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設計院寒冬來了嗎

設計院寒冬來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9 06:18:35

設計院寒冬來了嗎?設計院的出路?你能看到卻裝作看不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設計院寒冬來了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院寒冬來了嗎(設計院的出路你能看到)1

設計院寒冬來了嗎

設計院的出路?你能看到!卻裝作看不到!

現在我們看到的設計院沒有發展,主要是因為這個"世界"變了。

不知道設計這條路上經曆過多少加班熬夜,記得十幾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去過一個山區小縣城的"設計室"(以前縣級地區都是有一個設計室的,大多是丙級資質),去那主要是面試工作,因為學校出身不好,那時候啥也不懂,就是想多看看。

去了以後我發現,雖然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能力低到不能再低的一個設計室,裡面的設計師們生活的到也是很滋潤的,因為那時候市場也比較封閉,體制也是公有制的多,所以他們在那個山區小縣城屬于社會地位和收入比較不錯的一類人。 不過後來我沒有去那邊上班,雖然待遇給的還算不錯。可我還是去了一個三四線城市的私營乙級設計院。

那個年代,開發商也都是小開發商,并且能稱為真正開發商的企業并不多,而且都是當地人幹當地事,所以像我們這樣幾十人的乙級院,在小城市活的還不錯,一半工業和公建業務,一半住宅業務,被市場滋潤的還算飽滿。剛畢業的我,居然有一個月工資 提成拿到5000多塊,我已經很開心了。我師傅那時候大概1-2萬/月。

就在那樣的時代,開發商從開發企業有了向資本企業轉型的苗頭,有部分開發項目有異地開發商來做了。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TOP10這樣的企業,就是萬科,那時候也才剛開始準備啟動"千億計劃"。(普及一下地産曆史:在萬科成立20 周年(2004年)慶典上,郁亮正式提出要用10 年做到千億。這個“千億”是指年銷售額,而當年萬科還不到百億。) 但是不幸的事情早晚會來到。 随着那段時間迅猛的發展,開發商開始頻繁的異地大規模活動,有很多開發商早期是比較注重"效果"的(其實那個時候還沒有品質管理的概念,隻是好看和不好看的事情而已),就是那幫本來看上去應該走技術品質路線的開發商,那時候嘗到了資本積累的甜頭,大力像資本路線進軍。

然後策劃行業興起,有些你看上去都不太理解的邏輯被推行了起來,比如: 要好的立面,好的景觀,好的廣告,好的理念,好的設計單位,用一流的廣告,做出二流的産品,賣給三流的人; 對,就是很多策劃公司都提出來,設計單位最好找大牌的,這樣顯得檔次高。 一時間,北上廣深的大設計單位業務就一下上去了,設計單位也是滿地開花。 比如: 在上海的大小設計單位和大小設計公司,起個名動不動就是"同"字打頭,好像和同濟大學設計院是堂兄弟一樣。 北京的設計單位不用說了,不帶"中"字就帶"華"字等,一看就是一統江山的霸氣或者和清華大學同父異母的趕腳。其餘各市的設計單位都傻眼了,自己家門口的蛋糕就這樣攤成了全國統吃的雜糧煎餅! 接下來就是價格大戰。

北上廣深的設計單位,因為名頭比較響亮,價格收的都還不錯,能宰一刀就宰一刀。但是當地設計單位,除了能降價,還有什麼辦法?效果圖做不過北上廣深,文本排不過北上廣深(有的院内部都沒有能力自己排文本,很多還要請外援),隻有降價才有出路。 所以那時候,私活成為了設計師的新經濟方式。不管是上海(北廣深沒呆過,不太了解),還是小地市,哪個混過點江湖的設計師不是私活為上?我記得在那個時候,有一個月,私貨錢結到手,我直接夠的上付了一個公寓首付!買了一個公寓。 我後來算過,拼命的畫圖,大概一天2000的産值!一個月6萬!不過确實也挺拼的,那段時間,我就在家,也不上班了,專業幹私活! 再後來,我認識的設計單位的人就都這樣混下去了,有一部分人,在幹私活的過程中,順道開了個設計院,就像細胞分裂一樣,我們這邊的設計院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很多很多。對于有一些沒有那麼大實力開辦設計院的,就挂靠北上廣深設計院,弄個分院。結果就滿街都是設計院了。 本質上說來,那段時間,設計單位是需要那麼多的,因為開發商也是多了起來,并且建設量也非常的大,所以人人有飯吃,不管吃肉的還是喝湯的,都能葷的有油水。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飛出來了。 很多設計單位都是沒有根基的,不要談技術底蘊了,就是和他們談"技術"兩個字,都是屬于說髒話!所以造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技術追求越來越低。不過說來也怪,這并沒有耽誤他們賺錢。反正為了賺錢,什麼培養新人,什麼循序漸進,什麼論資排輩,講啥都假的,尼碼是個人都能畫高層,随便抓個設計師都必須要給我走個大公建。項目多的管不過來!所以那個時候剛進入(非品牌)設計單位的人,進步都很“快”,大多數技術并不紮實,給自己埋了個大雷!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個分界線了,因為開發量大,設計單位突然變多,很多人的雷炸了,市面上設計師水平良莠不齊,對設計院的市場和生存環境來說,非常的混亂。

