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6:39:05
太陽黑子

在許多有關太陽的科學研究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太陽黑子這個詞語。可太陽黑子究竟是什麼含義,許多人其實并不了解。

太陽黑子指的就是太陽表面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所有太陽活動之中,最基本也最容易被觀察到的一種活動現象。

相比于其他的太陽活動現象,太陽黑子是十分頻繁的。而早在1843年,一位德國天文學家在對太陽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研究之後,就已經初步掌握了太陽黑子周期時間大約為11.2年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

不僅如此,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高地天文台的太陽天文學家艾米·諾頓也對太陽黑子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表明太陽黑子的出現是由于太陽内部磁場發生變化導緻的結果

雖然這些黑子在人類的觀測中看起來很小,可實際上卻遠比地球要大得多。與此同時,在太陽表面發生的這種不間斷的黑子變化,還會對太陽系内所有行星産生一定的影響,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自然也無法幸免。

在太陽黑子活躍的時候,太陽對外發散的輻射就會增多,太陽系行星能夠接受到的熱量也更多,我們也會感覺到更熱。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2

而在太陽黑子并不活躍的時候,結果則完全相反。隻不過這一切變化的前提都是太陽本身要保證處于“常規”運轉的模式。一旦出現非常規運轉模式,那麼以上推論都要做出一定程度的改變。

像此前科學家們在對太陽進行觀測之後就發現,曾經以11.2年為一周期的太陽黑子運動或許會在2020年到2050年之間,進入一個持續30年左右的低潮期,也就是類似于一種“冬眠”的狀态。

結合太陽黑子的常規運轉模式來看,這無疑是一種非常規的運動狀态。在這個時間段裡面,太陽對外的總體輻射量會大幅度地減小。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3

變化可能會造成的後果

按照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系來看,當太陽對外的總體輻射量減少之後,地球的氣溫自然也會随之降低,這是現如今我們人類無法改變的事實。

然而很多人在了解到這一點後會覺得十分矛盾,畢竟在另外一些報道之中,全球變暖已經深入人心,之後全球氣溫又要降低,究竟誰的說法才是真正正确的,這讓許多人都十分迷茫。事實上,無論是全球變暖還是全球氣溫降低,都是一個相對的周期性變化過程,并非特指為某個結果。

早在2007年3月8日,英國廣播公司就曾播出了名為《全球暖化大騙局》的紀錄片,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探讨了有關全球變暖的原因,最終總結出了太陽活動才是導緻全球暖化的“幕後黑手”。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4

那個時候,其實剛好為太陽黑子劇烈活動的一個周期,氣溫相比之前也正在逐步地上升。除此以外,再結合人類焚燒化石燃料以及石油等化學物之類的原因,所以全球變暖的現象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到了現如今這個時間節點,人為影響的因素已經到達了一個峰值,之後的變化主要還是依靠太陽活動來決定。

當然,即便是太陽活動會對地球産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在許多科幻小說之中,我們都能夠看到在太陽“熄滅”以後,全球氣溫急劇下降,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尋找一個新的家園。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5

學者表示,“冬眠”并不等于“熄滅”,或許在接下來30年的時間裡面,太陽黑子的低潮也不過是讓地球的整體氣溫下降1℃,讓地球進入一個“小冰期”的時代。科幻小說之中,人類不得不外出尋找家園的情景,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其實樂觀一點來看待這件事情,那麼氣溫降低剛好和全球變暖相互抵消,人類進入一個比較舒适的發展狀态。可事實上,雖然全球的整體平均氣溫僅僅減少一度,但對于人類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就像海平面隻是上升一厘米,就能夠淹沒全球近百分之四的海岸線。

簡單來說,一旦氣溫降低的情況出現,那麼當夏天雨季來臨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身邊的氣溫更加寒冷潮濕,而到了冬天,原本不會降雪的一些地區,也很有可能會出現霜凍和降雪的現象。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6

不僅如此,即便人類自身能夠适應這樣的變化,各種動植物也可能很難适應。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在《天演論》中就曾發表過“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觀點,一旦動植物無法适應這種氣溫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那麼被環境所淘汰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樣的生存現實,我們人類也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曆史上的“小冰期”

了解天文知識的人都知道,太陽在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5.7億年的時間,其主序的演化階段也已經進入了中年期

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之中,太陽每秒會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核心轉化為能量,産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我們人能夠感受到的熱量,其實也不過是太陽對外散發出的能量的一小部分。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7

