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思維探索非遺文化傳承之路?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全國各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積累的文化财富,具有無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價值近年來,國家在非遺保護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如何在非遺保護方面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進一步釋放非遺巨大的産業價值,是一個重要課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用創新思維探索非遺文化傳承之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全國各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積累的文化财富,具有無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價值。近年來,國家在非遺保護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如何在非遺保護方面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進一步釋放非遺巨大的産業價值,是一個重要課題。
近些年,“IP經濟”頻出爆款,持續火熱;電商平台成熟壯大;“直播帶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非遺”能否跟上時代步伐?如何打造IP?如何拓寬市場?如何創新升級?本文整合了相關信息,為您解答。
一、“非遺”如何結合IP?
1、傳統非遺結合熱門IP的新表達
暑期的成都,寬窄巷子裡人流如織。在國家級非遺、渠縣劉氏竹編專賣店裡,遊客總會注意到杯身編有憨态可掬大熊貓形象的蓋碗茶杯。劉氏竹編第二代傳人劉江介紹:“大熊貓蓋碗茶杯特别好賣,300多元一個的杯子,一年要賣幾千上萬個。”
蜀繡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郝淑萍透露,大熊貓和芙蓉鯉魚一樣,一直以來就是蜀繡最經典的圖案。“早年,各種外貿訂單最愛批量定制蜀繡大熊貓擺件。即使現在,蜀繡大熊貓也是最受旅遊市場歡迎的産品之一。”
國家級非遺——成都漆藝的創作主角同樣是大熊貓。成都漆器廠負責人王嶽峰透露,古色古香的大熊貓漆盤是成都漆藝最傳統的産品,“外國人看到可愛的大熊貓漆盤就‘走不動了’。”而另一款産品,580元一個的熊貓漆碗,因漆碗身上卡通版的大熊貓圖案,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消費者。“大熊貓元素的漆器産品很受市場歡迎。最近,一個藍牙音箱品牌專門找我們定做了大熊貓造型的音箱。”王嶽峰說。
以大熊貓為原型的熊貓IP,在四川已有多個品牌,當它和非遺、文創碰撞、嫁接,不僅搭起一座四川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橋梁,更成為文創産業發展最受歡迎的大IP。
2、探索“授權”新路徑
從2014年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先後與植村秀、星巴克等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将她根據藏羌地區的傳統故事和藏羌織繡傳統紋樣創作的織繡作品授權給品牌使用,既幫助品牌創新了産品設計,也讓傳統文化融入了年輕一代的生活時尚。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上,“IP”“跨界”“賦能”等成為熱詞。首次舉辦的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吸引了53家機構攜300多個授權元素參加。這些授權元素都是取材于非遺技藝的原創作品。
據主辦方統計,展覽開展4天撮合了70多對意向合作,涉及金額達到3450萬元;被授權方涵蓋了酒店、餐飲、鞋服、家居等品類供應商100餘家。
“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生産性保護和文創開發來進行非遺傳承和發揚。現在,非遺創意設計授權這種新模式正在興起。”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策展人、四川非遺文創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鞏強說。
他介紹,盡管藝術授權在國際上早已是成熟模式,但國内将它應用于非遺才剛剛起步。非遺授權能激發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文博、文創單位的熱情,讓他們潛心鑽研非遺技藝,不斷推陳出新;被授權方也可以将符号化後的非遺作品用于提升自身産品的審美品位和文化内涵。
“非遺授權既在創造商業價值,也是在提升非遺項目知名度。”鞏強說,非遺授權實際上有着巨大的傳播價值,也并不影響非遺本身的傳承與保護,更多應看作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探索。
3、非遺 遊戲,走進年輕人心裡
從依托故宮這個超級“IP”衍生出的《上新了·故宮》,到敦煌“飛天”被引入手遊《王者榮耀》,非遺的傳承與弘揚日益注重創新性轉化,而要“創新”,自然離不開年輕人這一關鍵群體。
宋錦技藝國家級傳承人、80歲的錢小萍老人,與一群“外行”“跨界”的年輕人,把宋錦引入網遊《新天龍八部》中,在遊戲中打造了宋錦之美的時裝“夢華錄”。
完美世界手遊《夢幻新誅仙》于2020年5月開啟了“天工築夢計劃”。邀請衆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一起,細緻打磨遊戲的高品質。國家級非遺項目蜀繡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王晖,為遊戲中的人物設計專屬服裝和配飾。國家級非遺項目油紙傘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為遊戲中的兩大主角碧瑤和陸雪琪繪制專屬油紙傘,這兩把傘也成為主角的關鍵道具。
二、“非遺”如何走進更大市場?
