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曆了多少年

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曆了多少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0:49:53

2015年12月17日訊,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後一個季節,至于為什麼最後一個季節叫做“冬”?又為什麼稱之為“寒冬”?今天我們從文字文化的角度進行一一解析。《說文解字》:“冬,四時盡也。從仌從夂。夂,古文終字。”

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曆了多少年(甲骨文中冬做何講)1

寒“冬”臘月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後一個季節,至于為什麼最後一個季節叫做“冬”?又為什麼稱之為“寒冬”?今天我們從文字文化的角度進行一一解析。《說文解字》:“冬,四時盡也。從仌從夂。夂,古文終字。”“冬”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描繪的是一段絲或者一根繩子,而且在末尾都打了結扣,表示兩個終點。故以此借有“結束、終結”的意思。“冬”原為“終”的初文。

對于“冬”字甲骨文的形體衍生出“終”的意思,從此可以回顧一個關于文字起源的傳說。相傳還沒有符号文字開始記錄的時候,在神農時代,先人們“結繩而治”,據文獻記載“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根據事情的大小以決定結繩的大小。如文字中“十”、“廿”、“卅”、“冬”都有其迹象。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傳說,對于文字的起源是比較複雜的一個問題,而上古人民依靠結繩而治,應該是幫助其記憶,對文字起源影響應該不大。“冬”用作末了的意思,而一年四季,冬季是最後一個季節,一年的終了。因此将“冬”作為了一個季節,而“冬”的本義“終”則在“冬”的基礎上加上義符“絲”,以表示結束的意思,從而分化為兩個字,在金文中将兩個字的字形以分别收錄。

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曆了多少年(甲骨文中冬做何講)2

行書·明 王铎 《行書五律柬姜司寇一首》立軸

到了金文,“冬”的形體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加有“日”義符。到了小篆,去掉“日”,在下方增添了一個“仌”符,“仌”是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天氣比較冷。到了隸書、楷書之後,将冰省寫為兩點。正由于冬代表了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而且其後比較冷,所以稱之為“寒冬臘月”。

至于“冬”的相關組詞有“秋收冬藏”、“冬烘先生”等。“秋收冬藏”源于《千字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描寫一年四季農業生産的一般過程,以比喻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而“冬烘先生”則是源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記載的一則故事,以諷喻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顔标作魯公。”

因此,“冬”與“終”本為一字,後來經過詞語演變、派生特點。一些字以增加義符或音符來區别之間的關系,分化為兩個字。而從“冬”字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冬的本義是“終”之義,有了終的意思之後才被引為“冬天”的“冬”,同時加上義符“仌”來代表“冬天”的季節特點。除此之外,和冬相關的文化還有許多,但就我們耳熟能詳的也就“冬天”之義和“冬天”的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