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6:55:32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直播回顧短視頻:江戶時代的日本博物學與《本草綱目》,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何重大貢獻

直播回顧短視頻:江戶時代的日本博物學與《本草綱目》

記者丨呂婉婷

說到日本的江戶時代,人們可能會首先想到被暢銷書青睐的德川家康。1603年,赢得關原合戰的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将軍,在江戶設立幕府,開啟了日本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

江戶時代大緻相當于中國明朝萬曆年間到清朝中期,此時的日本結束了群雄割據的時代,迎來了安定的和平時期。這是一個新舊、東西對撞的年代:市民階層興起,社會文化不再隻受貴族掌控;西方人東往日本進行貿易傳教,日本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将對外貿易地點限制于長崎。江戶時代結束後,日本進入明治時代,我們熟知的明治維新,便發生在這一時期。

在新舊、東西之間,日本江戶時代躁動與新生并存,同時也孕育了一個生機盎然的博物學世界。東亞博物學,在近代化的關口,同樣也面臨着中古到近代的轉型。從中,我們可以一窺江戶時期的社會風俗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曆史痕迹。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系列直播第12期,我們邀請到博物學研究者蔣澈、王钊,分享江戶時期的博物畫與博物學發展。

蔣澈,博物學史研究者,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王钊,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博物學史、博物學圖像研究。

東亞博物學的起源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影響了日本博物學發展

提到“博物學”,人們也許會想到它是西方的舶來品。蔣澈認為這個判斷并不完全正确。

西方博物學曆史深遠,在今天仍然影響着諸多博物學研究者、愛好者。西方博物學在曆史上有三個起源:藥學、農學和自然哲學。到文藝複興時期,這三大起源彙流形成了博物學,并在19世紀被西方人推上了發展的巅峰。近代西方博物學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支學科是分類學。至今我們在野外看到花草鳥獸蟲魚,會下意識地判斷它屬于哪一類,這便是西方博物學的遺産。

但是實際上,在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之前,東亞博物學已經有了苗頭,那就是中國的本草學(本草學即記載藥用植物的研究)。除本草學之外,中國古代的農學、文學、藝術也為東亞博物學奠定了基礎。“我們的文學作品中有對動植物的刻畫,比如《詩經》;大概從宋朝開始,中國民間出現了大量動植物譜錄,比如《牡丹譜》、《荔枝譜》等。”

蔣澈提到,日本江戶時期是博物學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推動日本博物學發展,有以下幾個要素。

首先是中國文化的影響。1607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傳入日本。這本書在日本影響深遠,促進了日本本草學、博物學的繁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日本的本草學、博物學都在诠釋《本草綱目》。但是日本本草學也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的本草學很多内容都是在談藥性,日本開始也談藥性,但是後來走上了一條“辨析名物”的道路,即辨别日本擁有哪些物産,和中國《本草綱目》中的記載是否對應。

受《本草綱目》影響,日本哲學家、遊記作家和植物學家的先驅貝原益軒編寫了《大和本草》。

其次是日本國内環境的影響。德川幕府第八代将軍德川吉宗為改善國内财政困境推行“享保改革”。其中一項舉措針對的是對外貿易。當時日本藥材大多依賴進口,導緻白銀流入他國。為此,德川吉宗推動了藥物國産化運動,日本境内各地區大名、蕃主開始對自己管轄的區域進行大規模的物産調查。這一全國性調查大大推動了博物學與博物畫的發展。

最後是西方文化的影響。江戶時代日本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僅僅和荷蘭、中國等國在長崎地區保留對外貿易。在“享保改革”中,德川吉宗放寬書禁,允許西方出版物在日本境内有限流通,促進了日本博物學與西方近代博物學的融合。

江戶時代的市民階層與博物學

日本“町人文化”,熱衷“奇”

在江戶時代,對博物學的熱愛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上至将軍、大名,下至普通的市民,都對自然界的動植物有探索的興趣。

日本貴族的博物學,在蔣澈看來有兩個特點:有錢、有閑。因為富有,他們能夠聘請畫師繪制豪華的彩色圖譜;因為閑暇時間充裕,他們會結成社團組織團體活動。19世紀日本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貴族社團“赭鞭會”。“赭鞭”典出中國,傳說神農有一支赭紅色的鞭子,植物用鞭子一抽,就能被判斷出藥性。

平民的博物學則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點。江戶時期市民階層興起,代表商人、低階武士審美旨趣的町人文化開始與貴族文化分庭抗禮(町人即城市居民之意)。 據王钊所述,江戶時代的市民對珍禽異獸非常感興趣,在審美上,相較于“美”,他們更關注“奇”。

