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09:52:5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14——草書釋讀8

九 人體:骨

「骨」部的字有二百五十多,比人身上的骨頭數量還要多,大多數字現在已經不用了,我講幾個基本的。

9.1骨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

「骨」在甲骨文中是一個象形字,三段骨相連,骨和骨相接處,還畫了短豎,表示關節或者是筋。如果把甲骨文「骨」字隸定,就得到這樣一個字,這就是「骨」的初文,後來當作「剮」字了。因為戰國時期,「骨」字下面加了「肉」,把「肉」去掉,隻剩下「骨」,這是剮刑。秦簡上的「骨」字,已經和現在寫法一樣了。記住,上半部分是骨架,下半部分是肉,說句笑話,戰國後的「骨」,是肉骨頭。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

「骨」怎樣草化?這個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面三面包當作「口」隻寫外框,草化成為節耳化勢,或者說,三面包用半圈,裡面的筆畫用一點替代。中間冖頭勢,草書中往往再次簡化為折釘勢,省去左邊一豎不寫,這個我們前面講過。最後下面是「肉」,上次講過草書用飛帶勢。裹束起來,就是草書的「骨」字,章草皇象《急就章》中有,今草可看孫過庭《書譜》。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3

我們知道,「口」是四條邊的圍,如果是三條邊,那是包,或可稱之為半個口。一個字中,這半個口遇到有其他筆畫幫它擋住了缺口,那半個口可以當作一個完整的「口」來草化,也就是原來的「包」,此時當它是「圍」。

9.2别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4

這個甲骨文,大家可以識了,它左邊是一把刀,右旁就是「骨」。小篆把刀放在右旁,從意義上來說,拿刀剔骨,應該就是「剮」字,但後來隸變為另外一個字,就是「别」,我們知道,「别」也是分離、分割、分解的意思。現在把「别」歸入刀部,左邊有點像「另」,其實這是「骨」字,沒有肉的骨。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5

「别」字草化,左上一個「口」用兩點羊角勢,下面一個鈎裹勢,就是順時針轉一圈半,右旁是「刀」字的隸變,「刀」本來是鈎裹倒筆勢,草書中經常把一撇化為一點,寫在外面,這也是一圈半。再要簡化,隻寫右半圈形如獅口,外面一點省略。我研究的心得,越是高級的書法家,越是不寫外面一點,這是小秘密,别到處去傳。把左右裹束起來,就得到這樣一個草字,左邊鈎裹勢寫完又來半個鈎裹勢,看起來很不順。于是要第二次組織使轉,最後的右半圈獅口寫了兩次,既然重複,可以少寫一次,這在草書規則中講過,省略一個獅口,把鈎裹勢橫向拉開點,這就是草書的「别」。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6

皇象《急就章》有兩個「别」,其一看起來好像「子」字加半圈,在今草中,王羲之和智永寫的更像一個「子」,但注意,皇象、王羲之和智永寫的「子」就這樣的,最後沒有半圈,比較一下就清楚了。

9.3體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7

「體」字由兩部分組成,左邊是「骨」,右旁是「豊」。這個「豊」和「豐」字很相近,很容易搞錯。如果上溯到金文、甲骨文,這兩個字寫法更為接近,下面是豆,我講過豆是一種食器,豆上面容器中放了很多東西,「豊」放的是兩橫一豎,王國維先生認為是祭祀用的玉器,「古者行禮以玉」。而「豐」放的是稻麥穗一樣的東西,小篆寫法更清楚一些,《說文》:「豐,豆之豐滿者也」,豆中裝滿了東西就是「豐」。

「豐」字草化我已經介紹過,「豊」字金文既然和「豐」大體相近,草寫就會相同。單獨寫草字「豊」極少,我舉孫過庭寫的「禮貌」的「禮」為例,「禮」字右旁的「豊」,跟王羲之《十七帖》寫的「豐」完全一樣。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8

