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

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17:00:46

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快下樓啦”9月15日晚7時40分,宜都市陸城街道東風社區一中宿舍小區廣場上,“圍樓夜話”開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為民服務的糧下沉一線)1

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派駐時間

“快下樓啦!”

9月15日晚7時40分,宜都市陸城街道東風社區一中宿舍小區廣場上,“圍樓夜話”開場。

一人一張小闆凳,居民從周圍樓棟裡趕來。圍坐一起的,還有社區幹部、網格員、下沉幹部、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

華燈初上,當晚陸城街道同時有5場“圍樓夜話”展開。

群衆需求如何摸準?

幹部工作方法如何轉變?

滿足群衆需求,還需突破哪些政策瓶頸、機制障礙?

“圍樓夜話”議民生,共同締造幸福家。

請群衆下樓“唠嗑”

——群衆參與是關鍵,摸準需求清單,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東風社區一中宿舍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

這場“圍樓夜話”,宜都市教育局包聯幹部、小區大支部第一書記姚明華擔任主持人。他開門見山:“前幾場‘圍樓夜話’,大家的意見被采納了,小區已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怎麼改,今天大家都來出點子!”

“我嗓門大,就不用拿話筒了!”社區黨委書記龔禮軍撂下話筒大聲說,“大家、大家,小區是我們共同的家。你和我加起來就是‘我們’,我們的事我們一起商量啊。”

氣氛很快活躍起來。

張旭慧婆婆從河北到宜都幫忙帶孫子,她第一個站起來,邊搖着蒲扇邊說:“頂樓住戶最關心漏雨問題,簡單地搭架子、鋪油氈怕不行,我看北方的‘平改坡’效果就挺好。”

“沒地方停車,電動車沒地方充電!”小區5棟樓長吳知音搶着發言。

66歲的艾道華馬上附和說:“要搭棚子,最好是一棚一樁。”

居民胡維芳連着舉了幾次手才搭上話:“門球場後面髒亂差臭,一開窗戶味道就受不了,一定要整治好!”

宜都市住建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當場表态,認真吸納居民意見建議,完善方案,盡快完成改造工程。

燈火裡,居民的掌聲響起。

宜都市主城區包含陸城街道10個城市社區、123個網格、189個小區,1173個樓棟、9100棟私房。

做群衆工作,最怕群衆漠不關心。

如何進一步搭建共商治理平台,找到“最大公約數”?

怎樣讓更多群衆從“自掃門前雪”到“參與大家事”?

離群衆近些更近些!

宜都市委将目光從社區、網格、小區再次下移,延伸到小區樓棟、農村灣落,将其作為城鄉共同締造的起點。

問“急難愁盼”之需,聽“針頭線腦”之事。

在城區,今年6月起,以“鄰裡相識、幹群相融;樓道走通、民心走順;共話治理、共享成果”為主題,宜都已開展650多場“圍樓夜話”,3.5萬居民參與,收集群衆問題訴求5944條,意見建議4711條,已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問題448個。

在農村,一場場屋場會點亮群衆心燈,村組幹部和農民談心說事,牽起鄉村治理“千針萬線”。

4.1萬平方米閑置房産交給社區

——讓基層一線有條件、有資源為群衆服務

“同意将太子廣場宿舍空置場地資産管理權移交勝利社區,用于建設‘身邊好人館’或零工驿站。”

“同意原城管局辦公樓後臨時建築拆除後,東風社區修建停車棚和集中充電樁。”……

陸城街道各社區,最近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宜都市清理國有閑置資産并“下放”管理使用權,8個社區“糧倉”新增49處房屋資産,總面積達4.1萬平方米。

這項改革緣于“圍樓夜話”。

有居民反映,一方面部分社區公共空間捉襟見肘,一方面身邊少量國有資産存在閑置情況。

“‘夜話’越聊越明白。一些居民提出,把閑置場所利用起來,不是一舉兩得嗎?我們把群衆意見建議向市委反映,引起高度重視,很快推出改革舉措。”陸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先甯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把為民服務的“糧”沉到社區,才能讓基層一線有條件、有資源為群衆服務,進一步拓展群衆參與社會治理的空間。

