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23:42:20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一詩相信是許多人幼年時的人文素質啟蒙材料。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

關于這首詩的内涵,我們通常理解為作者在春天的早上睡到了自然醒,醒來便聽到了外面有鳥兒雀躍的鳴叫聲,這種聽覺感受讓作者欣欣然,忽而想到昨晚風雨交加,花兒在風雨的摧殘下不知落了多少?

這樣一想,作者的心情陡然失落,引發了傷春情結。也使讀者在樂景轉哀景,樂情轉哀情的咀嚼中更聯想到作者有惜春惜時的時間感慨。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2

根據以上詩歌解讀,這首詩便是作者對晚春景象的抒寫。但在作者沒有具體指明時間細節的情況下,這首詩有沒有可能是寫早春景象呢?筆者有興趣為之一探。

詩歌首句是否有早春的暗示?答案是肯定的。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3

​當我們不把“春眠不覺曉”理解為詩人是主角,而是把春天當成主語時,意思就變成了:沉睡了一冬的春天不知不覺蘇醒了。

​此句也可以回應題目《春曉》之意,古人說春有三春,其中一個意思即指早春,仲春,晚春三個時段。“曉”有“早”之意,就可以進一步理解為春天的早春時段,但同時又暗含着早晨之意,一語雙關。

作者為了說明他感受到的是初春,所以第二句用了一個細節來确證事實,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到處都是鳥兒的歡叫聲,大自然一片盎然生機。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4

這恰似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著名詩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早春景象的再現,後一句與“處處聞啼鳥”句意類似,且都體現出清新秀麗,新鮮靈動的藝術特色。

謝靈運寫此詩時正值他被貶為永嘉太守時期,他一到永嘉便病倒了,一病病了一個冬季,忽而有一天想推開窗戶看看外面的風景,卻意外的感受到了别樣的景緻,也才有了他自己稱為“如有神助,得窺天機”的佳句。

但其實這兩句詩寫的是再平凡不過的春天景色了,才華出衆的謝靈運卻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引發如此隽永的感受。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5

那是因為他一直保持着初到永嘉時的冬天印象,猛然間季節轉換帶來的審美沖擊,才在他腦海裡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這種感覺吐而為詩便如心間流淌出來的一樣,自然而然,不事雕琢。

孟浩然這兩句也有類似的審美直覺,仿佛他一直沉浸在冬天的感受中,卻在某個初春早上醒來時,由外面的鳥鳴聲意識到春天的來臨。鳥兒的活力讓春天充滿生機,是為樂景見樂情。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6

但問題來了,末二句的情緒忽然發生了轉折,想到昨夜風雨摧殘春花,作者的心情就不免有些傷感,這是典型的傷春情結,也多發生在晚春時節,是為哀景見哀情。

在早春詩裡,不管是樂情還是哀情,詩中所描寫的實景都是樂景,或至少不是哀景。我們試着列舉唐代初、盛、中、晚四個時期的幾位著名詩人的早春詩來印證這一點。

初唐杜審言有著名的《早春遊望》一詩,抒發思鄉情感,其中的寫景句:“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即是描寫春意濃郁的早春風景。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7

王勃有詩《早春野望》:“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亦寫思鄉,寫景句體現了有少年人風發意氣,顯得明麗闊遠。

盛唐詩人王維《早春行》:“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玉閨青門裡,日落香車入。遊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不及紅檐燕,雙栖綠草時”,寫閨愁,但景色宜人,且體現出勃發向上的生命力。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8

中唐白居易早春詩最多,以早春為題的就有30首之多。

早春景無一例外為樂景,如《開元寺東池早春》:“池水暖溫暾,水清波潋滟。簇簇青泥中,新蒲葉如劍。梅房小白裹,柳彩輕黃染。順氣草薰薰,适情鷗泛泛。舊遊成夢寐,往事随陽焱。芳物感幽懷,一動平生念”。

