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經濟的概念?Chapter 1發展中國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經濟學中經濟的概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Chapter 1
發展中國家
--指經濟落後,社會文明程度低,正處于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特征
--(1)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2)生産率水平低下;(3)出生率高,平均壽命短;
(4)失業率高,勞動力利用不充分;(5)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經濟存在着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現象。
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擺脫貧困落後狀态,走向經濟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的過程。
經濟增長
--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持續上升。
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和區别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着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着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内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别的概念。一方面,沒有經濟增長就不能取得經濟發展,所以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不是經濟發展的充分條件,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有利于經濟進一步增長 。
強調增長的傳統發展觀的度量指标
--人均GDP或其增長率、實際人均GDP或其增長率
效率與公平并重的發展觀的度量指标
--人類發展指數HDI、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I
可持續發展
--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貧困線
--如果一個人的消費或收入水平低于滿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會被視為處于貧困狀态。這個最低水平通常被稱為“貧困線”
Chapter 2
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條件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衆消費階段→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起飛階段的條件
--較高的資本積累率;‚主導部門(産品供求彈性大的部門);ƒ農業和工業采用現代的組織技術與方法
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的國民生産總值增長率(ΔY/Y)與其儲蓄率s成正比,與其資本-産出比率k成反比。即ΔY/Y=s/k
資本-産出比率
--資本存量與産出之間的關系(有每3元資本才能産出1元的GDP,則k=3:1)
劉易斯兩部門剩餘勞動理論模型
--部門一:傳統的,人口衆多的,僅僅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農業部門。(特點:邊際勞動生産率為零。
部門二:城市中的現代工業部門。(特點:高勞動生産率,接受農村剩餘勞動的部門)
結論:在工資固定不變的假設下,從農業部門轉入工業部門的勞動力的供給曲線具有完全彈性。
索洛的新古典增長模型
--經濟中的增長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産要素的增長,主要是勞動或資本的增長。另一個是技術的變化。
--特點:勞動和資本是遵從收益遞減規律的,即在其他生産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改變一種生産投入的數量,生産的邊際收益遞減。‚把技術的變化引入方程中以解釋不能由生産要素的增長來解釋的經濟增長部分,即被稱為 “索洛殘差”的部分。
--技術水平是一種外生變量。
新(内生)增長理論将技術進步内生活途徑
--先把技術進步具體化為人力資本積累‚把技術視為一種知識
--理論意義:人力資本和知識的生産與積累是一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最終源泉。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知識、人力資本及向其它國家學習的能力。
新增長理論與新古典增長理論的主要差異
--新古典增長理論把技術進步假定為不受經濟系統内任何變量影響的外生變量。新增長理論認為支配生産過程的内部體系可以比外部體系對經濟的持續增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試圖從經濟系統内部因素解釋技術進步。
Chapter 3
規模分配
--衡量收入分配的方法,主要涉及每一個單個個人或單個家庭所得到的總收入,而對這些收入是怎樣得來的一般不予考慮。
高低收入比率
--把個人收入從多到少進行排列,然後分組以說明人們的收入分配占總收入百分比狀況。
庫茲涅茨比率
--收入最低的40%人口所獲得的收入與收入最高的20%人口所獲得的收入的比率
(衡量一個國家最窮和最富兩個極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洛倫茨曲線
--收入獲得者的百分比與他們獲得的收入的百分比之間的關系
(A點表示10%人口僅獲得相當于總收入1.8%的收入)
(I點顯示最上層10%的人口獲得了總收入的28.5%)
(平行于X軸表示所有财富集中于一個人)
基尼系數
--洛倫茨曲線和對角線之間所包圍的面積與洛倫茨曲線所在的半個正方形的面積的比率。(0~1之間,越小貧富差距越小)(0.4作為收入差距的“警戒線”)
功能分配
--在總的國民收入中,每一種生産要素(土地、勞動和資本)所獲得的收入份額。
要素收入
--分配注重的是在總的國民收入中,每種要素獲得收人所占的百分比。對于每個個人從哪種要素收入中獲得多少收入并不重視。
對貧困的衡量指标
--貧困線,死亡率,接受教育的程度,脆弱性,等。
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
--以基尼系數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發現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數的變化表現為一條倒U型的曲線。
