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我的微博

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我的微博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21:04:37
微博的七宗罪

文/杜駿飛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微博使我們習慣于寫簡單句,系統思維和邏輯也因此磨滅。

  2. 微博使我們能夠随時随地,但大多有口無心。

  3. 微博使我們陷身于信息的密林,卻無力俯瞰知識的意義。

  4. 微博使人群分為演員和觀衆。

  5. 微博使我們熱鬧但孤獨。

  6. 微博令人忙碌,但不見成果。

  7. 微博有廣場,卻沒有路徑。

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我的微博(你不知道的微博七宗罪)1

圖片/網絡


背景簡析

通常我們所說的微博為新浪微博,據2016年微博發布的第三季度财報中顯示,截止2016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躍人數已達到2.97億,并且微博的傳播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随之興起的“網紅文化”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時至今日,微博的影響力已不可小觑,上至各項國家政策,下至各路小道消息,微博都可以即時廣泛地傳播,甚至在有些時候我們會把微博作為一個搜索引擎,利用微博了解信息。

圖片/網絡

後來我逐漸學會壓縮自己的感情,在140字裡組織自己碎片化的感想。即使現在微博已經不限制字數,用戶可以随心所欲地分行分段,我仍然極少超出140字。“超過140字的微博不酷,篇幅太長像是自我陶醉”,我一直這樣想,“長篇大論誰有空看呢?大概短小精悍才吸引人吧。”不知這算進步還是退化。

起初開通微博是因為身邊同學好友都逐漸把社交陣地轉移到微博上,我覺得“熱鬧”一些,也就随大潮轉移,後來發現大家的交流其實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多。與諸如QQ日志或新浪博客這類你必須對作者産生興趣并且“點進去”,才會看到作者完整的文字作品的半開放平台相比,微博上的很多内容不管你願不願意看,都會呈現在你眼前。作為“觀衆”觀看了一幕幕并非自己預期的“表演”,當然不會想互動更多,而非“大v”的“群衆演員”們則越發感到孤獨。

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我的微博(你不知道的微博七宗罪)2

圖片/網絡

“熱鬧的孤獨”可能還源自微博這類媒介帶來的人際隔閡。戈夫曼的“拟劇理論”指出人會利用各種符号作為道具進行自己預設形象的表演,以獲得好的預期效果。微博充當的就是用戶表演的道具,用戶展示的是自己認為“應該展示的自己”,看到的也是别人想要呈現的形象,很可能不是本真的自我。這場“表演”裡面,“表演者”未被真正理解,因而感到孤獨;“觀衆”得不到共鳴,也感到孤獨。

許多微博用戶轉發内容都是有格調的微博紅人寫的哲理故事或是俏皮金句,原創内容大多是精心修過的圖片配上一句簡單的感歎,顯得體面而又有距離感。但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有自己哲理故事和金句,而不是動動手指頭讓他人的觀點代表自己的觀點呢?

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看我的微博(你不知道的微博七宗罪)3

圖片/網絡

微博修飾我們的生活,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歡樂,但這就夠了嗎?媒介是人的媒介,微博的“七宗罪”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罪。是否把思緒寄托在社交平台在我們自己,陷于信息的混沌還是自主尋找知識的奧義在我們自己,做看客還是演員也在我們自己。媒介總有不成熟的地方,願我們在社交平台高度發達的時代不迷失自己,學會掌控媒介,為更好的自我與社會服務。


感謝收看、閱讀本期《杜課》,下期再見。

--- E N D ---

關于作者:杜駿飛,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微信公衆平台:杜課(Dknju20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