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老鼠強大的繁殖和生存能力,所以它們的種群非常龐大,遍布世界各地。但同時老鼠還會攜帶病菌,偷吃食物,亂咬東西,損壞家具,可謂是無惡不作,因此就有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句話。盡管我們對老鼠深惡痛絕,但要是世界上的老鼠突然滅絕了,或許人類也将遭受滅頂之災!
假如有一天世界上的老鼠都死亡了,人類首先要面對的一大問題就是:要如何妥善處理老鼠的屍體?數量驚人的老鼠屍體将會在世界各地堆積如山,短時間内無法被生态系統自然降解。假如人為地将老鼠屍體焚燒處理,大量焚燒産生的氣體可能會對空氣造成巨大的污染。
如果人類無法及時處理掉老鼠的屍體,那麼就可能會很快引發鼠疫的爆發。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貯存宿主或媒介,其中鼠疫是破壞力最強,死亡率最高的由老鼠引發的流行病。鼠疫也叫黑死病,由老鼠身上攜帶的鼠疫杆菌引起,這種細菌通常寄生在老鼠等齧齒動物體内,通過跳蚤叮咬傳播到人類身上。
如果大量的老鼠屍體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鼠疫杆菌很有可能會通過跳蚤或血液接觸傳染到人類身上。如今人類種群數量多、流動大,而且鼠疫在人群中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所以鼠疫也有可能和如今的新冠一樣,在人群中造成新一輪的大爆發。
鼠疫在大多數人眼裡隻是輕描淡寫的兩個字,但當它真切地發生在人類身上時,它所帶來的恐怖是無法想象的。鼠疫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感染了鼠疫的患者最開始會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等症狀,幾天後患者皮膚出現黑斑,手腳壞死,最終身體大量器官壞死,在巨大的痛苦中死去。
中世紀的歐洲就曾爆發過兩次鼠疫,它在歐洲持續了大約300年,奪取了歐洲兩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導緻歐洲人口損失三分之一以上,也導緻歐洲階級格局發生巨變,造就了新的社會形态。
以上兩點都是基于老鼠滅絕的假象作出的推測,但事實是,老鼠滅絕終歸隻能是個假想,不可能成為現實。老鼠如此招人厭,而且身上又攜帶着鼠疫這個巨大的安全隐患,以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是可以将其滅絕的,但事實是,我們不能這麼做!如果老鼠滅絕了,不僅會對自然界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人類自身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當地球失去老鼠後,首先是生态平衡會受到巨大影響。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鍊的一環,食物鍊之間相互交錯構成食物網,所以每種生物在生态系統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哪一種動物數量突然減少都會導緻生态系統失衡。老鼠如果突然消失,以老鼠為食的動物就會因為食物減少而面臨艱巨的生存問題,導緻老鼠的天敵數量也随之減少,與老鼠處于同一生态位的其他動物比如兔子,由于天敵減少,兔子數量會劇增。這樣的效應不僅僅影響着老鼠所在的食物鍊,這對其他食物鍊直至整個生态系統都有巨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老鼠具備優秀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而且又有龐大的類群,導緻它們數量非常多。如果老鼠們突然從自然界中消失,不可能突然有另外一個種群可以來代替老鼠這個龐大的群體,勢必會導緻種群數量失衡,進而導緻生态系統崩潰,更多生物面臨滅頂之災。
同時,老鼠的消失會阻礙科學界的研究,尤其是動物研究。
說起老鼠,首先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大多是經常到家裡咬家具偷吃食物的大黑耗子,這些大黑耗子給老鼠群體招了許多黑,但也有許多老鼠對科學研究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鼠是科學實驗中最重要的一種模式生物,幾乎有關動物的實驗都會首先選擇老鼠。根據實驗需求不同,使用的老鼠種類也不一樣,有的鼠大一些有的鼠小一些,有的皮毛是白色有的是黑色,所以不是隻有大家印象中的小白鼠可以用來做實驗。
之所以用老鼠來做實驗,是因為它們的基因組成和人類的非常相似,而且目前對實驗鼠的基因組成的研究是比較明确和完善的。除此之外,老鼠的繁殖能力強,培養周期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内得到成果。不僅如此,鼠的體型較小,生存能力強,比較容易飼養,實驗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相比于其他靈長類動物來說要低很多。綜上,鼠才會在科學實驗中擁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老鼠滅絕,科學實驗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的動物,也無法正常繼續。
最後,由于老鼠分布在世界各地,除了讓食物鍊裡的動物缺乏食物外,它們還會影響植物的分布範圍。
因為一些老鼠生活在田野和森林中,比如田鼠,在嶺南民間也有流傳“吃一鼠,當三雞”的說法,形容田鼠的營養價值比雞肉高。生活在田野森林裡的這些鼠平常在莊稼地裡啃食作物,但它也承擔着一部分幫助植物傳播種子的作用。
鼠有貯藏食物的習性,而它們總會埋了作物後又忘了或者來不及吃,植物種子就此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如果老鼠突然滅絕,植物種子的傳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但這個影響不會持續很久,因為這個效用會逐漸被其他生物所代替。
綜上所述,生物圈中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看似讨厭的老鼠在生态系統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隻能在保護人類利益的基礎上對老鼠的數量進行一定的幹預,僅僅站在部分人的角度想要滅絕老鼠是不實際的。我們要保護瀕危動物,也要對像老鼠這樣數量龐大且常見的動物保持敬畏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