又如《新居早春二首》:“靜巷無來客,深居不出門。鋪沙蓋苔面,掃雪擁松根。漸暖宜閑步,初晴愛小園。覓花都未有,唯覺樹枝繁。地潤東風暖,閑行踏草芽。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嘗茶。溜滴檐冰盡,塵浮隙日斜。新居未曾到,鄰裡是誰家?”等等,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9

都表現美好的初春景象。白居易最著名的早春詩句即是《錢塘湖春行》裡的:“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入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盡了眼中春意,也道出了漸漸盈積于内心的喜意。

晚唐詩人皮日休《松江早春》:“松陵清淨雪消初,見底新安恐未如。穩憑船舷無一事,分明數得鲙殘魚”,大地回春,人心悅然。處于不同時期的唐詩人,感知事物的心态各有不同,但對初春的感受基本都是統一的。

由此可見,《春曉》末二句的風雨落花如果理解為哀景,則不符合于初春的景象。但基于本文對詩歌初春的設定,有必要從“風雨”與“落花”兩處着眼一探究竟。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0

首先說風雨,“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欲散重拈花細看,争知明日無風雨?”“何異花開旦暝間,未落仍遭風雨橫。”“夜來風雨急,無複舊花林。”

晚春風雨摧花的詩詞随處可見,早春詩也寫風雨,隻不過早春的風雨實在是另外一番景象。

試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幾句詩“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恰是給“夜來風雨聲”詩句做了極好的注腳,雨水随着春風入夜來訪,無聲地滋潤着自然萬物。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1

作者從大處概括後,又輔以細節描寫:早上看到的“紅濕處”,原是繁華朵朵,遍開成都,老杜欣欣然之情自不待言。要之,“夜來風雨聲”并不隻能理解為狂風暴雨摧花落,也能化為和風細雨催花開。

但矛盾又出現了,最後一句“花落知多少”似乎否定了前一句“和風細雨”的解釋,難道詩意就此塵埃落定,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其實不然,詞語的多義與倒置現象為我們擴大了解讀空間,領會到更豐富多彩的詩歌内涵。出于表達的需要,詩歌常有倒置手法的運用。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2

如杜甫《秋興八首》其八有句“香稻啄餘鹦鹉粒,碧梧栖老鳳凰枝”即是出于韻律的需要做的倒置。

《春曉》詩就題目而言可倒置為“曉春”,而末句就節奏感而言,“花落知多少”要比“落花知多少”更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如此,“花落”即為“落花”,而“落花”與“落英”同義。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芳草鮮美,落英缤紛”句,“落英”在《辭海》裡有兩種解釋:

一指“落花“,即我們通常理解的“離枝落下的花”;

另外一個意思則指“初開的花”,并列有屈原《離騷》中的“夕食秋菊之落英”釋義。

另外,“缤紛”除了有“紛紛落下”之意,還有“繁盛”之意。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3

據此,《桃花源記》中漁人所看到的桃花源景色應理解為桃花開得正繁盛,才更能與“芳草鮮美”組合成生機無限的世外桃源意境。

而“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同樣可以解釋為:昨夜經過了和風細雨的滋潤,枝頭的花兒不知開了多少?這樣,作者在“處處聞啼鳥”的聽覺審美後,又由回憶起昨夜的氣候變化,想象到更美的春天景緻,欣欣然之情愈發濃郁。

春曉是唐代的孟浩然寫的嗎(孟浩然春曉詩寫的是早春景象還是晚春景象)14

"五言絕句體制短小,适合寫一地景色,一時情調"(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那麼,《春曉》詩不會是寫從早春到晚春的清晨景象,隻能是其中之一。

如果表現晚春景象則為以樂景與哀景共襯哀情,但筆者認為寫初春之景的話即表現的是樂景樂情,則更能體現出景緻的統一與情感的和諧。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資源。

夢魂歸帝所,仙遊為哪般?——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李清照《南歌子》賞析

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賞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