--解釋:在經濟增長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惡化的趨勢,以後随着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形勢将逐漸得到改善。
Chapter 4
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體現在三個方面
--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結構
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特點
--人口出生率特别高;‚人口年齡年輕;ƒ由于人口增長隐蔽勢頭的影響,人口穩定需要更長的時間
人口過渡理論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ƒ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Chapter 5
人力資本(舒爾茨提出)
--就是體現在人力資源身上的、以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表示的一種非物質資本。
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的形成途徑)
--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資;保健方面的投資;勞動力國内流動的費用;移民入境的支出。
--特征:人力資本投資的連續性、動态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者與投資者的不完全一緻性;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多方面性。
發展中國家教育的主要問題
1、公共教育費用增長迅速,但人均水平仍然很低。
2、入學人數增長迅速,但辍學率很高。
3、教育結構不合理,基礎教育被忽視
4、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與實際嚴重脫節
5、教育體制擴大了不平等
6、知識失業和教育的“過度”發展
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與政策
1.改革各級教育體制。
2.調整教育投資方向。
3.改變教育體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資的個人支出。
4.發展中國家不能隻重視正規教育,也應當以同等的甚至更大的注意力去發展非正規教育。
5.實施适當的教育機會限額分配制度。
教育的收益
--指通過培養和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給個人與社會帶來的種種有益效果,也稱教育的經濟收益。
過度教育
--由于現代部門有限的就業機會,那些懷才不遇者隻好屈身俯就,尋找低一級工作‘同時雇主更傾向于雇傭文化程度更高的人從事原來由較低文化程度的人從事的工作。
(中學生做小學生的工作,大學生做中學生工作,小學生無工作)
Chapter 6
發展中國家失業問題的特點
1.發展中國家長期、有規律的失業和半失業要比工業國家的失業對勞動力的影響大得多。
2.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增長迅速,就業問題格外嚴重。
3.發展中國家中受過教育的人的失業問題似乎更為嚴重。
4.發展中國家青年失業率高,并存在童工問題。
不充分就業
--指人們工作的時間少于願意工作的時間。
托達羅人口遷移模型
中國城鄉綜合就業發展戰略的主要内容和特點
1.根據中國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就業負擔沉重的現實,中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必須首先采取斷然措施,抑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
2.大力發展生産力,保持一個适當的經濟增長速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3.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把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上,使城鄉綜合發展。
4.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中小城鎮,減少和緩解對大城市的沖擊。
5.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結構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措施。
Chapter 7
凱恩斯的絕對收人假說
--家庭儲蓄直接依賴于個人實際收入水平。
S=sY(S為儲蓄;Y為收入;s為儲蓄率)S=a sY(Y 為當前可支配收入;a為常量)
弗裡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說
--人們的消費和儲蓄不是由人們的收入決定的,而是與所謂的永久收入相聯系的。
永久收入
--永久收入是财富的産物。這些财富包括:家庭所擁有和支配的各種動産和物質資産以及人力資本。
Chapter 8
知識經濟
--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産、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特征:
1.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本和首要的财富,知識就是資本,就是最重要的生産要素。
2.知識經濟中生産的最重要的産品不是物質産品,而是知識。
3.在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創造價值活動是知識的生産或技術的創新,是取得規模收益遞增。
4.為了提高産品的價值和創造新的價值,最重要的不是在原有的生産要素組合的基礎上進行最大化的過程,而是企業在技術上的創新和制度上的創新。
傳統的知識和知識産品的兩個顯著特征:
--知識的非競争性和知識的非排他性
非競争性産品
--指那些可以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和廠商利用的産品。
排他性産品
--指那些能夠建立清晰的産權,可以讓所有者排除他人使用的産品。
技術知識
--一些實際知識,包括基本生活知識和工藝技術方面的知識。
屬性知識
--指關于市場發展和運作所不可或缺的一些關鍵信息
--作用:對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轉都是十分重要的,沒有這些關鍵信息,市場就不能順利運轉。
幹中學
--指人們在生産産品與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積累經驗,從經驗中獲得知識。
創新活動(熊彼特創新理論内容)
