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5:58:54

前往頤和園再次去遊玩的想法由來已久,當然,前提是一家三口一起去遊玩。自1999年7月28日一家三口遊玩了頤和園後,轉瞬已經21年過去了。由于是國慶節,去北京的好多景點需要提前預約,于是在2020年10月3日,通過手機《暢遊公園》預約了5日的天壇公園、頤和園門票,準備用一天時間再次去遊玩這兩個21年前曾經遊玩過的地方。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園區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與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并稱中國四大名園。

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世界遺産委員會對頤和園的評價為:北京頤和園,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地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頤和園北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

2020年10月5日早晨,共用時2小時30分鐘遊玩了天壇後,在兒子帶領下,午餐之後,乘坐地鐵4号線到達北宮門,出來後,行走不一會,14點15分到達頤和園北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

北門柱上楹聯:雉扇開時,娲簧喜奏齊天樂;鳳韶譜處,舜琯偕陳益地圖 。大門二層匾額為慈禧太後題寫 :鳳策揚輝。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

國慶節遊客很多,這是排隊準備進入頤和園的遊客。到檢票口拿出身份證一刷,就進入了。


蘇州街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

從北宮門進來,第一個景點就是蘇州街。在紅牆金瓦的皇家園林中,從袅袅水鄉踏着碧波而來的蘇式街坊顯得格外清爽秀麗。因為疫情的原因, 蘇州街沒有開放遊覽,也隻能在橋上看看,拍拍照片。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

過橋後,迎面是一座高大華美的木牌樓,四柱三間七樓,有一個牌坊,上面題寫:慈福。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

牌坊背面題寫着:慧因。這裡遍植松柏,郁郁蔥蔥。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1

繼續行走,看到的石獅子。


赅春園、味閑齋

赅(gāi)春園原是清漪園裡一座有着山林野趣的小景點,始成于乾隆23年(1758),由赅春園、味閑齋兩組獨立院落組成。其中的蘊真賞惬、竹籞、清可軒、香岩室、留香等景觀建築充分利用了萬壽山後山西部天然的岩石溝壑,因地制宜、依山勢而建,且步步遞高,風格獨特,景色绮麗,尤以滿壁的岩石镌刻著名。乾隆皇帝非常喜愛這座園林,将之命名為“赅春園”,意為“春意完備的園林”。

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在清漪園廢墟上改建頤和園,因财力有限,赅春園等許多景點都沒能恢複,一直荒蕪至今。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2

赅春園大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4

網上搜索到的赅春園、味閑齋複原圖片。赅春園和味閑齋是并肩相連的兩個院落,位于後山禦路西部路南的坡地上,赅春園居東,味閑齋居西。赅春園前臨丘壑,背靠石崖,順山坡叠起三層台地,它與味閑齋之間以遊廊連接在一起。乾隆皇帝曾數十次登臨赅春園,吟詩詠句,借景抒懷,曾有“北山早識幽居有,南國遍遊勝地無”的贊美詩句。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5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7

味閑齋遺址。

“味閑齋”是乾隆皇帝的書齋之一,隻剩五間殿堂的台基。我們大概遊覽了一下,就繼續前行了。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9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0

過了這個亭子,沿着山路開始向上行走。由于事前也沒有做攻略,想着頤和園就是21年前拍攝的那幾張照片的樣子,殊不知,本應該參觀完味閑齋後再往回走,有一條路向南行走,就可以到達——四大部洲,之後繼續向南,就可到達智慧海。我們錯過了去四大部洲,略有遺憾。


智慧海

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豔,富麗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殿内供着高大的觀音坐像。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侵園内,将殿内木制佛像燒毀,并将外壁上佛像尤其是佛像頭部砸毀。

“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檩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1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2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3

沿着小道爬行不一會,遠遠就看見智慧海了。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5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6

智慧海外形為仿木結構建築,面闊五間,兩層。由于地方很狹窄,隻能拍攝到這幾張照片。智慧海大殿前殿額題:智慧海,大殿後殿額題:吉祥雲。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7

站在智慧海的後殿前,也就是題有“吉祥雲”的前面,向北遠眺,遠處的山脈清晰可見。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8

智慧海正面是衆香界牌坊,牌坊為磚石結構,表面用五色琉璃瓦件裝飾。衆香界是佛國的地名,是一座磚築琉璃貼面作裝飾的牌樓。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29

祇(zhī)樹林。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0

牌坊北面題額:祇(zhī)樹林。這個大門估計是因為疫情鎖閉了。牌坊的南面題額:衆香界。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1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2

上面兩張照片是我在佛香樓北面拍攝的衆香界牌坊的南面。衆香界牌坊兩面坊額和智慧海大殿前後殿額,均為三個字,連起來讀,正是佛家偈語:“衆香界,祇樹林,智慧海,吉祥雲”。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3

之後,沿着道路向東行走,開始下山,這是在半山腰拍攝的頤和園十七孔橋景色。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5

過重翠亭。繼續行走,就到達頤和園長廊。


長廊

長廊面向昆明湖,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6

太湖石,稱為排衙石,象征兩排衙役門前站班。它們還有個名稱叫做十二生肖石。造型仿照十二生肖的十二塊太湖石。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7