1、非遺購物節,一次理念、機制、營銷的全方位創新
2020年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以下簡稱“遺産日”)。今年“遺産日”期間,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電子商務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的支持下,阿裡巴巴、京東、蘇甯、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台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非遺相關單位、企業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在各網絡平台開展銷售活動。同時,各地也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在曆史文化街區、非遺老字号等場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下“非遺購物節”活動。
經統計,全國各省(區、市)在今年遺産日期間将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70%以上的非遺活動是在網上舉辦。
“非遺購物節”像“618”“雙11”一樣,是“無中生有”的電商節,吸引眼球,刺激消費,促進生産。它不僅僅意味着能在電商平台上便捷地購買到非遺産品,更要理解為湧動創新的動能,是一次政策理念、運行機制和營銷方式的全方位創新,整合資源、凝聚關注、植入産業、放大文化,激發了非遺傳承發展的内生活力。
利用“非遺購物節”,各地非遺管理部門有針對性地培訓傳承人,讓他們跟上技術進步的節奏,在傳承非遺技藝之外,掌握線上傳播和銷售技能,同時把手機當作新的生産工具,促成注意力轉化為生産力。
2、非遺 電商平台,面向億萬消費者的銷售新通道
過去非遺傳承人服務的是鄉裡鄉親的熟人;後來随着旅遊的推廣,服務擴大到前來到訪的遊客;現在通過網絡和手機接入到電商平台,傳承人面對的是無限擴容的大市場,服務的是億萬消費者,生産和創意的空間更大了。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非遺購物節”期間,全國各地共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有近6500家店鋪參加,非遺産品種類8萬多種,涉及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京東平台上,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相關品類全天成交同比超過260%,助力湖北非遺專場銷售環比增長10倍。另據阿裡巴巴發布的非遺消費趨勢報告,消費者最喜歡的是食品、家居、服裝類的非遺貨品,這三類的銷售量接近60%。
從深山到城市,從工坊到平台,從小衆到大衆,從參與非遺保護到共享保護成果,“非遺購物節”在千千萬萬非遺傳承人與千千萬萬城市消費者之間,架起一座便利、暢通的橋梁。
3、非遺 直播帶貨,擁抱潛力巨大的消費潮流
當前,直播帶貨形成了包括消費者、主播、商家、機構等在内的完整生态鍊,已經成為新的消費潮流。
在一個直播間裡,一根篾條在四川省南充市非遺傳承人萬學手中幾經折疊、串聯,就變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引得觀衆不斷點贊,不一會就賣出“金魚”、竹編台燈等産品幾十件。
2020年6月13日,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與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共同推出了“把非遺帶回家”專場帶貨直播節目,吸引了1000多萬網友在線觀看,售出超過1260萬元的非遺産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走進直播間,大師們變身“帶貨網紅”,傳統技藝又“活”了起來。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直播帶貨實現了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新的消費潮流正在快速形成。
專家表示,未來随着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直播帶貨将不斷湧現出新玩法,模式更加新穎、場景更加豐富,在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的同時,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4、年輕人是重要參與群體與消費群體
“非遺購物節”相關數據顯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非遺傳統技藝中,與“吃”相關的前五位是釀酒技藝、制茶技藝、火腿制作技藝、粽子制作技藝和傳統面食制作技藝;“穿”的前四位是手工制鞋技藝、紮染技藝、蠟染技藝、香雲紗技藝;“用”的前四位是陶器燒制技藝、宣紙制作技藝、琉璃燒制技藝、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可喜的是,購買非遺産品的人群中,80後和90後占比達三分之二;而在非遺的跨界貨品中,購買人群更顯年輕化,90後和00後占比達71%。為非遺下單,為非遺點贊,這不僅是年輕人對一款款非遺産品的認可,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禮敬之心,對勞動創造的尊崇之心。非遺傳承進入年輕人的生活圈,體現出新時代非遺牽手青年人。
“網絡平台是年輕群體聚集和活躍的重要社區平台,今年遺産日活動主要安排在網上舉辦,既是因為疫情影響,也是基于讓更多的年輕人易于接受、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考慮。”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負責人表示,年輕人是“非遺購物節”的重要參與群體與消費群體,各電商平台集中推出的“非遺好物”,既可以滿足年輕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在購買、使用非遺産品的過程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
5、非遺牛年大集,國内首個數字化的“非遺年貨節”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置辦年貨忙。2021年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聯合阿裡巴巴在京啟動“非遺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遺老字号攜傳統年味“觸網”,讓消費者在線下單就能買到各地“文化味”年貨。
活動以“尋得年味,解得鄉愁”為主題,1月24日至2月26日,消費者可以暢享“看非遺直播、購非遺好物、品非遺美食、賞非遺絕技”的線上大年集。
受邀助力此次非遺大集的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娅介紹,“非遺牛年大集”是國内首個數字化的“非遺年貨節”,将為各地非遺傳承人搭建走進千家萬戶的舞台,讓更多人可以看非遺直播、購非遺年貨、賞非遺技藝,認識非遺、喜愛非遺。
三、“非遺”如何創新升級?
