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摘錄
第十三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一節 人格的類型和特質理論
作者/ 理查德·格裡格 菲利普·津巴多
2022.09.02
☞人格
一系列複雜的心理品質,具有跨時間、跨情境一緻性的特點,對個體行為的特征性模式有獨特的影響。
♥人格的類型和特質理論
★類型分類
☞蓋倫将希波克拉底的體液類型說與人格氣質作如下分類:
1.血液 多血質:歡快,好動
2.粘液 粘液質:缺乏感情的,行動遲緩的
3.黑膽汁 抑郁質:悲傷,易哀愁
4.黃膽汁 膽汁質:易激怒,易興奮
☞威廉·賽爾頓提出了一種類型理論,将體型和氣質聯系在一起,他根據體型将人分為三種類型:
1.内胚層型(胖,柔軟,圓潤)
2.中胚層型(肌肉發達,矩形身材,強壯)
3.外胚層型(瘦,長,虛弱)
☞弗蘭克·沙洛威提出了基于出生順序的現代類型理論。
圖13.1 出生順序與對科學創新的支持
弗蘭克·沙洛威對23項科學創新理論以及1 218名或支持或反對這些理論的科學家的出生順序進行了研究。在所有家庭規模中,後出生的孩子比頭生兒都更傾向于接納創新理論。
★對特質的描述
☞特質理論推崇連續性維度,如智力和友誼等。
☞特質
是持久的品質或特征,這些品質或特征使個體在各種情況下的行為具有一緻性。
☞阿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将特質視為人格的框架和個性的根源,特質使行為具有一緻性,這是因為它們将一個人對于各種刺激的反應聯系并統一起來。特質可能作為中介變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應産生聯系,而這些刺激和反應最初看起來可能彼此間幾乎沒有聯系(見圖13.2)。
圖13.2 羞怯作為一種特質
特質可以作為一種中介變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應産生聯系,而這些刺激和反應最初看起來可能彼此間幾乎沒有聯系。
☞阿爾波特确定了三種特質:首要特質、核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1.首要特質:決定着一個人如何組織生活。
2.核心特質:是代表一個人主要特征的特質,如誠實和樂觀。
3.次要特質:是有助于預測個體行為、特定的個人特征,但對于理解個體的人格,次要特質的作用要小得多。
★确定普遍性的特質維度
☞卡特爾的16因素包含了重要的行為範疇,如有保守的和開放的,信賴的和懷疑的,以及放松的和緊張的。卡特爾将這16因素稱為根源特質。
☞艾森克根據人格測驗的數據推論出三個大維度:外向性(内源導向性的或外源導向性的)、神經質(情緒穩定的或情緒不穩定的)和精神質(善良的、體貼的或有攻擊性的、反社會的)。如圖13.3所示。
圖13.3 艾森克人格環的四個象限
外向性和神經質這兩個維度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環狀圖形。艾森克将圖形中的每一個象限與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種人格類型中的一種聯系起來,但是,艾森克的特質理論允許這些分類中存在個體差異。
★五因素模型
☞人格的這五個維度被稱為五因素模型。這五個因素列于表13.1中。
表13.1 五因素模型
☞研究者證明,與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差異相對應,個體的腦功能是有差異的。
圖13.4 外傾性對左側杏仁核功能的影響
參與者觀看害怕的和快樂的面孔。圖中的紅色區域表明,外傾性和杏仁核的活動正相關。對于害怕的面孔,卻沒有發現這種相關。然而對于快樂的面孔,外傾性高的個體其左側杏仁核有大量激活。
♥人格特質和遺傳性
遺傳學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人格特質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特質能否預測行為
★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評定卻缺乏一緻性,這一現象被稱作一緻性矛盾。
★不一緻的産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情境的分類方式是錯誤的:一旦理論家們對情境的心理特征做出合适表述,這種矛盾就會逐漸減弱。
★如果一個人在特定情形下有一種特殊的傾向性,那麼他/她将表現出特殊的行為方式。
圖13.5 學生們“如果……那麼……”方面的知識
參與者将簡想象為一個友善的人、一個逢迎的人、一個輕佻的人、一個害羞的人或一個不友善的人。然後在從-5到5的量表上評定簡的熱情,-5代表簡很冷漠, 5代表簡非常熱情。參與者對簡熱情度的預期因其互動對象(不熟悉的人/熟悉的人)而不同。
♥對類型及特質理論的評價
類型理論和特質理論能夠讓研究者對不同人的人格進行精确的描述。但這些理論也受到了一些批評,比如,這些理論不能較全面地解釋“行為是如何産生的”或者“人格是如何發展的”這些問題,它們僅僅是識别和描述了與行為相關的特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