沉下去,還得接得住。

宜都建立市級領導、黨員幹部、部門包聯機制,組織98家市直單位、4034名黨員幹部下沉到1173個樓棟;按照“黨支部+居民小組+網格員+志願服務+駐格警務”模式,建成76個“家+驿站”,實行組織建設、法治宣傳、矛盾調解、文化活動、志願服務、警務為民“六進”;城市社區130個具備條件的小區,實現物業服務管理全覆蓋。

“沉到一線的力量強了,進一步促進了‘問題收集、分類交辦、跟蹤反饋、效果評價’全流程工作體系,使‘圍樓夜話’動員組織群衆的磁場越來越強。”宜昌市副市長、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說。

亂搭亂建、亂停亂占、污水橫流……以前的陸城街道八字橋社區丹桂苑小區,環境惡劣,矛盾重重,不少業主先後“逃離”。

“家 驿站”黨建綜合體落地後,紅色物業、業委會、志願者組織等相繼建立,不僅用好下沉的資源,還将曾經一盤散沙的居民擰成一股繩。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同締造有資源、有力量,拆違建、增車位,小區環境美了,群衆心氣順了。”社區黨委書記蔡淼感慨道。

一條富民路的“快與慢”

——幹部轉變思維、轉變工作方式才能走好新時代群衆路線

姚家店鎮油榨坪村計劃把村主幹道高标準改建成瀝青路。

擴寬道路,可能會占老百姓的房前屋後地,他們會答應嗎?

有人說,要想富先修路,“快刀斬亂麻”早點把路建好,即使有些農民有想法,以後也會理解的。

但村委會最終決定,不能急于求成,先征求群衆意見,磨刀不誤砍柴工。

12個灣落的屋場會相繼開起來,“紅色灣長”們既把修路的好處說出來,也将村集體經濟困難、拿不出補償款的難處講清楚。

“修路是件大好事啊,咱得看遠點,我家不要一分錢補償!”老黨員羅遠萬率先表态。

“支持修路”“我家先把莊稼提前收了”“有力出力,投工投勞我沒二話”……

屋場會的火熱商議中,20餘戶農戶無償讓出土地55畝、山林18畝,全村人修路的熱情被點燃了。

短短4個月,這條長10公裡、寬8米的“富民路”路基平整完畢。

“不急于求成,而是實事求是;不搞主觀的、命令式工作法,而是回歸細緻的群衆工作找辦法,這就把‘要群衆做’變成了‘群衆要做’。”高壩洲鎮天平山村黨總支書記許長平這樣評價。

實際工作中,許長平也嘗到了工作方式轉變的好處。他說:“表面上,‘和群衆商量’的過程會比較長,可能會拖慢工作進度;實際上,形成共識後,矛盾少了,幹起來就順利了。”

松木坪鎮茶元寺村計劃遷移公交站台,先後召開4次屋場會,每次參與人數至少30餘人。村黨總支書記鄭全方說,“共同締造”告訴我們,黨員幹部不能守在“樹上”,要多到田間地頭“打撈”群衆智慧。

陸城街道清江社區江家大堰小區,今年由原農業局宿舍、司法局宿舍等6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後組成,圍牆被拆除,打通“微循環”,小區居民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迎刃而解。

六合一的小區重組,這是“圍樓夜話”中“打撈”的金點子。

這對清江社區黨委副書記陳玉雯觸動很大:“去年同樣是搞改造,3個老舊小區沿用的老套路,速度倒是快,但效果遠遠不如今年。”

“圍樓夜話”,話外有話。

共同締造,真谛在“共”,倒逼黨員幹部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捧出一顆真心以群衆為師,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

“以共同締造理念細化治理單元、創新治理載體、攻堅治理難題,引導群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創造高品質生活。”譚建國說。

把“你和我”的好聲音,化作“我們”一起幹的新動力,這是共同締造堅持群衆主體地位的應有之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芳 周志兵 李墨)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