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也稱豆角,是一種最普遍,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蔬菜,因為它适應性非常地廣,種植又比較容易,所以無論是大田種植還是庭院種植都很适宜。今年很多的豆角種植戶都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村裡的種植戶反映,今年豆角收益平均每畝在一萬元左右,高的甚至能夠達到兩萬元,在談到他們的種植時還是有很多的經驗,在這裡不妨給大家總結一下
在大田種植豆角首先就是要選好地塊,也就是能夠選擇出更加适合豆角生長的耕地,盡管豆角對土壤适應性很強,但是在選擇的時候還是以中性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為最佳。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夏季栽培雨水比較多,滲水較強的土壤最易獲得高産,因為在夏季豆角的生長季節正值高溫的多雨季節,如果天地出現大量的積水不能及時排出,很容易造成内澇,影響豆角的生長,降低産量,甚至出現死亡絕收。
第二就是要選擇好能夠适合本地種植的優良的品種,豆角的品種很多,在選擇的時候要結合本地的氣候特點,以及土壤的特性和土壤的肥力來确定更加适合的品種,尤其是要選擇在本地種植三年以上的品種為最佳,這樣的豆角品種穩定性比較好,種植戶在技術上也更容易掌握。切不可聽信經銷商的所謂新品種的忽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我們村就有一戶菜農種植了一個新品種,因為不了解品種的特性,每畝收入僅僅得6000元。
三是要掌握好豆角的種植技術,因為豆角喜溫、耐熱、怕霜凍的特點,北方的地區種植豆角多以春季直播為主,一般都在白露前收獲,在黃河流域春季播種以4月上中旬或者在5月上中旬為宜。
在種植時避免連作重茬,以接越冬菠菜,開春小蘿蔔,或者的小白菜、小油菜為宜,前茬收獲以後要進行翻耕滅茬,如果前茬底肥充足,可以少施底肥,每畝施入磷鉀肥各50斤,同時要多施入有機肥。因為我們這裡的種植戶前茬都是大蒜,很多的菜農也很少施入底肥,隻是在追肥上多使用一些。
直播豆角最适宜的就是瓦壟畦,便于灌溉和排水,在壟上可以覆蓋地膜。播種一般的情況下行距在66-70厘米,株距20-25厘米為宜,每穴4-5粒種子,留苗2-3株。如果是條播,每隔3-4厘米留苗一株,保證每畝在1.2萬株以上。
播後一周左右,要拱土六七成,灌溉一次蒙頭水,以保證苗齊苗壯。稅後進行中耕保墒,增溫,蹲苗,是根系更加發達。豆角抽蔓以後,及時搭架。當遇到第一節花序開花要灌第一水,如果肥力不夠,葉片色淡、葉片小,可以施入尿素每畝15公斤。側蔓有1-2個花序,要及時打頂,待早花出現果莢時澆第二遍水,每畝施入速效氮15-25公斤,促使主蔓多分枝,側蔓多形成花序和結莢,在此期間遇到多餘季節,一定要及時排水。
當果莢開始膨大以後,果莢内的果粒開始隆起時,要及時地采收,如果不能夠及時采收,會大量消耗養分影響結果。一般每序花都有3-4對果莢和花或更多的花芽,摘豆角時建議用剪刀剪,防止花序被折斷,影響後續的果莢和開花。
當然在豆角的管理當中還有很多的經驗,尤其是病蟲害的防治也是重中之重,關鍵是要掌握好農藥的特性,和掌握好用藥的時間,有機會以後慢慢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