按照科學家們對太陽核裂變狀态的推算,太陽本身大概還有五十億年左右的壽命,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太陽會因為熄滅而對我們産生什麼影響。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現如今根本沒有任何人或者任何科技手段能夠支撐到那一天的到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真到了那個時候,或許人類科技文明已經和劉慈欣在《三體》中所提到的頂級文明一模一樣了。

可如果就此高枕無憂,那也是絕對不可取的。要知道太陽本身和宇宙中的所有天體一樣,始終都在不斷的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之中,如果人類本身沒有足夠的警惕心,那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8

太陽黑子是我們人類最容易觀察到的一種太陽運動,可除去太陽黑子之外呢?誰也無法保證是否有其他的運動在暗中進行着。一旦這類運動真的出現并造成不好的結果,那到時候就真的就是後悔莫及了。

未來的太陽天體運動我們隻能做簡單的推測和判斷,不過曆史上的太陽運動我們卻能夠從記錄中獲取一定的信息。

首先是最早一次記載1645年到1715年的太陽黑子低潮運動時期。在那七十年的時間裡面,太陽黑子活動幾乎可以用停滞來形容。這個時間跨度對于個人而言或許就是一生,可對于太陽這樣的天體單位來說,可能連白駒過隙都算不上。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9

其次就是1790年到1830年人類觀測到的第二次太陽低潮活動時期,全球氣溫相比往年平均降低了2℃左右。結合那個時間段的太陽低潮活動影響和之後三十年可能出現的太陽低潮活動影響來看,其實當時太陽活動所造成的影響是更大的。

隻不過在那個時間段裡面,人類科技文明對這一現象并沒有辦法直觀的感受,所以人們也隻不過是在感官上覺得氣溫更低罷了

除去這種已有記載的“小冰河”時期,還有許多真正意義上的“冰河時期”。像最近一次冰河時期就發生距今一萬八千年前,足足持續了八千年之久。而在所有推測出的冰河時期中,最長的一次持續時間足足超過了一百萬年,直到今天還有許多遺留的痕迹等待人類去探尋。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0

如何應對“小冰河”時期?

面對這種天體運動所造成的影響,我們本身是沒有辦法能夠阻止或者改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應對措施,避免受到更嚴重的損害。

就人類本身而言,其實這種程度的變化已經很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了。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那就是天冷加衣、天熱減衣,隻要維持一個比較舒适的生活狀态即可。

對于農作物以及各類動植物來說,在它們沒有辦法依靠自身調節去應對此次“小冰河”時期的時候,我們人類也同樣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它們更好的适應外界氣溫變化。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1

首先是對各類農作物的處理,在當今人類種植技術的幫助下,許許多多的農作物都已經轉移進入了大棚之中,完全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麼未來,我們同樣可以提高這種技術,讓更多的農作物免受外界氣溫影響。

除此以外,對農作物的品種進行改良,讓它本身就能夠有效地抵禦氣溫變化,也不失為另一個可行之道。其次就是各類動植物,其實它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生存适應能力,隻要能夠及時施以援手,我們也不必過分擔憂。

除此以外,最應該受到重視的還是氣溫變化所可能帶來的環境危害及影響。在應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各個地方要學會因地制宜,千萬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很有可能好心辦了壞事。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2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高緯度和低緯度的地區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去應對環境變化所造成的影響,那麼取得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外界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地域因素和天氣因素是同等重要的。

相信在當今科學技術手段的幫助下,未來可能持續三十年之久的小冰河時期是很難對人類造成多少影響的。隻要人類做好應對準備,用積極的心态去迎接未來可能持續三十年的小冰河時期,那也一定會像白駒過隙一樣一瞬而過。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3

結語

在面對太陽這樣無比巨大的天體時,我們人類本身是十分渺小的。我們無法決定更無法改變太陽的運動變化和運動規律,能做的就隻有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去更好的适應太陽運動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科技文明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我們有能力決定未來的發展變化,但就當下這個時代,我們還是要努力的做好自身改變才行。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4

除此以外,在整個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或許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于我們人類而言,這卻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和故鄉。當故鄉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并非隻有遠離,還有更好的改善。

無論太陽如何變化、氣溫環境如何變化,隻要我們保護好地球、保護好環境,那自然也能夠更好的生存。要知道人類對于外界的影響相比于太陽的天體運動雖然有一定的峰值限制,但這個峰值的高度卻是由人類自身來決定的。

太陽質量增大到什麼時候(太陽即将開啟冬眠)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