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1:19:01

不少業餘羽毛球初學者或許都有一種困惑:

在後場擊打高遠球或中後場殺球時,盡管用了很大的力氣,但打出去的球卻到達不了對方的後場,或者殺球時速度不夠快。

這是為什麼呢?

一句話,動作不規範。

對于業餘愛好者來說,可以一邊打一邊去體會“規範動作”的含義,逐步提高。

以擊打後場高遠球或殺球為例,所謂的“規範動作”,隻是為了達到如下要求:

一、球拍和身體獲得足夠大的速度;

二、完成球拍與球的正碰;

三、擊球瞬間繃緊。

下面從力學角度就這三個方面分别加以說明(以右手握拍為例)。

一、球拍動能

1、在同等條件下,球拍和身體速度越大,所擊打的球速度也越大,這個事實大家都知道,其力學原理是:

羽毛球的速度來源是球拍和身體的動能,質量一定的條件下,速度越大,則動能越大;

同理,在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量越大,則動能也越大。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1

而旋轉就是實現加速的手段,如果沒有旋轉,僅僅是直線加速,所得到的速度是遠遠不夠的。

旋轉過程既是為了獲得比較大的角速度,也是一個逐步增大旋轉半徑的過程,這樣才能獲得較大的(線)速度;

而且,由于整個上半身在旋轉,身體所獲得的動能很大。

旋轉過程分為兩部分(一氣呵成),第一部分是身體及肘部的旋轉。

動作是以左腳為軸,身體右側繞軸向前旋轉90度(注意隻是原地旋轉,所以右腳不向前跨),同時肘部順勢旋至正對前方,手腕放松,球拍自然下垂于身體背部。

見“旋轉”圖。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2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3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4

第二部分是小臂及手掌的旋轉。

動作是以肘關節為支點,小臂由下往上旋轉,同時手掌以腕關節為支點向上旋轉來帶動球拍旋轉,直至到達圖“完成旋轉”所示的擊球狀态。

此時,球拍和整個手臂成一條直線,并繃緊腕、肘、肩等關節,使整個手臂與球拍成為一個整體與球發生碰撞,相當于把手臂的質量疊加在了球拍上,變相地實現了增加球拍質量的目的。

旋轉過程既實現了角速度最大,也實現了半徑最大,還巧妙地增大了球拍質量,可見旋轉動作的重要性。

在這裡,最常見的不規範動作是小臂沒有向上旋轉打開,與胳臂有90度左右的夾角;

并以肘關節為支點直接“甩”拍;

又或者以肩關節為支點向左前方“掃”或向下“拉”等等,雖然角速度不小,但半徑過小,線速度不夠。

二、擊球要正碰

當到達擊球狀态時,要使球拍與球發生“正碰”。

1、什麼是正碰?

就是使球拍在擊球瞬間的速度方向與拍面垂直,見圖《正碰》。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5

2、為什麼要垂直?

羽毛球的動能是通過網線(以及拍杆)的彈性形變所儲存的彈性勢能轉化而來的。

要使羽毛球所獲得的動能比較大,則必須滿足兩個前提:

一是網線所儲存的彈性勢能大;

二是儲存的勢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動能。

而正碰則是滿足這兩個前提的必要條件,正碰使網線垂直于拍面往後凹(見圖後凹),發生彈性形變,儲存彈性勢能;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6

如果不是正碰(可稱之為側碰或斜碰),比如往下拉球拍(見圖下拉),則網線将發生側移(見圖側移),側移過程網線之間發生摩擦,使球拍的動能有一部分轉化為熱能(内能),造成網線的彈性形變量減小,而在彈性勢能釋放的過程中(即由側移向原來狀态的恢複過程),又再次發生摩擦,機械能再次損耗,羽毛球所獲得的動能大大減少。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7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8

如果經常采用下拉擊球,會發現網線出現上移而不能恢複到原狀,同時,網線之間的摩擦會造成彈性變弱且易斷。

當然,在搓球和吊球時所采用的摩擦主要是網線與球之間的摩擦,一來是技術的需要,二來因為力量小,網線之間的摩擦也較小。

要做到正碰,動作要領其實還是在旋轉階段。

由于拍面與拍杆在同一平面,要使球拍速度垂直拍面,由圓周運動的規律可知,球拍速度也要與拍杆垂直。

這就要求在擊球瞬間球拍的轉動支點應該在球拍上的某個點或者在拍杆的延長線上的某個點,而能成為支點的通常就是腕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

