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的實驗有哪些?實驗1:雙生子爬梯實驗(格賽爾),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教育心理學的實驗有哪些?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實驗1:雙生子爬梯實驗(格賽爾)
1.實驗過程:被試者是一對出生才46周的同卵雙生子A和B。格塞爾先讓A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訓練,B則不進行此種訓練。6周後,A爬5級梯隻需26秒,而B卻需45秒。從第7周開始,格塞爾對B連續進行兩周爬梯訓練,結果B反而超過了A,隻要10秒鐘就爬上了5級梯。
2.實驗結論:成熟勢力說(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決定作用)
3.考點細數:單選題備考,實驗 人物 結論對應記憶。
實驗2:印刻實驗(勞倫茲)
1.實驗過程:勞倫茲在進行這項實驗時,讓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不先看到母鴨子,而首先看到勞倫茲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勞倫茲在小鴨子前面走着,身後跟随着幾隻小鴨子,小鴨子将勞倫茲當成了自己的母親。
2.實驗結論:動物出生後最初的日子裡能學會“認母”的這種現象稱為“母親印刻期”,錯過這個時期再也不能印刻了,也是不可彌補的。
3.考點細數:印刻實驗證明了動物和人的身心發展存在關鍵期(發展最快的時期)。而如果動物過了關鍵期則不會再發展,但人的發展因為有主觀能動性的原因,所以哪怕過了關鍵期也會得到發展,隻不過發展速度會變慢。
實驗3:視崖實驗(沃克和吉布森)
1.實驗過程: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産生深度幻覺的平台式裝署。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該實驗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兒童的平台,平台兩邊覆蓋着厚玻璃。平台兩邊厚玻璃上鋪着黑白相間的格子布料,一邊布料與玻璃貼緊,形成“淺灘”,而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
2.實驗結論:所有嬰兒至少已經有了6個月的生活經曆,在這段時間内,他們可能通過嘗試和錯誤而學會了知覺深度。然而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于不具備自主運動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試驗。
3.考點細數:視崖實驗證明存在深度知覺(距離知覺)的觀點。
實驗4:無意義音節實驗(艾賓浩斯)
1.實驗過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研究,他用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實驗數據繪制成一條曲線,認為遺忘的進程不僅受時間因素的制約,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學生最先遺忘的是沒有重要意義的、不感興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遺忘的要早及人們對無意義的音節的遺忘速度快于對散文的遺忘,而對散文的遺忘速度又快于有韻律詩。
2.實驗結論: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
3.考點細數:遺忘曲線表明的遺忘的進程需要記憶。
實驗5:心理旋轉實驗(謝帕德和梅茨勒)
1.實驗過程:用不同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數碼,對心理旋轉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根據實驗結果,他們認為:1.當樣本為垂直的正位時,即旋轉的角度為0度或360度,判斷所需的時間較少,約為0.5秒;2.當樣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轉反應時間随之增加,180度時反應時間最長。3.随着樣本的旋轉度數的進一步增大,反應時間反而減少。
2.實驗結論:被試在完成任務時,對表象進行了心理操作,即他們傾向于把傾斜的字母在頭腦中旋轉到直立的位置,然後再作出判斷。
3.考點細數:該實驗證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