噩夢的鼾聲就要響起! 從2008年的四萬億到2016年的去庫存,或多或少的繁榮了這個市場。導緻,開發商資本化了,設計單位資本化了,就連我家樓下的小賣部都被資本化洗禮成了連鎖店。 但是好景不長,開發商的過度資本化,進入了洗牌階段,就我在的二點八線城市都把本地開發商逼的在能力範圍内無地可拿。我估計大部分二線城市更是這樣情況吧。 問題最終顯現了出來,一般地市的一般設計單位,跟夠不上TOP50内的房地産(一般地市的老牌大院,施工圖還能畫畫),靠當地開發商又不行了,工業建設也沒有那麼大的量,公共事業建設也都是大院當道,後來滿地冒出來的設計單位,殘羹冷飯的日子就顯得不好過了。 記得去年,有個國内大型設計單位的中層來看望我。簡單聊了幾句,我問她:你們家老大是不是又難為你了?怎麼那麼唉聲歎氣的? 她說:哥,我們家領導給我下了明年的任務,0.8億的業務量! 好吧,這天簡直沒法聊了,我們對于業務量的計算單位嚴重不統一!呵呵! 這就是現狀,已經是嚴重的兩極分化了!

設計院這個大行業,未來的走向,我覺得大概率和房地産開發行業命運相同: 能進TOP的活下去,其他準備收拾鋪蓋,現場死,或者死回家! 就這樣的情況下,出路?說實話,大家都很迷芒! 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國企大院的院長聊天,交換了一下想法,我們倆得出的結論就是:可能要向總承包方向發展,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項目總承包的可能性會特别大。

站在政治角度考慮,還是希望由大的單位全盤主持項目;統一設計,施工,成本,監控各個口子,這樣一來,項目的“問題”會被按在地上摩擦,以前出點問題,找設計,設計說施工問題,找施工,施工說是設計問題,或者有的問題在成本,設計,施工上根本就扯不清楚;以後就找一個總承包,有問題就是你的問題,不再扯了,敢不老實就收拾你,不必廢話太多! 總歸是要解決,有打人的想法,卻又無人可打的兩難境地。 我突然覺得,這可能真的是将來的方向。 那麼其他設計院呢? 能進入“小精尖”行列的,就能活下去,進不了“小精尖”的自己看着啥時候關門大吉自己決定!

很多人會覺得,我們一個設計單位一兩百号人呢,怎麼“小精尖”? 其實這都是假相! 當市場逐步空虛以後,裁員和變相裁員會很普遍,最後能剩下的,就是辦公桌,電腦,打印機和能幹的人。自然而然被成為了“小精尖”。那些沒有業務來源,沒有技術能力的人,沒人會養。地主家那點餘糧,分不了多久的。 大概可以說,大多數設計單位的出路,就是成為“小精尖”,少部分設計單位會成為“大總包”,可能現在我們設計院的數量比較龐大,需要一個過程來進化,但是随着市場和經濟的洗禮,我覺得終究就要走那麼條路。

對于設計院老鳥,不管怎麼樣,買了房,買了車,有老婆,有孩子,有存款,有注冊,這日子總歸是能過的下去的,無論市場環境怎麼變化,應該不會影響生活。 對于設計院的新人,還有那些填志願的時候建築和土木還是熱門專業的學生,未來這條路,是難走多了!隻能在茫茫人海裡拼拼刺刀,殺出一條更光明的路! 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的度過難關!

(來源知乎!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