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個人當官了,官至梧州刺史,讓人議論紛紛。這個人叫陳懷卿。
升官發财本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可這個陳大人原本是個養鴨的,而且在捐官之前,家裡驟然富貴,羨煞了父老鄉親。
陳懷卿就是兩廣本地人,梧州是廣西轄下的一個縣城。因此,當他的任命書下來,在老家引起了風波,甚至傳到了梧州。老家人都知道他有錢了,卻沒想到他有錢到能捐官的地步了。
老家人知道他底細的都說:陳懷卿祖上家裡很窮的,靠着祖輩的辛勤勞作、省吃儉用積攢了些本錢。然後開始養鴨子,養的鴨子也漸漸多了,慢慢富裕了些。因養鴨子有臭味,影響鄉裡人,而且需要水源,和建鴨舍的地方,他們家搬離了村中,在村邊山角下的河邊新建了房屋鴨舍居住。
到陳懷卿這一代,家中養鴨最多的時候,養了一百多隻,在村中已算小富。陳懷卿原本還發展了養殖規模,增加了不少鴨子,突然某一天,都賣掉了,鴨子不養了,改當官了。
總的來說,沒幾個人相信,他家單純的靠養鴨子和省吃儉用積攢了足夠捐官的錢。對于“他怎麼發财?”一時間衆說紛纭。
有人曾說,見過陳家人在河邊淘洗什麼,當走近時,他們就提前離開了。原本想的是,養鴨子太臭,家裡需時常換洗。又有人說,見過陳家人在山腳下挖着什麼,還未等人靠近,他們就走了。原本想的是,他們挖些碎土石塊回去修補鴨舍。
會不會他們家做了不好的事呢?難道這麼富貴是謀财害命了?可也沒聽說有人受害了。大家以前覺得很正常的事,現在回想起來,都有些怪異。如疑人偷斧那般,覺得陳懷卿家中财物來路不正之後,就會發現很多的疑點。
陳懷卿已是官大人,人們不敢說的直白,但讨論間總會往那方面偏。
起初,陳懷卿并不在意,但議論的人越來越多了,同僚之間也有所耳聞,他怕影響官聲了,便打算回鄉祭祖時做個了斷。
陳懷卿回到鄉裡,受到了父老鄉親熱情的招待。他請村長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到房間裡面談。進房之後,他開門見山的說起自己的發家軌迹。
他說:“大家都知道,我原本是養鴨子的。日子過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某一日,我打掃完鴨舍,将鴨糞收集起來,準備倒進自家菜地,忽然發現在陽光下,鴨糞中有東西光燦燦的。于是我在河裡淘洗一番,沒想到發現了如麥皮大小的金子。”
見衆人驚呆了,他停頓了會,接着說:“後來我就養了更多的鴨子,讓他們去尋金,每次都有所得。時間長了,我覺得這樣太麻煩,就跟着鴨子的路線,看他們一路上在哪停留,發現了那處所在,時常避開人們去挖鑿、淘洗,因此發了家。請父老鄉親見諒,我原先沒有說。”
村中族老才恍然大悟,為何陳家會做那些事。有人便高興的道:“既如此,我們也可以去挖些金子。”
陳懷卿哈哈大笑,卻并不言語。他既然能說出來,金子都已經被挖光了,還能留給别人嗎?他前前後後,積累了幾十斤的黃金。交代完這件事,他就回去上任了。
族中人聽說此事,一開始不信,有人去陳家挖地的地方開挖,什麼也沒挖到。原本想象的證據沒有,黃金也沒有。直到其他地方也有人因此發财,他們才相信是真的。
村中人一時間争先恐後的養鴨尋金,挖山淘金,折騰了好幾年才罷休。
陳懷卿如此走運,讓人羨慕,就好比今天中了500萬大獎。但他沒有說清真相前,也招來了是非。如果你有這樣的運氣,你會怎麼做呢?怎麼花呢?
這個故事取材自唐代張鷟所著的《朝野佥載》卷二,有改編。此書是作者收集整理民間奇聞異事而寫成的筆記小說,故事誇張虛構。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奇聞趣事被記錄在古書裡,我會持續分享。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