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原則,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惟有當行動所帶來的傾外效益大于傾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多簡單的概念啊,不是嗎?可要活學活用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雜貨店買一個鬧鐘,價位 20 美元。有個朋友告訴你,同樣的鬧鐘在城裡的紅馬特超市隻賣 10 美元。你會進城買這個 10 美元的鬧鐘嗎?還足直接在隔壁的雜貨店買?不管你到哪裡買,如果鬧鐘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
當然,這裡并沒有絕對正确或錯誤的答案。每個人都必須權衡相關成本和收益。可當我們問别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做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了去凱馬特超市買鬧鐘。現在再看看下一個問題.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雜貨店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價值 2510 美元。同樣的電腦,在城裡的凱馬特超市賣 2500 美元。不管你在哪兒買.出了問題都要退回原廠保修。你會在哪兒買這台電腦呢?
這一回,大多數人說他們會在學校裡買。就問題本身而言,這樣回答并不算錯。但如果我們問一個理性的人在這兩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做,他會說,成本效益原則清楚地表明,兩次的回答應當一樣。畢竟,在兩個例子當中,你進城去的效益都是 10 美元,也就是你省下來的錢。成本是你為了進城所付的代價。在兩例當中,這也是一樣的。既然成本一樣,效益一樣,那麼答案自然也該一樣才對。然而,大多數人似乎認為,去城裡買鬧鐘,能省 50 %的錢,而買台 2 510 美元的電腦,隻能省 10 美元,前者的效益似乎比後者要大得多。可惜這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按百分比來想問題.放在其他地方或許合适,但在這兒不行。所以,你顯然應當權衡成本和收益。看看成本效益原則如何在不尋常的例子裡發揮作用,能讓你講出有趣的故事來:、向朋友提出這些問題,看看他們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對話,能加深你對成本效益原則的理解和認識。
向學生們舉出這些說明了一條普遍原理的例子之後,我會立刻給他們出一道習題.要求他們自己應用原理。講罷鬧鐘和電腦的例子,我對他們提出了如下問題。
你馬上要出兩趟差,但隻有一次用機票打折卡的機會。去芝加哥的機票是 200 美元,打折後能省 90 美元;去東京的機票 2000美元,打折後省 100 美元。你該在哪趟旅行中使用機票打折卡?
這一回,幾乎每個人都做出了正确回答,該在去東京時用,這樣能省 100 美元,比去芝加哥省 90 美元劃算。但每個人都回答正确,并不意味着這是個不值得問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的目标是讓核心概念成為自身應用知識的一部分,惟一的辦法就是反複實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