單獨寫「骨」字剛才講了,作為偏旁還可以簡化點,上面三面包,還是用節耳化勢,中間冖頭勢也一樣,下面「肉」還是飛帶勢,裹束起來,上面是節耳化勢,下面是飛帶勢。今草中更簡單一些,飛帶勢變成一個圈,其實把虛筆寫出來的話,就是隻剩一個飛帶,也就是說,今草把上面的節耳化勢也省掉了。

相近和相同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9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0

這裡講講草書中的相近和相同問題。就我們講過的字舉例,草書「豐」和「無」寫法相近,而草書「豐」和「豊」寫法是相同。相近的字要看清楚,現在正楷字也有這樣的情況,如「土」和「士」,或「己」「已」「巳」之類。兩個字寫法相同,正楷字沒有這樣的情況,草書中有,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判斷是哪一個字,今草「足下」,看起來很像「之下」,「足」和「之」在某些時候不是相近,而是相同了,看看文章的意思,就可以分辨出來。孫過庭寫單獨的一個「足」,收筆往往向上,寫「之」則收筆往下,或尖收,以示不同。

9.4骼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1

《說文》:「骼,禽獸之骨曰骼」,白話文中「骨骼」經常兩字連用,古代人跟動物用詞往往分開。「骼」右旁是「各」,「各」有兩種取勢:一種是照着這個字的結構取勢,相當簡單,上面是飛帶勢,下面「口」取兩點羊角勢,如皇象所寫章草「各」字。第二種重組第一種筆勢,也就是二次取勢,上面飛帶勢少寫一捺,剩下的是向背勢,下面的「口」用一橫,和上面一捺裹束成奮筆勢,如孫過庭所寫今草「各」字。知道「各」的寫法,骨骼的「骼」你隻要加上「骨」字旁就可以了。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2

「各」字兩種取勢可用于所有包括「各」的字,如「客」字,隻要加上寶蓋頭宀頭勢就可以,米芾《留簡帖》有今草寫法,今草連筆比章草多。

十 人體:身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3

剛才講了骨部的「體」字,「身體」兩字經常并用,那「身」和「體」有什麼不同呢?《說文》:「體,總十二屬也」,「十二屬」據段玉裁考證:「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尻。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三:曰股、曰胫、曰足。」簡單點說,「體」指從頭到腳,整個人,人可分四個部分,每部分上中下有三個名詞。請注意其中的「身」,是從肩膀、脊骨到尻,尻就是臀部,俗稱屁股。所以「身」隻是「體」的一部分,「身」這個字也是部首。

10.1身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4

前面課程講過,甲骨文「見」字就是在一個人上面畫個大眼睛,「頁」是頭部,甲骨文在一個人上面畫個大頭,「身」字的創作思路也相同,甲骨文先畫一個側面的人,而特意誇張地畫出他的中段,這個部位就是「身」,包括胸部和腹部,也就是人的軀幹,這是「身」的本義。看字形有點大腹便便的樣子,有些人猜測是婦女懷孕,其實不是,「孕」另有一個字,肚子中有「子」。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5

金文寫法跟甲骨文相比有點變化,不是簡化,而是繁化了,甲骨文是當時手寫體,往往少寫幾筆,金文是正體,表達清楚就會複雜一點,這就是「識繁寫簡」。金文「身」,一是腹部中間加了一小橫,有人說這是肚臍眼,但這是人的側面,誰肚臍生在側面的?這應該是指事,表示「身」就是這個地方。二是下面加了一橫,有人說是裝飾,或者說是土地,我想都不是,王引之《經義述聞》說「身」有廣狹兩義;「人自頂一下,踵以上,總謂之身。胫以下,股以上,亦謂之身。」第一句話是廣義的,其實是「體」,從頭頂到腳跟都在内,第二句是狹義的,指頭頸以下、股以上的軀幹部分,「股」就是大腿,所以下面這一橫,就是劃出軀幹到什麼地方為止,當然實際寫起來,這一橫有人畫得高,有人畫得低,小篆中這一橫變成了很長的一根曲線。睡虎地秦簡「身」有繁簡兩種寫法。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6