--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産函數,即由企業家進行的對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的重新組合
創新活動的類型(熊彼特)
(1)引進新産品或生産出新質量的産品 。
(2)使用新的生産方法 。
(3)開辟新的商品市場 。
(4)獲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 。
(5)實行新的組織形式。
創新
--是将新技術、新生産方法、新組織結構管理形式創造性地應用到經濟活動中去,增加産出效益、推向市場的動态過程。
發明和創新有什麼不同
發明:指新技術或新産品的發明,本身是一個技術上的概念。
創新:是一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現象,本質上是一個經濟概念。
Chapter 9
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作用
--為經濟活動提供了生産所需要的投入物;環境或自然界“吸收”了經濟活動的廢棄物
自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特點
1.自然資源與環境不會随着經濟增長自然得到改善
2.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GDP并不能精确反映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的情況
3.資源耗竭、環境污染影響現在及未來的經濟增長
可持續發展
--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生态持續是發展的基礎,經濟持續是發展的條件,社會持續是發展的目的。
環境污染破壞的種類
--水污染和水短缺;大氣污染;固體廢物和有害廢棄物;土壤退化;森林損毀;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大氣變化
環境污染對人類福利造成的潛在損失
--人們的健康會受到損害;經濟生産率會下降;優美的環境給人們所帶來的愉悅感和舒适感可能會消失。
為什麼對環境污染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影響最大
--對發展中國家的窮人來說,他們的生活狀況比任何人都更依賴于維持他們生存的土地、森林、河流和湖泊。
經濟增長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
1.市場失靈:環境質量的外部性;環境的産權不清;環境質量的價格難以衡量
2.政府的政策失靈:在經濟政策的制定中,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政策的社會經濟影響強調不夠,造成政策執行不力或根本無法執行
政策失靈
--指政府制定和執行的政策扭曲了環境和資源利用的真實成本所導緻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通過哪些手段進行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行政管理手段;經濟手段;自願手段
經濟手段的優越性
(1)可以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率
(2)可以提供持續的刺激,使污染減少到所規定的标準之下,并促進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産品的利用和開發。
(3)可以為政府提供管理上的便利和靈活。
(4)可以為政府提供一定的收入,以便進一步支持有關的環境和資源保護項目。
環境保護中的經濟手段
--稅收手段;建立和實行收費制度;财政金融手段;建立責任制度
Chapter 10
财政政策
--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及結構有關的所有措施
市場失靈
--市場機制作用的正常發揮被限制,并不能達到市場經濟理論所聲稱的那種資源配置效果
稅收結構
--指稅收種類及其各種在政府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發展中國家主要稅收種類
--直接稅和間接稅
直接稅
--直接以納稅人作為對象征收的稅,原則上不能轉嫁稅負
間接稅
--對商品或勞務的買賣的流轉額課征的稅,可以轉嫁稅負
發展中國家稅收結構特點
--直接稅的比重比較低;對關稅收入的依賴比較嚴重;間接稅是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
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制度的主要特點
1.課稅基礎相對狹窄
2.對收入的變化缺乏彈性
3.稅收管理水平低下
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稅種
--(1)所得稅、财産稅和遺産稅;(2)商品稅;(3)農業稅;(4)國際貿易稅
發展中國家的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
1.發展中國家财政支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民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但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公共投資的增長。
2.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常性支出過于龐大,但一些必要的經常性開支又常常不足。
3.巨大的補貼使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資源配置出現低效率。
4.發展中國家還存在相當多的生産性補貼。
5.一些發展中國家軍費開支過高,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
Chapter 11
金融抑制
--指政府通過對金融活動和金融體系的過多幹預抑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而金融體系的發展滞後又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
金融深化
--是提高利率,同時取消資金配給,市場上的資金量反倒會提高。
金融自由化
--指放松對金融部門的管制的運動。
膚淺的金融發展戰略
--指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對金融系統施加的旨在鼓勵而不是妨礙投資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實行深化的金融發展戰略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P256 (1)~(4)
貨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Chapter 12
傳統農業的特征
1.傳統農業的技術落後。
2.“貧窮但很有效率”。
3.傳統農民對市場及價格變化的反應是靈敏的。
4.傳統農業中每個農戶的土地經營規模狹小。
為什麼說傳統農業貧窮但有效?