其動作表現是:擊球瞬間,至少小臂與拍杆是在一條直線上;

如果是打後場球或殺球,則整個手臂都應與拍杆在一條直線上。

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出現“拖”、“掃”、“拉”等附帶動作,否則,“支點”将會有一個側向速度,不能保證“正碰”。

下面分别就擊打不同位置、不同要求的球來說明下實現正碰動作的要領。

1、後場擊打高遠球或中後場殺球。

由于要求球速快,轉動半徑也應足夠大,如前所述,支點在肩關節,在擊球一刹那,腕關節、肘關節及肩關節三點一線,且與拍杆線重合。

2、前場挑後場。

如果是網前挑“過頂後場球”,由于離網較近或來球速度較小,所要求的速度比較小,則可利用腕關節為支點,手掌帶動球拍來轉動;

若離網稍遠些,則支點可移到肘關節上,即小臂繞肘關節轉動,同時手掌繞腕關節轉動,當轉動至小臂與拍杆在一條直線上時恰好擊球;

如果來球速度較快,此時的擊球速度相對要大些,則還要利用肩關節作支點。

引拍時胳膊先内收下沉,然後以肩關節為支點,繞支點向外、向上轉動,同時小臂也繞肘關節轉動,手掌也繞腕關節轉動,當所有轉動完成後,整個手臂與拍杆在一條直線上。

3、如果是網前撲球。

則要求動作快,可不用引拍動作,直接以腕關節作支點,手掌作微小而快速的轉動,即通常所說的“手腕閃動”,并加上手指的“收緊”和頂壓作用。

若是網前平推直線球,其旋轉方式與前幾點有較大差異,将在後面叙述。

三、擊球過程要繃緊

繃緊是指擊球瞬間手腕和手指處于繃緊狀态,同時身體的相關部分也處于繃緊狀态,而不是松弛狀态。

其目的是盡量不讓球拍反沖,保證球拍與身體的主要部位構成一個整體(這一點很多業餘愛好者不太注意),使身體的一部分動能也與球拍動能一起轉化為羽毛球的動能。

其轉化過程是這樣的:

擊球時經過碰撞,使球拍和身體的動能轉化為球拍的彈性勢能,再由彈性勢能轉化為羽毛球的動能。

如果球拍被反沖,即被反彈,一是說明有一部分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球拍的動能,羽毛球所獲得的動能必然減少,速度不夠;

還說明了在擊球瞬間關節沒有繃緊,導緻手臂動能基本沒有參與轉化為彈性勢能。

可以這樣說,球拍被反沖,就意味着浪費了很多能量。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球拍不反沖呢?

關鍵在手指。

要在擊球時正确運用好手指的作用,正手擊球時,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擊球瞬間手指扣緊球拍(而擊球前是比較放松);

反手擊球時,則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可在網上觀看《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的視頻。

這裡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握拍時用虎口卡住拍柄(好象握蒼蠅拍一樣),這樣,虎口就構成了一個支點,造成擊球時球拍繞虎口向後轉動;

另一個錯誤是反手擊球時未改用“反手握拍”,仍然采用正手握拍動作,使到拇指失去了“頂壓”作用,球拍可以繞大拇指向後轉動。

無論是正手握拍還是反手握拍,都不能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同一位置,而應該上下錯開,使之産生一個“力臂”,并利用位置在上的手指的頂壓作用産生力矩來抵消球拍的後旋,從而達到繃緊的目的。

這裡要防止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在反手擊球時要靠大拇指來發力,這不僅容易造成大拇指關節受傷,實際上也不能增加球的速度。

除非是網前小球,在其他時候,拇指僅在最後一刻起到“頂壓”的作用。

由于一般在用力的時候通常都會繃緊腕關節和肘關節,所以在這裡,作者特别強調的就是手指的繃緊。

上述原理可以解釋一個現象:

為什麼在反手接對方的殺球時,很難把球回到較遠處?

