是最多娛樂方式,村内的池塘,村前村後的小河,每當放學後,總會有很多村内的小夥伴一起去抓魚,或者去摸河蚌。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5

由于年齡小,不會釣魚,隻能用個罐頭瓶子,從家裡偷一點面粉,或者麸皮,放進罐頭瓶子内抓鳑鲏魚、白條魚、麥穗魚。

當時最喜歡抓鳑鲏魚,因為鳑鲏魚顔色豔麗,并且肉質很厚,不僅觀賞性強,可以養在魚缸内,還能食用受到小夥伴們的喜歡,但是如今村内池塘早已沒有鳑鲏魚的生存,而村内的河道内鳑鲏魚也是寥寥無幾。

為何小時候随處可見的鳑鲏魚,如今幾乎消失殆盡?原因有兩點。一是水質污染,小時候村内池塘内的水質清澈透明,村外的小河水質更好,2米深還能看到水底,如今水質一塌糊塗!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6

二是幹旱,在幹旱的年代,村内池塘幹涸,村外的小河成為小溪,很多魚類早已消失不見,比如:鬥魚、黃豆豆等等,還有一些小型魚類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如今圖片都沒有。

幹旱對于魚類的影響不是很大,水位下降後,一些魚卵在降雨後河水暴漲,還能孵化,而水體受到污染容易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是造成魚類種群以及密度直接減少的原因。那麼白洋澱的鳑鲏魚為何重新回歸?

鳑鲏魚重回白洋澱

從20世紀60年代起,受到氣候幹旱,上遊斷流等因素影響白洋澱幹涸情況頻發,但是影響最大的是污染。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7

随着白洋澱上遊城鎮的工業污水,附近百姓的生活污水排入白洋澱内,到了2017年白洋澱整體水質為劣V類。那麼劣V類水質是什麼意思?水質分為5類:

Ⅰ類(一類地表水) 主要适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 (二類地表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魚蝦類産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Ⅲ類 (三類地表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遊通道、水産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遊泳區;

Ⅳ類(四類地表水)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五類地表水) 主要适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水域。

劣V類水質已經在5類水質之外,可見水質有多差,号稱“華北之腎”,并且在2007年評定為中國5A級旅遊景區的白洋澱,水質竟然這麼差!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8

出現轉機是在2017年雄安新區的設立,白洋澱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态治理。2018年水産養殖業陸續退出湖區,恢複自然漁業,增殖放流投放魚苗、蝦苗、蟹苗、中華鼈等等。

并且河北省累計為白洋澱補水13.04億立方米,使白洋澱水位穩定保持在6.5米以上。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河等河流基本實現常年有水入澱,使白洋澱生态得到較好恢複。

近兩年,白洋澱的最高水位達7.4米,是近20年來少有的高水位狀态。官方顯示目前白洋澱的水位穩定在7米左右,水域面積270多平方公裡,水質從劣Ⅴ類全面提升至Ⅲ類以上标準。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9

魚類想要生存,要有3個先天因素。一是合适的溫度,鳑鲏魚是我國的原生魚類,白洋澱自古就有鳑鲏魚生存,它們的密度減少并非是溫度的問題。

二是食物的多少,不管什麼動物,有食物才能生長,而白洋澱為濕地湖泊,生長有大量的蘆葦以及水草,魚類在這裡生存完全不用擔心食物稀少。

三是水質,水質的好差直接關系到魚類的品種多少,以及種群的密度,而白洋澱的水質變差,魚類不适應水質的變化,從而種群慢慢減少。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0

随着白洋澱河北省為白洋澱補水,以及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河等河流的常年自流,鳑鲏魚重回白洋澱,那麼鳑鲏魚重回白洋澱有什麼意義?

鳑鲏魚重回白洋澱的意義

小小鳑鲏魚可以看成水質的晴雨表,在水質好的情況下,鳑鲏魚的密度以及種群比較大,在水質差的水域内密度比較小,甚至無法生存。

主要是因為這種小型魚類屬于“共生”魚類,共生指的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對彼此都有利,這種生活方式叫做共生。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1

鳑鲏魚與河蚌就是共生關系,每年的4-6月是鳑鲏魚的産卵期,由于繁殖能力弱,并且産卵量比較低,它會尋找河蚌産卵。

而河蚌的蚌殼就像兩個盤子扣在一起,雌雄鳑鲏魚尋找到河蚌後,雌性鳑鲏魚就會把産卵管插入河蚌的水管中,将卵産到河蚌的鰓腔内,然後雄性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排精。

當河蚌呼吸的時候,精卵得以結合,随着河蚌的呼吸,受精卵在河蚌的鰓腔得到充分的溶解氧,在3-4周後孵化的幼魚離開河蚌,在水中生存。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2