1.從技術和收入的層面來看,傳統農業是貧窮的:單位面積産出較低;人均産出、即勞動生産率水平較低。
2.但從資源配置的層面來看,傳統農業卻是有效的:他們通過經驗完全熟悉自己所擁有的各種生産要素,并能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
“綠色革命”
--矮稈、高産、耐肥的小麥玉米、水稻新品種在發展中國家推廣開來
“綠色革命”局限性
1.新品種需要有良好的灌溉設施和管理;
2.新品種需要大量施用肥料,否則也發揮不了增産潛力;
3.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社會結構産生了不利影響。
“綠色革命”意義
--“綠色革命”為所有發展中國家解決人口爆發性增長與糧食供需矛盾帶來了轉機和希望。 使世界農場的單位面積産量上了一個台階。
Chapter 13
工業化
狹義: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發展并達到占統治地位的過程。
廣義:指發展或現代化。
工業化模式
--指謀求發展,實現工業化或現代化的途徑。
霍夫曼比例 =消費資料工業淨産值/生産資料工業淨産值
--衡量工業化程度
全面衡量工業化程度的考察方面
1.工業總産值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
2.農業勞動力占社會勞動力總人數的比重
3.工業自身的物質技術裝備水平
4.農業的工業化水平
5.第三産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重
6.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平衡增長
--指在整個工業或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時、全面地進行大規模投資,通過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發展,來徹底擺脫貧困落後的面貌,實現工業化或經濟發展。
不平衡增長
--發展中國家應當集中有限的資本和資源優先發展一部分聯系效應大的産業,用優先發展的産業創造的資本推動其他産業的投資,從而帶動全部産業的發展。
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的關系
1.兩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階段來考慮增長問題,兩者實際上是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
2.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宜于采取不平衡增長戰略 ;當經濟發展進入高級階段,平衡增長戰略又勢在必行。
3.平衡增長是目标,不平衡增長是手段。
(産業的)聯系效應
--指國民經濟中各産業部門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可分為後向關系和前向關系。
後向關系
--指某個産業與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門之間的聯系
前向關系
--指某個産業同吸收它的産品的部門之間的聯系
城市化
--是指鄉村分散的人口、勞動力和非農業經濟活動不斷進行空間上的聚集而逐漸轉化為城市的經濟要素,城市相應成長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的過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總人口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1.起步晚、水平低;2.發展不平衡;3.過度城市化;4.城市首位度畸高
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1.現代工業的興起,為城市化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和各種社會條件,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
2.城市化也反過來給工業化以極大的刺激。
3.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出現城市化;同樣,如果沒有城市化,工業化也難以實現。
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問題
1.城市貧困化
2.城市失業
3.城市環境污染
4.城市的社會問題
城市化問題的對策
--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城市規模;實施城市分散化計劃;改變偏重城市的傾向,努力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
Chapter 14
貿易條件
--指一國單位出口商品價格和單位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主要原因
1.由于初級産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彈性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長率不同。
2.技術進步使初級産品的節約和替代成為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初級産品的需求。
3.發達國家掌握着技術優勢,制成品中的技術含量較高,其出口價格中包含技術創新租金,同時由于跨國公司的實力,價格中還包含有壟斷利潤,因此,工業制成品的價格相對于農産品和初級産品要高出很多。
4.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初級産品專業化。
--P341
進口替代戰略
--指用農業中的收益發展過去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内需求的部分工業品的生産
(指用本國産品來替代進口品,或者說,通過限制工業制成品的進口來促進本國工業化)
出口替代戰略
--指一國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出口,發展出口工業,逐步用輕工業産品出口替代初級産品出口,用重、化工業産品出口替代輕工業産品出口,以帶動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的政策。
貿易保護
--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措施,限制外國企業和産品在國内貿易中的競争,以保護國内産業。
Chapter 15
兩缺口分析基本模型
内容: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要麼存在儲蓄缺口,無法彌補投資需求;要麼存在着外彙缺口,不能為急需的資本品和中間商品的進口提供資金。
理論:強調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國内資源不足,經濟結構不平衡等問題,揭示了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積極利用外部資源是克服儲蓄和外彙約束,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說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計劃的必要性和政府調節的重要性。
揭示了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意義:發展中國家應積極實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國家應調節引進外資的活動,制定相應的引進外資計劃,并采取适當的措施來調節外資的流向和結構,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應當盡快進行經濟改革,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
發展援助
--指外國政府(雙邊)或國際機構(多邊),通過貨币或實物形式,将資源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促進受援國經濟發展的撥款和優惠貸款。
發展援助的目的
--以促進受援國經濟發展。
發展援助的特征
--非營利性(非商業性);一般包含讓與成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