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風景簡約?楚建鋒(教師、雜文家)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以“推動文化創新、賦能美好生活”為年度主題的首屆北京文化論壇近日圓滿落幕論壇收官之際,唐代詩人司空圖的詩句“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不斷在腦海間萦繞而催人思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自然風景簡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楚建鋒(教師、雜文家)
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以“推動文化創新、賦能美好生活”為年度主題的首屆北京文化論壇近日圓滿落幕。論壇收官之際,唐代詩人司空圖的詩句“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不斷在腦海間萦繞而催人思考。
“妙造自然,萬象北京”,這應當是北京文化的張力所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北京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積極探索首都文化建設這篇大文章。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深厚的曆史文化,見證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成就了首都北京的獨特魅力。要把北京文化論壇打造成建言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創新的一流平台,塑造為具有中國風韻、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非得有司空圖詩句“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妙造自然,伊誰與裁”那樣的藝術功力,有“行神如空,行氣如虹”那樣的氣象萬千,有追随真宰的藝術創造不可。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并表達我們情緒之深境和實現人格和諧的是美,是文化藝術之美!
人的生命境界之廣大,包涵經濟、政治、社會、科學、宗教、哲學等無限豐富的内容,而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化藝術裡。在生命的小宇宙裡,有着美輪美奂、有情有形的和諧之美。文化藝術的博大,和人生同然,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這種覺心,才能映照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博大、深邃、充實之美。
隻有“真力彌滿”,才能“萬象在旁”。大美北京,萬象北京,如何用美的視覺去展現、發掘、傳承好北京文化?
首先,是充實之美。孟子曰:“充實之謂美”。清初詩人葉燮《原詩》雲:“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詩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會意象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于前者也。”求實,則真力彌滿。迄今北京已有70多萬年的曆史。黃帝部落阪泉之戰與炎帝部落融為一體,産生炎黃文明,逐鹿之戰後把炎黃文明延伸到中原。西周分封燕國至今,在3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從一個分支逐步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并随中華文化逐漸融入世界文明,北京文化最基本的特點是海納百川,豐盈充滿。
北京文化具有縱觀古今的曆史脈絡,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包羅萬象的文化形态,自然天然的文化韻味,可謂天工妙造、美輪美奂。北京文化無需雕飾便是一幅大美的璀璨畫卷,境界豐實、徒然萬象,應全方位在表現“充實”中大書而特書。
其次,是靈性之美。王羲之《蘭亭序》雲:“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筆下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物象靈性的生生不息之美。物象之美,不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反過來陶冶人類的心靈,鍛造人類的情操,提高人類的精神境界。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至今延續的隻有中華文明,而見證中華文明不斷發展最典型代表就是北京曆史文化。
從周口店北京猿人到3000多年前燕國,從秦設廣陽郡、治薊城到漢高祖立燕,從元改中都為大都到明成祖定都北京……北京的曆史文化就是物象的活化石。北京文化,需要我們在“人在畫中,畫在人中”靜下心來,思文之幽情,把自然的、物象的美的“靈性”歸類、梳理、呈現,讓人們在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意會中發現其靈性、體驗其靈性、追蹤其靈性,以心靈而映射萬物,以物象而觀照世界,進而上升到精神層面,去洗滌和改造我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
再次,是貴在“神”。戲劇舞台上,強調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逼真、傳神地表現出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達到無以言表的藝術效果。這“神境”,是劇中人與觀衆的精神交流,是神與形的高度統一,是劇情與現實社會的高度共鳴。北京文化被喻為中華文化的北鬥星,堪稱世界文化的參天大樹。盡管不同時期北京文化内涵有所變化,但是從地域文化上升為炎黃文明、中華文明的這條主線沒有變,這是北京文化的精髓所在。在發掘北京文化中,這就是“神”,就是其真谛。
北京文化發展至今,之所以不斷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中華文明根脈深厚、枝繁葉茂。孟子曰“充實而有光輝謂之大”,發揚北京文化的“神”,就是要站在厚植中華文明的高度,善于以一粒沙看世界,把“美如神龍”的北京文化的一鱗一爪生動傳承,努力擦亮北京曆史文化的金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