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4:05:37

去年,廣州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納入了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及各相關專項規劃,7月5日上午,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審議《廣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案》《廣州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和《行動計劃》)。

當前,廣州正在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提出到2025年,廣州将建成一批兒童友好示範區、兒童友好示範街道(鎮)及兒童友好示範社區(村),廣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2035年,廣州将闊步邁進兒童向往與自豪的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文件還重點關注到兒童安全和兒童心理健康等備受關注的問題,提出積極探索校園周邊200米安全區域建設,提高教師、家長預防識别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能力等具體措施。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廣州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1

資料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烨 攝)

關于《建設方案》和《行動計劃》

《建設方案》是廣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戰略和綱領文件

包括建設基礎、總體要求、鞏固促進兒童社會政策、提質升級兒童公共服務、創新引領兒童權利保障、優化提升兒童成長空間、共建共享兒童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兒童參與水平以及保障措施等九部分,側重中長期,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

《行動計劃》以項目化的方式來推動建設任務落地

分為兒童社會政策鞏固促進行動、兒童公共服務提質升級行動、兒童權利保障創新引領行動、兒童成長空間優化提升行動、兒童發展環境共建共享行動、兒童參與機制全面構建行動以及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側重對廣州兒童友好城市近三年建設工作的安排,着重可實施、見成效。

數據:廣州0—14歲兒童約占常住人口1/7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州市常住人口達1867.66萬人,其中兒童(0-17歲)有304.52萬人,占比16.30%;0-14歲的有259.02萬人,占比達13.87%;戶籍人口985.11萬人,其中兒童212.69萬人,占比21.59%。一系列數據可以看出,廣州是一座活力充沛、未來可期的城市。

近年來,廣州少年兒童事業蓬勃發展。2020年底,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50%,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80%,全市11個區已全部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從福利保障看,廣州社會救助、困境兒童保障标準等30多項民生指标居全國前列,困境兒童分類幫扶等15項“廣州樣本”“廣州經驗”全國推廣。從社會環境看,廣州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1 12兒童公園體系。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1300多間,成為全國第一個重點公共場所母嬰室全覆蓋城市。從權益保障看,廣州構建全省首個廣州犯罪少年智慧矯治中心,設立全國法院系統首家“全國青少年法律與權益保護研究基地”。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廣州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2

廣州市兒童公園(資料圖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 攝)

總體目标:到2025年廣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建設目标,廣州提出到2025年,全社會達成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共識,兒童友好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參與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廣州将制定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相關标準體系和建設指南,廣泛開展兒童友好公園、學校、醫院、場館、曆史街區、商圈等建設試點工作,建成一批兒童友好示範區、兒童友好示範街道(鎮)及兒童友好示範社區(村),廣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到2035年,廣大兒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兒童友好成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标識,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兒童友好城市典範,闊步邁進兒童向往與自豪的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兩份文件突出廣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綜合性、多元性及在地性。綜合性體現在内容全面、要素豐富,系統構建政策、服務、空間等體系。多元性體現在結合廣州人口管理特點,綜合考慮了戶籍兒童、來穗兒童、特殊兒童等各類群體需求,同時推動家庭、社會、學校、政府等各方力量參與。在地性體現在突出廣州文化底蘊深厚、兒童成長空間充足兩大獨特優勢,把廣府文化活化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同步考慮,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城市鄉村郊野空間一體、生态生産生活空間共融的兒童友好城市。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廣州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3

資料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 攝)

六方面建設目标: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保護體系

圍繞兒童成長與發展的各個方面,文件圍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參與機制六個方面提出建設目标。

政策法規方面,廣州提出完善保護兒童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體系,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保護體系。加快推動兒童保護相關立法工作,切實保護兒童合法權益。

公共服務方面,廣州分年齡段提出,加強0-6歲兒童生長發育監測、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與指導等健康管理;加強6-17歲學生健康監測,提高學生健康體檢質量和數據管理水平,持續開展兒童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與幹預工作,健全兒童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同時強調促進兒童健康服務數字化轉型,打造面向全年齡段的兒童智慧健康管理平台。