1、産業集群化
2020年6月6日,位于杭州餘杭瓶窯老街的非遺館群正式揭牌開館,“瓶窯老街非遺街區”和5個非遺基地也正式授牌成立。“非遺館群”包含良渚玉雕館、餘杭紙傘館、瓶窯陶藝館、風筝燈彩館、蠶桑文化館等5個非遺館,瓶窯老街内還有法根糕點、朱一堂、中泰竹笛、徑山茶、萬隆醬鴨等各地“非遺”産品。
“非遺館群是瓶窯老街非遺街區和文創區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本土非遺文化與文化産業相融合,讓非遺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利用和傳承。”瓶窯鎮黨委委員周冬梅說。截至目前,瓶窯鎮共有省級非遺項目2個、市級非遺項目4個、區級非遺項目13個。之後,“非遺街區”還将繼續吸引國内各地的“非遺”項目入駐。
在非遺館群揭牌的當天,15個意向項目與瓶窯鎮簽訂協議, “此次簽約的項目涵蓋多個領域,但都與瓶窯鎮文旅、文創産業緊密相關,都是現階段我們招引到的重要項目。”瓶窯鎮區域發展辦(經發)主任姜鵬說。在他看來,這些項目的引進将進一步完善瓶窯老街的文旅配套,打響瓶窯老街的品牌知名度,并釋放産業集聚效應。
2、與時俱進的改良
為了适應現代審美,瓶窯鎮的非遺傳承人也不斷的對傳統非遺技藝進行創新。
餘杭風筝制作技藝傳承人程迪申,将風筝制作技藝送進校園非遺傳承基地、文化禮堂、假日學校,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風筝制作技藝。并且,他還創作出了僅有A4大小的“微型”風筝,讓人們可以一邊走路,一邊放風筝,不再受到場地的限制。
而流傳于瓶窯鎮的石濑花燈,作為民間舞蹈項目,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的石濑花燈舞因缺乏觀賞性,瀕臨失傳。後來,瓶窯鎮苕溪藝術團将樸素的舞蹈形式加以提升,對道具、音樂、服飾等加以改良,并增加了舞台表演功能,受到人們的歡迎。
“90後”劉偉學是餘杭紙傘非遺傳承人劉有泉的孫子,打小熱愛傳統文化的他,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接過爺爺的手藝,從事起傳統手工藝行業。他不斷思考新形勢下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創新,受邀參加了衆多國内外知名展覽,還參加了淘寶造物節等潮流活動,并與知名IP、潮牌開展合作。
3、材料、技術、形态三個方向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綠色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張玉山在文章中提到了非遺手工藝創新的一些思路。
基于實用和市場驅動創新材料。包括對非遺手工藝傳統材料進行防腐、耐用、增強等改良處理,或将單一的傳統手工藝材料與現代材料綜合運用,使産品更具現代設計感和功能性,同時優化加工流程和工藝。比如用聚乙烯聚合物制作的仿藤竹制品防水防曬性能好、易清洗,比天然藤竹制品更能适合戶外場所。
基于效率和品質提升創新技術。探索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VR體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采取機械化、智能化與手工生産相結合方式,非遺手工藝可實現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包裝,既保留手工趣味,又提高生産效率。比如益陽竹編引進新型切削、上漆、烘幹一體自動化加工設備,規範化、批量生産非遺手工藝品,提高了産品質量。
基于生活和文化表達創新形态。傳統手工藝需要“推陳出新”,摒棄過時的造型、色彩,創造時尚、新穎的現代風格産品,滿足人民生活與文化新需求。比如會同縣民間手工竹編研發了竹制鍵盤、鼠标、鋼筆、挂鐘、名片夾、燈具和音響等新産品形态,市場空間不斷拓展。
(本文綜合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湖南日報、四川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等媒體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