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快到了,每年這個時間,空調賣場最火爆,很多人都趁着這個時候買空調,換空調,院長身邊有不少人都在留意空調的促銷優惠。
每次買空調,哪怕是其它家電,多數人最關注的是“能效等級”、“耗電量多少”,先不說崇高的環保理念,因為能效等級代表着家電的節能程度,空調作為大功率電器,耗電量非常大,所以大家為了不想多給電費,買空調的時候都會認準一級能效。
但是,空調的能效等級是什麼意思呢?三個等級有什麼區别?買空調就要買一級能效的嗎?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呢?
空調的能效是什麼?能效,科學點說,就是能源在利用中,發揮作用的與實際消耗的能源量的比值。在空調這種電器上,我們可以把能效理解為,空調消耗電源後,所産出的制冷(制熱)效果如何,效率越高,證明越節能,效果越好。
打個比方,兩個人做同樣的工作(搬100斤的貨物),一個人需要花1個小時,另一個人卻要花5個小時,顯然第一個人效率更高,平均每小時搬100斤貨物,更省時間,而另一個人每小時隻能搬20斤貨物。
空調的能效計算方法也是一樣,它指的是空調花多少的電,幹多少的活(制多少的冷),我們要計算它的效率,就需要用它的制冷量÷它花的電,正如上面舉的搬貨例子一樣。
有了空調的這個效率比值,我們就可以知道它的能效等級。
如今市面上,空調按能效等級分成了三級,每一級對應固定的數值區間:一級能效(3.4-3.6),二級能效(3.2-3.4),三級能效(3-3.2)。
假設有兩台空調,一台的制冷量是3500W,額定功率為1000W,另一台的制冷量是3000W,額定功率為1000W,那麼它們分别的能效比就是3.5和3.0,根據數值所對應的等級,那麼第一台就是一級能效,第二台是三級能效。
誰更節能?誰的效率更高?顯然是第一台,對吧?因為同樣是1小時耗電1000W,但第一台卻能幹更多的活,比第二台制更多的冷。
所以,能效等級越高(3級),空調的能效比數值越低,它就越不節能(花很多的電,隻幹很少的活);能效等級越低(1級),空調的能效比數值越高,它就越節能(花很少的電,能幹更多的活)。
能效等級決定空調是否省電?經常有人陷入這樣的誤區,大家都認為一級能效節能,所以買空調的時候認準了一級能效,看見三級能效就覺得它費電,不買。但其實,能效等級并不代表空調的實際耗電多少。
上面提到過,能效等級是按照能效比數值來确定的,但是,能效比的數值,是“制冷量÷額定功率”得出來的。
假設有兩台空調,一台制冷量3000W,額定功率1000W,能效比是3.0,屬于三級能效;另外一台制冷量是5400W,額定功率1500W,能效比是3.6,屬于一級能效。
同時開一個小時,誰更省電?反而是第一台,因為它的額定功率隻有1000W,而第二台的額定功率為1500W,哪怕第一台是三級能效,第二台是一級能效。
所以,如果抛開額定功率和制冷量兩個參數,單純依靠能效等級來選擇空調,判斷空調是否省電,是不科學的。
當然,無可否認,在額定功率或制冷量相同的前提下,一級能效比三級能效更節能。
比如說有兩台2P的空調,制冷量都是4648W,一台是1級能效,一台是3級能效,那麼第一台的耗電量是1330W,第二台的耗電量是1550W,第一台更省電,更節能,相信大家更原因買第一台。
但大家不能忽略的是,在同等參數下的兩台空調,一級能效等級的要比三級能效等級的貴上差不多1千元,而這1000元,相當于2000度的電費。
這兩台空調,同時開一個小時,3級能效的隻比1級能效的多220W,開5個小時,才多了1.1度電。買1級能效空調多的那1000元,如果換算為電費,其實已經夠你開3級空調9100個小時了。換言之,這兩台空調同時開着,你至少要開9100個小時,才能體現出1級能效空調的節能和省電。
所以,買空調真的要買一級能效的嗎?院長真不這樣認為,你們又怎麼看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