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8月19日電 位于澳大利亞悉尼東部的波茨角是一個時髦前衛的社區,商業中心地帶一棟五層小樓裡有一間中醫針灸診所。診所布置時尚簡約,身着大褂、腳蹬布鞋的丹尼爾·施皮格爾曼就在這裡坐診。
6月7日,施皮格爾曼在位于悉尼的診所裡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施皮格爾曼是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與中國文化結緣于十幾年前。他當時去上海看望在複旦大學學中文的妹妹。“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國,就像來到了一個新世界,我對那裡的一切都很好奇,特别是中國文化。”他告訴新華社記者。
那時的施皮格爾曼熱衷于練武,但肩部痼疾使他活動嚴重受限。嘗試多種治療手段卻收效甚微後,他轉向中醫療法。通過針灸、站樁并輔以西醫治療,施皮格爾曼的肩傷痊愈,并因此對中醫産生濃厚興趣。
6月8日,施皮格爾曼在悉尼自家附近的公園裡晨練。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我真的從中醫中受益,我想在西方世界分享它。雖然它屬于中國文化,但我相信它對任何文化都有益處。”施皮格爾曼說。
于是,他開始在悉尼中醫學院和西悉尼大學學習中醫,同時去北京同仁堂在悉尼的分店實習。一段時間後,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中國進一步學習。
“我還想學中文、中國的文化,但澳大利亞沒有語言環境,我便申請了中國的大學。”施皮格爾曼說。
他先在山東大學學習一年中文,又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藥理論和實踐。他還去了武當山,學習針灸和中藥知識,有時還去山裡采藥。
中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讓施皮格爾曼深受啟發。他認為,中醫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現代社會也有很強的适用性。
“現代人壓力很大,常常肌肉或關節疼痛,針灸對此有很好的療效。不僅是針灸,我相信中醫理論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有益于人體健康,因為它講究自然更替、季節流轉。人會受到季節更替的影響,如果常年作息不遵循自然規律,就很容易出現健康問題。”他說。
6月7日,施皮格爾曼在悉尼的診所裡為病人診治。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施皮格爾曼的患者多是澳大利亞本地人。他與患者交流時,會用一些解剖學概念或形象易懂的比喻去解釋中醫診療,比如将經絡比作河流,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而針灸的實際效果也讓很多患者打消了疑慮。
“不少患者剛開始都抱着懷疑的态度,覺得針灸隻是心理作用,是安慰劑。但經過治療他們會感到身體發生一些變化,而不僅僅是他們的想象。”施皮格爾曼說。
施皮格爾曼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養身心,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年來,他一直通過播客普及中醫知識和相關文化。
最近,他準備将自己在中國與一些中醫師的交流片段翻譯成英文,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給網友。他還考慮去悉尼大學深造,研究與中醫藥相關的中國古代典籍。“中醫的一些理念有特定文化内涵,需要了解中國文化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他說。
策劃:馮俊揚
監制:徐海靜、闫珺岩、趙晖
記者:郝亞琳、白雪飛
視頻:郝亞琳、張玥、胡泾辰
編輯:梁君茜、黃順達、馬曉燕、謝彬彬、程大雨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