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

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20:22:10

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作者:胡佳佳(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字整理與規範研究中心副教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漢語古今詞義的溝通)1

古代漢語的詞義引申方式包括

作者:胡佳佳(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字整理與規範研究中心副教授)

漢語的古今詞義之間是有延續性的,可以梳理出演變的脈絡,但也存在不少差異。具有現代漢語語感的人,在閱讀古代漢語作品時,往往會以今律古、囫囵吞棗,忽略掉某些詞(尤其是單音節詞)内在的細膩涵義和豐富形象。

圖1

以李白的一首詩來舉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前四句是:“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四句的大意并不難理解。有的注解直譯為,“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歸。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前三句與原詩的語序基本一緻,但第四句就不同了。“蒼蒼”是青黑色。“翠微”可以指山色,也可以指青山,此句裡就是指“終南山”。那麼“橫”怎麼解釋?有人認為,“蒼蒼橫翠微”就是“蒼蒼翠微橫”,“蒼蒼”是形容“翠微”(終南山)的,李白之所以把“翠微”放在“橫”後面,是要與第二句的“歸”押韻。此句直譯就是“蒼蒼的青山橫卧在那”。也有人認為,此句語序沒有問題,“橫”有“籠罩意”,“蒼蒼”是形容暮色的。此句可以解釋成“蒼蒼的暮色籠罩着青山”。兩者的差異在于對“橫”的理解,那麼,除了與“縱、豎、直”相對的常用義外,“橫”還有哪些義項呢?能否解釋為“籠罩”?

《說文解字·木部》對“橫”的解釋是:“闌木也。從木黃聲”。“闌”就是“門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橫”字下說:“凡以木闌之皆謂之橫也。”如樂府詩《子夜歌·郎為傍人取》中,“摛門不安橫,無複相關意”的“橫”就是此義。由闌木的作用引申出“阻攔、遮擋”的意義。如《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注為:“斷道而處。”由“阻擋”可以引申出“不順、橫逆”的意義。如《孟子·離婁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不順”可能産生“雜亂、交錯”的效果,如“橫生枝節”“疾風橫雨”,也可能産生“散布、充溢”的效果,如《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朱熹的集注就是“不由其道而散溢妄行”,還有“涕泗橫流”“霜氣橫秋”“才華橫溢”等。

了解了“橫”的諸多義項及其之間的關系後,我們再來看“蒼蒼橫翠微”的意思。這裡也需要結合前面幾句來一起理解。詩人傍晚開始下山,山林在夕陽下還是青碧色的。下山路上,太陽慢慢落下,月亮緩緩升起。到了山腳,詩人還依依不舍,回望來時的山路,可什麼也看不清了,隻有滿目蒼蒼的青黑色。詩人反應過來,這擋住了他視線的“蒼蒼”,就是他來時的“翠微”。如果隻把“橫”當作“橫卧”來理解,會不會把李白想得簡單了點?而如果能理解“橫”有“遮擋”的意義,或許就能體會到詩人在回望終南山時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感受。

上文列舉的“橫”的多個義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由一個詞的某一個義項沿着相關方面聯想而延伸出一個新的義項,叫作詞義的引申。一個詞的諸多相關義項,無論它們兩兩之間是如何關聯的,從操作上來說,總該有一個引申的起點。這個起點該怎麼選擇呢?

在漢語的單音節詞(或語素)中,我們選擇與記錄這個詞的漢字字形相貼切的那個義項作為起點,并把這個義項叫作本義。例如,“橫”的本義是“闌木”,因為這個義項與“橫”字的形體相契合。“橫”是一個形聲字,“木”表示它的意義類别,“黃”提示它的讀音。以“橫”的“闌木”義為起點,可以把“橫”的不同義項關聯起來,形成一個詞義的引申義列。通過義項間的關系去整體地理解詞義,遠比把各個義項當作分散的個體去記憶要事半功倍。

需要說明的是,本義隻是用來關聯詞義的起點,并不能說明本義就是最早的意義,因為語言的産生要遠早于文字。就以“橫”為例,我們無法證明到底“橫”這個詞是先有了“闌木”的意義,再由此引申出“阻擋”的意義;還是先有了“阻擋”的意義,再把有阻擋作用的闌木叫作“橫”。隻能說在為“橫”這個詞造字時,先民選擇了“闌木”這個意義作為“橫”字形體構造的依據。

關于怎麼去找本義,這裡介紹一本書,就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簡稱《說文》)。這是一部以“五經”詞義和用字為材料,全面講解漢字形義關系的專書。漢語的文言詞彙是以“五經”話語體系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所以用《說文》可以基本解決文言中單音詞(或語素)的本義問題。

例如,《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中有一句話,“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說的是葉公非常喜歡龍,家裡到處都用龍紋來裝飾。天龍聽說自己在人間有這麼一個狂熱的崇拜者,就想來葉公家裡看看。“窺頭于牖”就是頭從窗戶的縫隙偷偷往裡看,“窺”有窺視的意思。理解“施尾于堂”的意思,關鍵在于“施”的意義。“施”在這裡讀作yì,有的版本作“拖”,解釋為“曳”。換句話說,就是“長長的尾巴一直拖曳到堂屋”。這裡用“施”和用“拖”有沒有區别呢?“施”在《說文·㫃部》,訓為“旗皃。從㫃也聲。”“㫃”作義符表示旗幟。“施”就是長長的旌旗在風中旖旎搖擺的形态。所以如果用“施”,不僅能說明天龍的尾巴很大很長,而且還在空中婀娜擺動,讓人感覺到天龍此刻來見自己的崇拜者時,内心隐隐的得意之情。今天我們把“施”讀作shī,表示“施展”的意思,其實是“(圖1)”的借字。

漢字是因義構形的。先民在為某個詞造字時,是以這個詞在語言中的某個實際義項為依據來設計漢字形體的。因此,漢字形體中攜帶着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即漢字形體的構造意圖,叫作漢字的構意。一個漢字的構意所依據的那個詞的義項,就叫這個漢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或簡稱漢字的本義)。構意是溝通字形和詞義的橋梁,它來源于詞義,又不完全等同于詞義。以“初”為例,《說文·衣部》:“初,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初”是一個會意字,“衤(衣)”和“刀”會合成以刀裁衣之意。用剪裁是制衣的第一步來體現“開始”的意義。所以,“始”是“初”的本義。這個詞義是廣義抽象的,但它的構意“裁衣是制衣之始”卻是具體而形象的。

漢語屬于單音節語素語言,它的單音節語素大部分都是有意義的。漢字是與漢語是相适應的,基本一字一義。漢字的構意體現了單音詞(或語素)的本義。由本義延伸出的引申義,也可以間接與本字的形體産生聯系。以漢字的本義為紐帶來溝通古今詞義,挖掘出詞義間内在的聯系,辨别它們的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漢語作品。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19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