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5月13日,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系列主題研讨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與會專家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相關内容展開研讨,為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獻計獻策。
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諸位專家,以及來自相關政府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等一百餘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探讨了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相關的文化内涵、規劃設計、建設情況、産業發展、管理機制、投融資管理等重要問題。
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兼大運河組協調人、研究員周泓洋介紹,此次研讨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好沿線的文物和文化遺産,激活沿線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服務于高質量推進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實踐。
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長賀雲翺,闡述了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的多方面意義,并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思路和沿線地區開發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上海大學教授包國強,着重探讨了國家文化公園在建設中如何發揮數字技術優勢保護傳承文化遺産;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中心主任、研究館員趙雲,從核心文化遺産價值的認知,核心文化遺産的管控保護區與主題展示區規劃,以及文化遺産利用的統籌運營三個方面為做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提出了解決思路;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教授闡述了大運河的重要價值和如何推動大運河文化的創新傳播;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副院長薛可教授,多方面論述了實現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創新傳播、提升大運河文化感染力的方法;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教授,綜合分析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線通水的社會、文化、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并指出當前我國的遺産保護過程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狀況,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而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是扭轉這一缺陷的機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指出,要避免不同地區的國家文化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出現同質化模仿、機械化複制其他地區建設經驗的弊病,國家文化公園要打造成集觀光、休閑、度假三位一體的綜合體;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教授指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核心是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要通過大數據、知識圖譜、人工智能、多媒體等數字技術賦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傳播,并展望了新數字技術提供的新思路;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旅遊研究室主任戴學鋒研究員指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傳統文化活化利用要關注如何與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結合在一起,不能隻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簡單的曆史再現,而是要将其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受衆接觸到這些傳統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國家文旅研究基地主任吳承忠指出,當前中國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仍然處于初期階段,要探索不同類型區域的國家文化公園科學發展路徑,建立國家級文化公園的國家标準和科學的評審制度等。
據悉,配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進程,後續主辦方将繼續舉辦相關研讨會。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