權利保障方面,廣州提出要打造關愛兒童“廣州模式”。推動兒童福利體系由兜底性、補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轉變,打造全國示範标杆。兒童參與方面,廣州提出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兒童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形成以多元智庫為平台、以公益隊伍為抓手的兒童發展支持體系。堅持以普惠為導向,鼓勵政府、企事業單位、家庭和個人參與,整合全社會資源增進兒童福祉。

成長空間:建立兒童安全有趣出行體系

此前完成編制的《廣州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導則》中,就提到要構建兒童獨立安全活動圈,提供安全趣味綠色的街道、學校及周邊環境,打造安全連續的步行路徑,并營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兒童友好型街區。

此次文件更進一步,專門強調廣州要塑造适兒化城市公共空間網絡。将兒童友好理念融合國土空間規劃,探索将相應規模配置、設計指引等控制内容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标準,建設适合兒童的服務設施和标識标牌系統。加強各類公園、綠地、道路、體育場所、醫院、學校、交通場站、曆史街區、商圈等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的适兒化改造。到2025年,打造一批兒童友好學校、醫院、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各具特色的建設試點,創建兒童友好示範城區、街道(鎮)及社區(村);到2035年,兒童友好城區、街道(鎮)、社區(村)建設及兒童友好學校、醫院、公園及場館等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适兒化改造基本覆蓋,形成各具特色的兒童友好空間網絡。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廣州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4

廣州市兒童公園(資料圖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 攝)

為此,廣州将建立兒童安全有趣出行體系,這樣的出行體系,會綜合考慮兒童生理尺度、步行速度等,完善出行路徑、道路空間的安全、友好設計。完善慢行交通體系,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構建舒适連通、便捷多層次的步行網絡。優化校園周邊步行線路規劃和人行設施,保障兒童出行安全。到2025年全市建成一批環境品質優、活動趣味足的通學路徑;到2035年,實現環境品質優、活動趣味足的通學路徑基本覆蓋。同時,在公共交通場站及設施中植入兒童友好元素,推動公共交通示範點創建,建設充滿人文關懷的無障礙設施,構建公交、騎行、步行一體化的公共交通空間。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增強兒童安全出行能力。

【重點關注】

焦點1:廣州将探索将學校周邊200米設為安全區域

當前,兒童的安全防範水平和心理健康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在發展環境方面,文件強調要築牢兒童安全發展屏障。而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任務中,也重點關注到兒童安全和心理健康問題,并據此提出了探索性的新任務。

如何築牢兒童安全發展屏障?文件提出要完善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提升校園安全監測預警和态勢感知能力,創新學校安全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校園周邊安全示範區建設。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廣州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5

資料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 攝)

在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中要加強對兒童的保護,落實兒童密集場所業主單位及經營管理者的安全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兒童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儲備面向兒童需求的重要應急物資,形成一批兒童安全教育基地和品牌。

為防止兒童意外和人身傷害,廣州提出要完善兒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建設,提升兒童人身權利保護水平。明确要減少兒童傷害所緻死亡和殘疾,兒童傷害死亡率呈下降态勢;健全兒童交通、溺水、觸電、跌落、燒燙傷、中毒等易發意外事故預防和處置機制;做好學生欺淩防治工作,有效防範性侵、家暴事件,嚴格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及時受理、依法查處兒童失蹤案事件,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等犯罪行為。

具體看來,在提高兒童安全防範水平方面,廣州提出要進一步推動保護兒童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體系建設,完善兒童保護相關立法工作。落實兒童用品強制性國家标準,完善産品安全警示标識,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标準體系,強化兒童食品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智能化校園安防系統和預警平台,推進校園安防系統與公安、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體系的有效融合。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完善互聯網 “明廚亮竈”建設,提高學校食堂量化等級。積極探索校園周邊200米安全區域建設等。

焦點2:提高教師、家長預防識别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能力

完善兒童心理健康服務則是兒童公共服務提質升級行動中的重點任務。

廣州提出,構建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援助、評估治療、危機幹預公共服務網絡。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作用,健全學生心理檔案,持續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中小學校配齊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全體教師和家長培訓,提高教師、家長預防和識别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能力。加強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及心理疏導,培養兒童珍愛生命意識和自我情緒調适能力;關注和滿足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群體心理發展需要。加強兒童醫療服務機構、精神專科醫院的兒童心理咨詢及專科門診建設,大力培養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等。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申卉、楊朝露 通訊員:穗婦兒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龍成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