在長廊處拍照留影。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8

長廊的寄瀾亭。意譯:寄托情懷于波瀾的亭子。乾隆借孟子名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作詩《寄瀾亭口号》。“觀水曾聞曰有術,瀾行亦複籍盈科。設于不佳知其寄,百歲光陰殊幾多。”瀾——大波浪,如波瀾壯闊。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39

網上搜索的一張照片。

頤和園的長廊上有四座重檐八角亭,都是在長廊的轉彎之處,從邀月門起依次為:留佳亭、寄瀾亭、秋水亭、清遙亭。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我隻拍攝了寄瀾亭這一個亭子的照片。


昆明湖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1

從長廊向南拍攝的昆明湖景色。


佛香閣

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标志性建築,佛香閣不是單體建築,在清漪園時是大報恩延壽寺的一處佛殿,建築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衆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高41米,8面3層4重檐,閣内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2

從長廊邊的花卉造型旁拍攝的佛香閣照片。前往佛香閣參觀遊覽,必須單獨購票,當然,進入佛香閣參觀是必須的。


排雲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5

攝于1999年7月28日,頤和園排雲門前。和下面的照片對比一下。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7

在排雲門前合影留念,時隔21年再次遊玩頤和園……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49

排雲門九龍鬥匾。

排雲門外柱楹聯:迎辇花紅星雲争爛漫;當階草碧風雨協和甘。

内柱楹聯:複旦引星辰珠聯璧合;順時調律呂玉節金和。大門橫匾:萬象光昭。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1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2

排雲門背面。柱上楹聯:青鎖朗晨光塵瀓(chéng,古同"澄")六幕;紫淵回鬥極瑞輯三階。上懸挂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多祉攸集。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3

排雲門内的第一進院落中心是清漪園遺存的長方形水池,上架單孔石拱橋。照片右上角的建築就是“二宮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5

水中院東玉華殿的倒影。

院落東西兩廂是玉華殿、雲錦殿。玉華殿位于院東,雲錦殿位于院西,均面闊5間,歇山式頂。我們直接從中間先往上走,最後下來時才看的玉華殿和雲錦殿。但為了方便朋友們了解,我就按照從低處往高處的順序寫。


雲錦殿、玉華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7

位于院西的雲錦殿。雲錦殿,原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的鼓樓,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一進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曾是慈禧皇太後舉行萬壽慶典時二品以上王公大臣臨時休息的地方。現在殿内陳列文物皆為當年王公大臣們進獻慈禧的壽禮。

殿柱楹聯:鳳曲登歌調令序;龍文集舞汜祥風。匾額為光緒禦筆:雲錦殿。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祥映昌基。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59

位于院東的玉華殿。原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的鐘樓,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一進院落的東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曾是慈禧皇太後舉行萬壽慶典時王公大臣們的休息處。現在殿内陳列文物皆為當年王公大臣們進獻慈禧的壽禮。

殿柱楹聯:九陌春生調玉律;千門瑞繞發瓊枝。匾額為光緒禦筆:玉華殿。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珠緯聯輝。


二宮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0

排雲門内的石橋正對着二宮門。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1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2

二宮門大門上懸挂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萬壽無疆"黑漆金字匾。大門楹聯:寶祚無疆萬年綿茀祿(猶福祿。茀,通“福 ”);天顔有喜四海慶蕃釐(lí,蕃厘,是漢語詞彙,解釋為洪福)。


排雲殿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大雄寶殿,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内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3

站在二宮門看排雲殿。“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的詩句,寓意此處為仙人居所、長生不老之地。現殿内陳設的展品為當年王公大臣進獻的壽禮。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5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7

排雲殿建在一座高台上,平台下對稱排列着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海”。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69

從東向西拍攝的排雲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1

從西向東拍攝的排雲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2

排雲殿外柱楹聯:崧嶽大雲垂九如獻頌;瀛洲甘雨潤五色呈祥。描繪的是一幅祥雲頌德、甘雨獻瑞的人間仙境。

排雲殿内柱楹聯:疊石起璚(jué古代環形有缺口的佩玉)巒如山之壽;引泉通玉液有澤皆春。

匾額為慈禧皇太後禦筆:大圓寶鏡。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4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5

排雲殿後面。殿柱楹聯:佳霭集彤闱花皆益壽;祥光凝紫禁樹盡恒春。再一次點出了排雲殿“慶壽”的主旨。匾額為慈禧皇太後禦筆:天樂人和。


排雲殿東配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7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8

排雲殿東配殿。排雲殿的東配殿楹聯:露氣漸移高閣漏;日華初照禦階松。匾額為慈禧皇太後禦筆:鳳藻騰文。


排雲殿西配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79

排雲殿西配殿楹聯:捧日雲霞三島見;随風珠玉九霄聞。匾額為慈禧皇太後禦筆:光絢春華。


芳輝殿

芳輝殿位于排雲殿東面,原為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妙覺殿,1860年毀于英法聯軍的大火,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的東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現殿内陳列着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壽禮。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1