這主要是來球速度快,在來不及把正手握拍轉換成反手握拍時匆忙應對,就算能轉換,也因為球速快而導緻手腕繞腕關節向後轉動(反沖)。

解決的辦法是擊球時先“引拍”。

其目的有二:

一是通過引拍獲得向前的速度,增大對羽毛球的“沖量”。

二是利用引拍的滞後效應,待來球的速度較小時再擊球。

由《動量定理》可知:

在球受到的沖量一定時,來球速度越小,被反彈的速度越大。

最後分析一下網前反手平推直線球的旋轉過程。

平推是使球基本上水平飛出且沿直線飛行(即平行于邊界),平推通常是在下面情況下采用:

來球高度與網基本相平,又或者比網高不了多少。

這時很難實現網前撲球了。

采用平推而不是挑球,是為了縮短飛行時間,從而達到快的目的,推直線是為了在空間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對手。

先以“做反手搓球的假動作而後改推直線球”為例,為了突出快的特點,省略了引拍動作,既争取了時間,又具有隐蔽性。

在沒有引拍的情況下,則利用球拍繞拍杆軸線的轉動來獲取速度。先使球拍平行于球網,拍面呈水平狀态,用大拇指托住球拍,給對方造成要搓網前球的假象,而後突然利用手指根部(即手指的中間指關節附近)對拍柄的快速擰動來迅速獲取旋轉速度,由于球拍是以“拍杆”為軸而旋轉,所以保證了拍面運行方向始終與拍面垂直,達到了“正碰”的要求;

當拍面由水平面轉至豎直面時恰好擊球,球所獲得的速度恰好是水平方向,為了使擊球的速度最大,要用球拍的軸線上側擊球,見圖《平推擊球位置》。

羽毛球正确擊球方式(羽毛球擊球動作)9

擊球時利用手指根部的“收緊”作用和大拇指的“頂壓”作用,擊球瞬間小臂不要“前沖”,從而達到“繃緊”的目的;

動作幅度要小,以求瞬間産生爆發力,不求力大,隻求迅速。

在對方以為要搓網前球而猶豫不決或欲上網的之際,迅速将球推出。

如果是沒有假動作的“躍步上前平推直線球”,則要求速度更大些,可先期加上一個手腕向後的引拍動作,從而獲得一個繞腕關節向前轉動的速度,注意這個轉動是在水平面内完成,若偏下則容易下網;

偏上則有挑球動作,飛行時間過長,并注意在擊球瞬間球拍軸線與球網平行。

總之,球拍速度是靠轉動而獲得的,多數的轉動是繞支點轉動,網前的平推則主要繞軸線轉動。

并使用球拍上線速度最大的部位來擊球。

如果讀者所擊打的球能發出短促而清脆的聲音而不是拖拉沉悶的聲音,你就會發現,并不需要用原來那麼大的力,但球速卻快了許多,動作也比原來更協調、更舒展,離“規範”的要求和“潇灑”的境界也就越來越近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接對方殺球如何才能回到對方後場去?

除了前述技術動作外,還有一個接球時機問題,就是應該在來球速度快些時接球還是速度慢些再接?

答案是速度減慢後再接。

其力學原理涉及到物理中的一個知識:“動量定理”。

學過高中物理的可能就容易理解,其原理是:

羽毛球的動量改變等于它所受到的沖量,而人在擊打羽毛球時作用的沖量是有最大極限的,那麼在最大沖量下,靜止的羽毛球所獲得的速度最大。

所以,隻要時間允許,接殺球時盡量先移動腳步,使來球位于身體側面,并同時使拍後撤,待球速減慢後再接球。

以上隻是筆者在打球過程及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并試圖從力學角度對“規範動作”作一些說明。

筆者以為,機械地去反複練習“規範動作”,而不能從道理上去理解,總有被動接受、枯燥乏味之嫌;

而明白了道理,并在實踐中去對比規範與錯誤動作之間的效果差異,就會比較積極地去糾正原來的錯誤。

當然,由錯誤動作到規範動作有個過程,不一定能立杆見影。

但是,樂趣往往就在這份堅持與提高的過程之中。

本文由全球最大的羽毛球微信公衆賬号提供。

林丹、谌龍、蔡赟、傅海峰……王适娴、汪鑫、王儀涵……國家隊,一半球星,都關注了!

加關注:微信搜索“羽毛球”,NO.1 就是我們!NO.1說明實力!

或直接搜索yu-mao-qiu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