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在白天的光線下,迷人之處來自于它的外型設計和複雜機心,從技術到工藝藝術都有賞玩的理由,但到了夜晚,黑暗中的魅力則來自它表盤上的夜光。
沛納海的Radiomir以及Luminor名稱就是來自于過去所使用的夜光材料名稱,可見夜光這要素在鐘表界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期古董表上的夜光成分含有鐳(Radium),在黑暗能産生耀眼的夜光綠。當我們今天看到上個世紀早期制作的帶有夜光手表,仍然覺得在那個時代仿佛是一種黑科技,一種古老制表傳統與新興科技的結合。但接下來這個信息我們要請大家多注意,因為根據英國北安普敦大學(Northampton)以及英國金斯頓大學的學者研究發現,在二戰期間制作給軍人的夜光腕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物質,并特别請擁有這些腕表的軍人及其家屬,甚至是鐘表收藏家,要多留意。
鐳,一種制造鐘表發光機制的放射性元素,被證實危害健康。為确保專業潛水員以及經驗豐富的業餘潛水員,可以從專業裝備供應商處購買Fifty Fathoms五十噚腕表,寶珀決定清楚标示其所制造的時計不含放射物質“鐳”,故此完全對人體無害。這個獨特符号由黃色及三個紅色部分組成,綴有一個黑色十字架,并寫上「no radiations」(無輻射)字樣,明确地闡明此信息,以示區别。同樣的标記随後也出現于Fifty Fathoms RPGA 1,一款擁有日期顯示功能的「BUND No Rad」型号,并作為制作此系列腕表的主要标準之一沿用至今。
寶珀無輻射夜光手表
這些通過在表盤「no radiations」(無輻射)的标記來闡明沒有使用鐳元素的潛水表,自此備受收藏家青睐,它們現在已成為Fifty Fathoms五十鲟系列70年傳奇曆史的一部分。
Fifty Fathoms No Radiations五十鲟無輻射2021複刻款的夜光效果。
當然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我們來看看鐘表史上制作夜光刻度和指針的材料演進史,最早的夜光物料為硫化鋅,具有磷光物質,受到太陽或燈光激發後會緩慢發光,不過效果不明顯,而且衰退時間僅大于10-8秒,在黑暗中一下就消失,而這問題直到居禮夫婦在1898年發現了鐳後終于有了解決辦法。鐳含有大量輻射成分,會放出α和γ射線,半衰期長達1600年,在自然衰變過程中會産生氡氣(Radon Gas),同樣具有有極強輻射。
女孩在英格索爾(INGERSOLL)手表工廠給鬧鐘塗上鐳,攝于1932年1月。
氡(Radon)的拉丁文為「nitens」,表示「發光」之意。至于鐳最早應用于鐘表上則要回溯到一戰左右(1917),當時由美國鐳企業(Radium Luminous Material Corporation)在新澤西州的工廠中,請一批女工将鐳的化合物塗抹到表盤上的刻度與指針上,産生迷人夜光。這些亮眼的夜光效果,卻是由殘酷的代價所換來。
1917年,數十名年輕女孩感到很幸運,因為她們能在新澤西州的一個大型倉庫裡從事戰争後援工作。不僅能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而且還有着非常高的工資,大約是普通女工平均工資的三倍,工作量還不大。從字面上來看,這份工作很輕松,她們隻需要為美國鐳企業United States Radium Company的鐘表、儀表盤和手表的表面塗上發光的顔料。這一層薄薄的白色顔料注入了當時新發現的鐳元素,把顔料塗到表盤和指針上時,即便在黑夜或者黑暗的環境下,它們都能發光,更便于讀表。
女工們要用精緻的駝毛刷把粘合劑、鐳粉和水的混合物塗到表面上,這些小刷子畫幾筆就會變形。當時這些女工被告知鐳是無毒,工廠的主管并鼓勵員工用嘴唇、舌頭把毛筆尖舔銳,以在細小的零件上塗準位置。所以,女孩們不僅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還被告知需要用舌頭舔一下帶有鐳元素的筆尖,才能畫下完美的細節。
随後這些女工陸續因輻射中毒造成截肢或死亡。1928年,一具已經入土5年的美國女孩的屍骨,被開棺驗屍。死者名叫莫莉·瑪吉亞,去世時,她才剛滿25歲。她生前在美國鐳公司工作了4年,一絲不苟地給手表表盤和指針塗上夜光顔料。然而這種含有鐳元素的顔料,不僅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而且讓她的屍骨散發着綠光,這事件讓她們被稱為鐳女郎。
随後,科學的驗證終于明确了攝入放射性顔料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結論。
兩隻生産于二戰期間的古董懷表。
不過在後來的二戰時期,由于軍事需求強盛,擁有夜光功能的需求要大于因鐳放射性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所以鐳再度被制表企業小心翼翼的大量使用于鐘表上,以方便夜間作戰時清楚讀時。雖說一些采用鐳的鐘表距今差不多有近80年的曆史,但我們仍然可以找到那時的鐳夜光古董二手表。
但是鐳元素的半衰期長達1600年,即使在100多年後的今天,鐳元素的輻射量減少非常有限。這些鐘表中,有些表鏡随着時間破裂脫落,很容易讓裡邊的輻射氣體外洩,從而增加表友接觸的風險。
鐳元素在自然衰變過程中産生氡氣(Radon Gas)。根據學者統計,氡是引起肺癌的主因之一,僅次于吸煙,僅僅在英國每年平均就有1000多人因之死亡。
至于鐘表上所含的輻射量,學者拿來30隻含有輻射夜光的古董表放在房間中測驗,發現加起來輻射量竟然比一般房間正常值超标130多倍,可見它們可能對身體的危害。其中有三隻30年代的鐘表狀況又特别嚴重,像是一隻瑞士制的懷表輻射含量為每平方米1200貝克(輻射量單位),有2隻腕表測得輻射量為每平方米200貝克,遠遠超過一般家庭平均輻射量20貝克。
2005年現身于Christie’s拍賣會的Mare Nostrum原型表(Lot 343),誕生于1943年。
柏萊士腕表表盤上塗覆了無輻射的淡綠色Super-LumiNova® C5夜光材料。
鐳那麼恐怖,之後陸續改由铕(Europium)或氚(Tritium)作為夜光材料,雖仍含有少量輻射物質,不過已經對人體産生不了任何損害。至于目前大部分腕表中看到的夜光物料為Super-Luminova,來自日本Nemoto & Co., Ltd.與瑞士RC Tritec Ltd.合資組成的LumiNova AG Switzerland公司,并由日本公司授權,瑞士生産,其無輻射又環保的特性,符合時代需求。所以我們表友如果有收藏古董表的習慣,那麼就要注意這些古董表的夜光材料安全問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