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2:44:28

《茉莉》(清)陳學洙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銀床夢醒香何處,隻在钗橫髻亸邊。

初夏,是茉莉花開的季節。精緻的外觀,清雅的香氣,潔白的顔色,無不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最讓人感動的,應當是茉莉花遠渡的經曆、堅韌的品質、和不負護惜的精神——清代陳學洙的這首《茉莉》詩,正是茉莉花這些經曆和品質的最真實寫照。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茉莉花一首茉莉詩)1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

茉莉花并不是中國本土所有,據《南山草木狀》記載,應當是唐代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的,因為它芬芳撲鼻,清雅精緻,所以開始被我國古代先民所關注,并漸漸廣泛種植。

我國古代的南方,土壤貧瘠,不但生長出來的谷物沒有可口的味道,就連當地的花,也沒有怡人的香味。而茉莉花到達我國南方之後,雖然生長環境惡劣,卻能夠不改變自己冰肌玉骨的本性,依然能夠像往常一樣存活、生長,不因為生長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品相。

經過南國百姓兢兢業業地培植,茉莉花漸漸變得更加易于存活,更加适宜于中原的氣候、地理環境,于是,茉莉花的培植範圍漸漸北移。到了宋代宣和年間,茉莉花已經成為中原常見的物産了。

宋代的《艮嶽記》中,羅列了當時有名的八種芳草,分别是金蛾、玉蟬、虎耳、鳳毛、素馨、渠那、茉莉、含笑。其中,茉莉花和素馨花區别不大,都是由從當時的西國移植到南國的,并且也同樣是在夏天的夜間開花,其芬芳氣味也無甚區别。

從其中的記錄來看,我們了解到茉莉花生活環境變遷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了茉莉花“也宜牆角也宜盆”的堅韌品質。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茉莉花一首茉莉詩)2

深情護惜必有報,山塘日日花滿田

當然,再容易存活的花卉,也是需要人精心護養的。而當時的南國百姓,也确實用心呵護着這遠道而來的客人。

據《嶺外代答》記載,茉莉花在宋代的番禺一帶,長勢喜人,當地的土著十分喜愛。每天都用一種“浙米漿”灌溉它。經過這樣的方式,茉莉花的花期得以延長,可以開一整個夏天的花。同時,用浙米漿灌溉出來的茉莉,開的花也很大,葉子也很多,是以往的很多倍。到了六月六日這一天,再用洗過魚、帶有腥味的水灌溉,茉莉花會生長得更好。

《閑情偶寄》中也記載了李漁對茉莉花的殷切情感。他說,茉莉花最教人可惜的,就是過隻開一季,過一年就死了,看着如此美好的花卉死去,是仁人君子所不忍的。茉莉花屬于木本植物,最難過冬。有些人害怕冬天給花澆水,會使其凍死,于是一整個冬天滴水不澆,茉莉花便枯死了。他經過詳細的考證,認為這是“因噎廢食”——茉莉花真正因澆水而凍死的,隻占十分之一,而因不澆水而枯死的,卻占十分之九。

因此,李漁發明了呵護茉莉花過冬的方法:在冬天稍微溫暖的天氣裡,灌溉茉莉花,等到大寒來臨時,就停止不再澆灌。但一定要收藏在溫暖的地方,并且給花罩上竹罩子。澆灌茉莉花,不用水,而用冷茶。據李漁自己說,他是在經過了三十年的“試誤”之後,才摸索出這樣一套護養之法的。

用三十年的光陰和一朵花相對,使其終于能夠蓬勃生長。茉莉花一定有感于這樣深情的護惜,才會用竭盡全力盛開的吧。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茉莉花一首茉莉詩)3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

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評價茉莉花,他說:茉莉花,似乎生來就是供女子打扮用的。

其他的花都是早上開放,隻有它傍晚開放,使人不能把玩。卻剛好可以等第二天的早上,作為女子曉妝的輔助。别的花,在花蒂處都沒有小孔,隻有茉莉花有一個小孔,這不是正好讓女子穿上絲線或簪子,便于她們插在發邊、戴在身上嗎?

不過,是不是茉莉花專為女子而生呢?也不盡然。茉莉花專為打扮女子而生,而女子一旦出嫁,這茉莉花不也就成了男子的親眷嗎?宋代有一個叫林逋的,他終身未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過得十分逍遙。可是,普天之下,用梅花作妻子的,隻有這一人。而用茉莉花作妻子的,卻遍布天下。

沈複在《浮生六記》中,也描繪了茉莉花在閨房之樂中的場景。沈複和妻子陳芸把酒遣懷,盡情談笑。忽覺妻子鬃邊茉莉濃香撲鼻,便說道:“茉莉形色如珠,所以供助妝壓鬓,其實此花沾上油頭粉面之氣,其香更可愛,所供佛手當退三舍矣。”陳芸妙語快答:“佛手乃香中君子,隻在有意無意間;萊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谄笑。”沈複反問:“你為什麼不戴佛手而戴茉莉,不親近君子,反親近小人呢?”陳芸道:“我隻嘲笑你,作為君子,卻喜愛小人。”

林語堂曾經說過:“陳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可是,如果沒有茉莉花的點綴,想來這份可愛,也少了一些表現出來的機緣吧。

有關茉莉花的現代詩(茉莉花一首茉莉詩)4

這就是茉莉花。它來自西域,卻能夠快速适應中原的水土;它努力生長,盡力回報人們對他的深情呵護;它清雅可玩,裝點了天下女子,也裝點了中國古代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