殿柱楹聯:西山曉日臨天仗;北阙晴雲捧紫闱。匾額為光緒禦筆:芳輝殿。“芳輝”二字寓意祥瑞生平。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齊榮敷芬。


紫霄殿

紫霄殿,原為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真如殿,1860年毀于英法聯軍的大火,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二進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現殿内陳列着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壽禮。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2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4

紫霄殿柱楹聯:上林萬樹連西掖;北極諸星拱太微。匾額為光緒禦筆:紫霄殿。“紫霄”二字寓意祥瑞生平。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登祥薦祉。


德輝殿

德輝殿,原為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多寶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前出廊,兩翼有爬山廊與排雲殿相連,是帝後到佛香閣禮佛時更衣休息的場所。 德輝殿院内東西各有3間硬山頂房,均坐北朝南。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5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6

向上眺望德輝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7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89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1

匾額:“德輝殿”。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敷光榮慶。德輝殿外柱楹聯:苑啟宜春曈昽朝日麗 ;宮開仁壽挹注醴泉甘。大門兩側楹聯:備天寶九如春華秋實; 啟建章萬戶霞蔚雲蒸。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2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4

拍攝的德輝殿後面。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春和元氣。


佛香閣

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為全頤和園建築布局的中心。佛香閣外形按武昌黃鶴樓設計。閣前有八字形台階直登台上,登上佛香閣,可飽覽昆明湖上風光和四周景色。

“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這座台基包山而築,把佛香閣高高托舉出山脊之上。佛香閣八面三層四重檐,高約41米,内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佛香閣,坐北朝南,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高1.75米。佛香閣高3層,周圍有廊,黃、綠色琉璃瓦屋面,八脊攢尖頂,面南懸有匾額“佛香閣”。閣下台座,平面呈方形,邊長45米,地面高程約42米,台南壁高23米。閣内佛龛,為漢白玉須彌座。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5

佛香閣的南山門坐北朝南,面闊3間,黃色琉璃瓦綠剪邊屋面,歇山頂。佛香閣南山門橫匾為慈禧皇太後禦筆:導養正性。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6

站在佛香閣南山門大門口拍攝的佛香閣。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7

佛香閣一層楹聯:鑒映群形潤生萬物;貫穿青瑣榮帶紫房。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8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99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0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1

佛香閣最高層懸挂的匾額“佛香閣”的題字人是清代書法家李鐘豫。一層匾“雲外天香”意為用佛法宣揚風俗教化。二層匾“氣象昭回”意為世間回轉着光輝燦爛的星辰之光。三層匾“式揚風教”意為佛香閣萦繞着非同人間的仙界芳香。四層匾“佛香閣”。“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意指佛陀衆香國,是佛經中理想世界。我們繞着佛香閣轉了一圈。

敷華亭、撷秀亭位于佛香閣東、西兩側巨大的假山石上,始建于光緒年間。東名敷華、西名撷秀,由于攻略沒有做好,所以這兩個地方就沒有去。之後,沿着台階下佛香閣。


“萬壽山昆明湖”石碑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2

從佛香閣下來走到半道,使用手機華為P40PRO拉近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乾隆禦筆“萬壽山昆明湖”石碑。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3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4

是1座巨大的青石須彌座,座高2米,上面坐落着全部用石塊雕制而成的萬壽山昆明湖石碑,石碑通高9.87米。碑座為6層束腰式,中間腰身浮雕佛像,四周浮雕龍紋,碑帽浮雕卷草龍紋,正中有寶頂,造型雄偉,雕刻精美。這座石碑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四面陰刻,皆為乾隆帝禦筆。碑陽正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個大字,碑陰為記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萬壽山昆明湖記”,兩側為“乾隆禦制詩”。“萬壽山昆明湖記”碑文中乾隆自稱擴建昆明湖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治水。


雲輝玉宇牌樓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5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6

世界文化遺産介紹頤和園(北京行記六世界文化遺産)107

雲輝玉宇牌樓,建在昆明湖的北岸,依山傍水,起到引水接山的作用。這是一座三間、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頂覆黃色琉璃瓦,上繪金龍和玺彩畫,尊貴高雅。牌樓的北面匾額上題:雲輝玉宇。寓意這裡是宮殿和彩雲相輝映的世界。牌樓的南面匾額上題:星拱瑤樞。意為衆星拱衛的神仙之地。

此時已經是16點19分,至此,自下午14點15分到達頤和園北門,遊玩上述景點,共用時2小時04分。以前遊玩的時候,不太注意景點的楹聯,後來,為了進一步了解楹聯所書寫的内容,就十分留意楹聯内容,并用相機或手機一一拍照,回來後慢慢品讀。另外,說是行記,其實相當于旅遊攻略,使讀到此文的朋友能夠對這個景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方便在遊覽的時候少走彎路,僅此而已。

上一篇:北京行記(五)世界文化遺産——天壇

下一篇:北京行記(七)世界文化遺産——頤和園(下)

鍊接: 北京、大連、旅順、威海、青島之旅

鍊接:北京八達嶺、慕田峪長城行記

鍊接:北京圓明園、恭王府行記

鍊接: 世界文化遺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