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二十三?【翻譯】【楊伯俊】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八佾篇二十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翻譯】
【楊伯俊】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争。”
【李澤厚】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争奪的事,除非是射箭比賽。相互作揖行禮,上堂比試,完畢後下來喝酒,這競争是君子的競争。”
【錢 穆】先生說:“君子對人沒有什麼争,除卻和人比射時。但先必相互作揖,才升到堂上去。比射後,又相互作揖才退下。勝者敗者又必相互作揖了再升堂,舉杯對飲。這樣的争,還是君子之争呀。”
【夜辰心得】
孔夫子說,君子無所争。
君子到底該不該争呢?曆來衆說不一,争論不休。這一争論,完了,按照“君子無所争”的思想,争論的沒一個君子。有的說,君子胸襟開闊,以天地為心,沒有什麼可與人争的。有的說,君子不争,那不成了“自了漢”,為個人不争就算了,起碼得為民衆争。
我理解,這裡“無所争”,意思是君子自足,無須外求。人活着,沒什麼需要與别人争的,内心強大,本性俱足。國有道,則可以出仕做點事;國無道,則隐于市井,自得其樂。
另外,無所争,幾近于道。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君子的目标是求仁,也是一樣的,利萬物而不争。同時,我們要看到,不争不代表不得,就好像無為不代表什麼都不做。事實證明,恰恰是不争而得,無為而無不為。君子不争,不是說君子不幹事。他幹什麼?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什麼事幹不成了,他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堅持不懈地修自己。老子說“窪則盈”。君子幹什麼?他一直在挖坑,把自己弄得大大的、空空的,這樣什麼都能容得下。
前面,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子禽的疑問:孔夫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聞到這裡的政事,這是自己打聽來的,還是别人告訴的呢?
孔夫子給我們以身示範了“君子何以得?”——溫、良、恭、儉、讓。
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因為謙讓,終而獲得。當然,謙讓不是虛情假義,獲得也不是根本目的,如果以謙讓的手段謀取獲得之果實,那這東西就不靈了。
君子的本質,如水一樣,利萬物而不争。
“必也射乎”。如果非說有什麼争的話,那估計就是射箭了。為什麼說是射呢?射,乃遠古遺風。老家的“小不點燒烤”有句廣告詞:人類從燒烤走向文明。燒烤的前提是狩獵,所以射箭成為最主要的技能,後來被列為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之一。
即使在比賽射箭時,雙方也會以禮為先。“揖讓而升”,說的是雙方上台前,相互作揖行禮,分出勝負下台後,也要行禮,而且舉杯共飲。勝者說一句“承讓”,敗者還一句“領教”,一飲而盡。(引自南師對此情景的描述)孔夫子說,這樣即使有競争,也是君子之争。
這裡,孔夫子隻是舉射箭一例,以此來形容君子之争。延伸開來,一切的競技項目,一切的功名利祿,都是這樣的。說到底,君子是無所争的。非要有争,他也是與自己比賽,隻求諸己。參與競技,勝了不驕,他隻是自己本來的樣子,敗了不餒,看到了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繼續勤學苦練。這種無争的狀态,沒有與世人的攀比心,體現了内心的平和,也是自由之根基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