園藝植物圖譜是江戶時期博物學留下的重要遺産之一。江戶幕府第二代将軍德川秀忠喜歡山茶花,據說這是江戶時代日本園藝開始興盛的原因之一。江戶市民階層熱衷園藝,将花卉培育成奇特的樣子争奇鬥豔,他們還會在城市人流密集之處搭建棚子,将自己培育出來的盆栽置于其中供人觀賞、舉行花卉競賽。

江戶時期的萬年青盆栽。此為1832年于江戶藏前八幡神社召開小萬年青展示會時所刊行的印刷品。

《朝顔三十六花選》。牽牛(朝顔)以花瓣珍奇著稱。《朝顔三十六花選》描繪了各類具有奇特形态花葉的“變化朝顔”。畫中描繪的牽牛花并不美,但奇特的花型吸引了江戶時代的日本民衆。

町人文化對“奇”的熱衷,在江戶時代的其他事件上也可見端倪。當時的日本人會用水生動物和骨骼制作僞造的美人魚标本,用獨角鲸的角仿制獨角獸的“角”,并将這些物品賣給西方人,并由西方人真的信以為真。這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西方文化對東亞文化的奇觀式想象。

博物畫中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唐繪”、“大和繪”與“南萍派”

研究日本博物學史,離不開博物畫史料。從日本博物畫的風格演變中,我們可以一窺那個時代的文化交流史。

據嘉賓王钊分享,日本很早就繼承了中國的繪畫方式,他們把所有用中國技法繪制的作品都稱為“唐繪”。最具代表性的畫派即狩野派。狩野派是日本曆史上著名的宗族畫派,繪畫題材和用墨技巧繼承自中國傳統。在分享中,王钊提到,日本很多将軍府為了增加室内的采光,會在大廳放置貼金片的屏風反射太陽光。狩野家族畫師作為德川家族的禦用畫師,會為将軍府制作屏風,部分屏風畫面取材自自然界。

狩野派屏風畫

狩野派的作品較為正式,也被稱作“男繪”。日本在中國唐代繪畫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另一種繪畫傳統“大和繪”,又被稱作“女繪”。唐代繪畫會用到礦石顔料,顔色非常鮮豔,這種技法到宋朝沒落了,但在日本保留了下來,并形成了風格強烈的民族傳統繪畫。大和繪因為畫面色彩絢麗,題材私密,大多放置于内室用作裝飾。

大和繪典型代表《源氏物語繪卷》

無論是狩野派畫師還是大和繪畫師,都在為貴族制作裝飾畫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動植物寫生作品,成為今天的人們研究當時日本博物學的珍貴史料。

博物畫中體現的中日交流不隻如此。在江戶時期,通過貿易的商船,中日文化依然進行着交流。清代有一名畫師名為沈铨,字南萍,善于繪制工緻精麗、賦色濃豔的作品。他的名聲也傳到了日本,被聘請到日本傳授技藝。在日本,他創立了南萍派畫派,對日本畫壇産生了重要影響。當時日本的博物畫,也因此出現了很多中式構圖。

日本南萍派代表畫家宋紫石作品《花下栖禽》

除此之外,清代江蘇畫家恽壽平發揚的“沒(音同‘末’)骨畫”技法,也在日本博物畫中影響深遠。“沒骨畫”直接用顔色或者墨色暈染花葉,不用墨線勾勒輪廓。有一點類似于今天的水彩畫。這種畫法在清代花鳥畫中屬于主流,深刻影響了江戶時代植物繪畫,比如岩崎灌園的《本草圖譜》畫法就屬于此類。

岩崎灌園的《本草圖譜》

從江戶時期到明治時期,看似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但是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連續的時期。日本江戶時期的博物畫畫師,有人也在明治時代的機構内任職,為學生繪制自然課所需的教學用圖。日本從中古到近代的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明治時期人們近代化的自然觀,也受到了江戶時代博物學研究風潮的影響。

直播的最後,蔣澈談到,博物學的近代化轉型,在對視覺圖像的接受觀變化中也有所體現——人們是否把視覺元素當作接近自然的手段。“在古代,博物學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聽故事的學問,觀看‘圖像’則是比較近代的方式,這一點上,江戶時代的人們已經做到了。“

直播回顧短視頻:中國何時有系統性的博物學研究

新京報·文化雲客廳——雲享文化生活,live每周不停

更多直播活動,歡迎關注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文化客廳微信、新京報APP文化頻道、新京報書評周刊微博活動預告

記者丨呂婉婷

視頻丨羅拉

編輯丨張進

校對丨危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