草書「身」,應該是繼承秦隸比較簡單的寫法,進一步草化,把中間那個大肚子當作「口」用一橫替代,這就是前面說的三面包有其他筆畫擋住缺口,可照「口」來草化,結果就如智永、孫過庭寫的這樣。

牙和身

注意,「牙」和「身」是相近字,不是相同字。《急就章》中有兩個「牙」,第十一課講過了,還有一個「身」,看起來非常像「牙」。請注意「牙」這一小豎是實筆,實實在在地寫,而「身」這裡是虛筆,僅僅是一橫兩面換起筆動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7

作。當然為了避免誤會,這個起筆動作愈小愈好,智永、孫過庭都有起筆動作,小得幾乎覺察不到。

10.2躬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8

現在寫「躬」,是「身」旁一個「弓」字,本來不是這樣,是「身」旁一個「呂」字。剛才段玉裁說:「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尻」,這是從人的背部看軀幹,「呂」是背脊骨。《說文》:「身,躳也。象人之身」,「身」就是「躬」,「躬」就是「身」,二者互訓。隻是一個從正面看,一個從背部看,正面看到的是胸部和腹部,畫了個大肚子,背面看到的主要是背脊骨,所以寫個「呂」字。所謂鞠躬,就是彎曲背脊骨。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9

「躬」字在甲骨文、金文中還沒有發現,小篆有這個字,比小篆更早的是戰國時期的楚簡,都是「身」旁一個「呂」。請注意楚簡寫法,「呂」上下兩個「口」,用兩個節耳化勢,後來懷素「呂」字就是這樣寫的。還有更簡化的方法,「口」隻用一筆圈,類似獅口,簡牍中這種草寫非常多。西漢竹簡《神鳥傅》「躬」字,右旁很像曲鈎勢,我想就是楚簡兩個獅口連寫的結果。要知道草書「弓」字,皇象寫的就是一個曲鈎勢。到東漢,許慎《說文》「躬」小篆還收了一個俗寫,右旁不是「呂」而是「弓」,應該是草寫變來的,最後,這個寫法勝利,右旁用「呂」的寫法消失了。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0

「身」作為偏旁,跟「骨」偏旁寫法相同,很顯然,這是從單字「身」演化出來的。前面講過,「骨」這草書偏旁其實就是子字形飛帶勢,「身」也是這樣,陸機《平複帖》有「身」旁的「軀」字,「身」旁就是直接寫了子字形飛帶。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1

10.3軀

既然說到「身」部的「軀」,這裡解釋一下這個字。「軀」是「身」加「區」,「身」旁草寫已經知道了,「區」怎樣草化呢?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2

有兩個部首,原是很相近的兩個字,左邊這個音Fang1,指放東西的方形器物,如櫃子,右邊這個音Xi4,隐藏的意思,上面是一塊蓋闆,「區」就屬于這個部首。現在新字典把兩個部首合并了,在書法中都屬于三面包,書寫的時候把三面包拆開,左邊和下面是一個筆勢,上面一橫和三個口合組另一個筆勢,「口」都以一點替代,而兩個「口」兩點等于一橫,結果組成了一個三橫奮筆勢,如陸機的寫法。整個字是飛帶勢、虿尾勢和奮筆勢。

三個「口」本來可以取雞頭勢,三點,随人《出師頌》和孫過庭《書譜》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3

都把三點連寫了,連同上面一橫都用直線,和陸機寫法差不多。當然,你把它分為勒、雞頭勢和鳥雛勢也可以,隻不過多分出一個單一筆勢而已。《古詩四帖》「區」,一橫下面寫了個「之」,這可以歸入衮筆勢。這位作者喜歡長運,其實分開對透氣有利,是不是?

謝謝,下一堂繼續。

本節要點:

· 人體­骨:骨、别、體、骼。

· 人體­身:身、躬、軀。

· 草字的相近和相同。

黃簡講書法行書第三講(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4

複習思考:

· 「牙」和「身」的草書,各是什麼筆勢?

· 試用草書寫下面句子:

· 《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 《易·文言》:「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 這些都是講修養的,古文意思如不明,可在網上查到。

· 試用草書寫「身體力行」橫幅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