而河蚌也并非無償“幫助”鳑鲏魚孵化魚卵,河蚌繁殖下一代的時間和鳑鲏魚基本相同,河蚌在生殖季節,精卵在鰓腔内受精,直至鈎介幼蟲形成,受精卵由于粘液的作用,并不會被水流沖走。

當鳑鲏魚找到河蚌開始産卵的時候,河蚌開始釋放自己的幼體鈎介幼蟲,鈎介幼蟲通過貝殼側緣的鈎鈎在魚類的鰓或鳍上,從而寄生完成發育。

鳑鲏魚是河蚌的主要寄生魚類,而河蚌也是鳑鲏魚的主要産卵場,屬于共生關系。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于水質的要求比較高。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3

河蚌能淨化水質,因為它的食物為藻類、有機的碎屑、鞭毛蟲、小球藻、動物的糞便、食物殘渣等。以此為食的河蚌可極大地緩解水生生态系統的壓力,降低綠水幾率,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鳑鲏魚在白洋澱重新回歸意味着河蚌的種群也在增加,而河蚌有淨化水質的作用,能夠從根本上淨化水質,讓白洋澱的水質越來越好,魚兒越來越多,從而引起連鎖效應,讓漁民大喜過望,主要還是白洋澱水生環境在慢慢改善。

環境慢慢改善

曾經白洋澱是全國有名的“魚米之鄉”,主要品種有鯉魚、鲫魚、草魚、鲂魚、鲶魚、烏鳢等,并盛産元魚、青蝦、河蟹等。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4

随着水質的變差,魚類的種群慢慢減少,而經過治理後,魚類的種群在慢慢恢複。其實并非人類最早發現白洋澱魚類越來越多,而是鳥類。

截至2022年5月12日,白洋澱野生鳥類加至237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3種。

我國的鳥類分為遊禽、涉禽、攀禽、陸禽、猛禽、鳴禽六大類。而白洋澱增加最多的鳥類為水鳥,水鳥指栖息或經常栖息于濕地的鳥類,包括遊禽和涉禽。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5

這些鳥類的主要食物為魚類,如果水域内的魚類比較少,那麼它們也就無法生存,也不會在此長期逗留。

記得今年在山東一個湖泊釣魚的時候,當時很疑惑,為什麼水域内這麼多魚,卻極少看到水鳥?原來湖泊為山體水庫,水質透明度可達2-3米,淺水區比較少,湖泊内的肉食性魚類比較多,小魚的種群很少,釣魚都沒有小魚鬧窩。

在這種情況下,水鳥很難生存,因為沒有食物。而濕地型湖泊平均水深比較淺,有灘塗和淺灘,這些淺水區有大量小魚生長,适合水鳥捕食。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6

并且淺灘内的水草、蘆葦比較多,适合水鳥休息和躲藏,所以它們才會來此捕食、栖息。随着鳑鲏魚重回白洋澱,可以說這是水質變好的連鎖效應,水質變好,魚類變多,鳥類停留等等,預示着生态環境一天天的改善。

白洋澱的“憂患”,随着鳑鲏魚的回歸,迎刃而解?

随着鳑鲏魚的回歸,那麼白洋澱真的能煥發生機嗎?可以明确地說:“不能”,鳑鲏魚的回歸,鳥類的增加,隻是預示着水質的變好,并不是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原因有3點。

1、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水質的好差,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白洋澱2017年之前的水質已經在5類水質之外,雖然經過補水後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以後水質越來越好。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7

水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公民自覺,以及各種管理,比如:生活垃圾不要直接投入湖區,污染企業不能直排等等。加強防控,做好監督,長期管理,才能讓環境越來越好。

2、捕撈業嚴重影響魚類的生長、從新聞上可以看出,白洋澱漁民還在撈魚,真正能做到科學捕撈嗎?這個估計很難實現,因為利益的驅使,今天撈5000斤賣5萬,明天要撈1萬斤賣10萬,再加上平均水深隻有7米,捕撈更為便利。

白洋澱十大名魚(号稱華北之腎的白洋澱)18

随着捕撈工具的升級,各種捕撈工具層出不窮,絕戶網或者電拖船等等,這些捕撈方式恨不得魚卵都撈上來,管理難度很大,很難保證科學捕撈,很難統一管理。

不過随着雄安新區的設立,肯定會大力治理排污,減少對于白洋澱的污染,如果持續高壓的話,相信白洋澱在不遠的将來,會重新成為“魚米之鄉”。

鳑鲏魚的重新出現,隻是一個縮影,不得不說白洋澱的水質從劣v類水質,提升到Ⅲ類 (三類地表水)是一個巨大的提升,相信白洋澱流域的水質會越來越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