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的認識

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的認識

品牌 更新时间:2025-02-02 14:07:29

打造“差異化”,在品牌營銷圈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如今的市場中,很多時候用戶的消費決策中,“差異化”占據的比重卻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就好像,我們在點外賣時,用美團還是餓了麼很少會考慮二者有什麼差别,更多的還是由價格以及消費習慣決定;當我們需要外出購票時,用攜程還是飛豬也沒有考慮二者的差别在哪裡;當我們購買牛奶時,買蒙牛還是伊利也都是基于自己的喜好...

當我問起你,以上這些對标品牌之間有哪些“差異化”時,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脫口而出。

面對如今産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品牌都在不斷打造産品差異化特質,但對于用戶市場而言,很多品牌的産品卻并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差異化。究其原因,許多品牌對于“差異化”的認知還是存在諸多誤區。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差異化”,從現在開始,讓我們重新認識“差異化”:

一、品牌差異化來自于哪裡?

在正确認識“差異化”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差異化究竟來自哪裡。

從營銷定義上講,差異化是為了讓用戶能夠記住你,并與競品形成區隔,能夠迅速将你從同類中識别出來,并把主動感知到的你的差異化點跟你的産品或者品牌挂鈎,這樣才能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背景下更好的抓住用戶。

在這其中,如何讓用戶主動感知到品牌的差異化特質,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就拿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來說,可口可樂的品牌定位是“傳統的、經典的、曆史悠久的可樂”,而百事可樂的定位則是“年青人的可樂”,一個是曆史,一個是年青,二者在定位上有着非常明顯的差異化。

但在用戶認知中,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二者的區别嗎?顯然不能。

想要讓用戶通過品嘗可樂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曆史”或是“年青”,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太現實,這樣的标簽是不夠具象化的。

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的認識(重新認識品牌的)1

我們再來對比iOS和安卓,二者作為軟件操作系統對于用戶而言是不可視的,但用戶卻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二者之間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來源于哪?來源于用戶的使用體驗,來源于二者在用戶使用過程中不同的性能反饋。

前者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産品,後者是不可視的軟件系統,但後者卻能夠讓用戶明顯感覺到差異化,這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影響用戶認知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二者作為飲料能夠被用戶感知到的其實是“口感、包裝、價格”這些元素,這些元素能夠成為展現品牌文化的載體嗎?很難,所以也就很難被用戶清晰感知。

再說iOS和安卓,二者雖然不可視,但其差異化的核心便是系統的運行性能,這些在用戶使用産品時是容易便能夠感受到的。所以,二者的産異化表現才會顯得那麼清晰。

想要在用戶心智中建立“差異化”認知,必須要讓用戶能夠真切感受到品牌的差異化特質。

品牌差異化形象的産生,核心是源自于用戶内心對于品牌的形象認知。

許多品牌的差異化表現之所以不清晰,核心原因便是沒能做到這一點。

二、品牌差異化的認知誤區

在品牌向用戶傳遞差異化時,很多時候認知往往會陷入一些誤區,從而導緻不能讓用戶真切感受到品牌的差異化特質。

其中常見的認知誤區,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品牌切勿自說自話

我們前面說過,讓用戶主動感知到品牌的差異化特質,才是打造品牌差異化的關鍵。

核心是用戶主動感知,所以品牌就要避免自說自話。

就好像現在很多的KOL以及内容品牌,都喜歡給自己一個定義——“專注于xx領域”、“聚焦于xx行業”、“專注于xx市場”...這樣的定義無疑是在給自己樹立一個“标簽”,與其他品牌形成區隔。

但僅憑這些标簽便能夠在用戶心智中樹立起差異化形象嗎?顯然不能。無論是“xx領域”還是“xx行業”,都是相對廣義的名詞。

對于KOL和内容品牌而言,與用戶真正産生接觸的是什麼?是内容。隻有将自己的标簽融入到内容之中,持續輸出,才能在用戶心智中建立起真正的差異化。

就像現如今各個内容領域中頂尖的KOL們,他們差異化形象的樹立并不是通過一段簡介或是一個标簽,而是通過一篇接一篇的内容輸出,一點一滴構建出來的。

2. 标簽缺乏感知力

前面我們說到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時說過,二者之所以沒能形成明顯的差異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差異化标簽不夠具象化。

這一點,在現如今的市場可以說是經常看到。許多品牌都喜歡把“高端”挂在嘴邊,良品鋪子稱自己是“高端零食”、百歲山稱自己是“水中貴族”、許多茶葉喜歡稱自己是“高端茶葉”、許多白酒也喜歡稱自己是”高端白酒“...

但“高端”到底是什麼?“高端”該如何定義?這些很難衡量。

而且作為食品,與用戶最直接産生接觸的便是口感。那麼作為高端零食的良品鋪子與三隻松相比,“高端”體現在哪裡?作為水中貴族的百歲山與農夫山泉對比,“貴族”又有哪些不同?

這些模糊的概念,很難讓用戶對品牌産生深刻的認知,也很難真的建立差異化形象。

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的認識(重新認識品牌的)2

3. 标簽缺少防禦壁壘

對于很多品牌而言,都喜歡将自身的亮點打造成差異化标簽,但卻很少去考慮這一标簽是否存在防禦壁壘。

要知道,打造差異化标簽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品牌不斷強化才能真正根植到用戶心智。

這個時候,防禦壁壘的存在便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的“爆款産品”,他們都有着極為顯眼的特質,但在火爆一段時間之後便很快消失。原因便是,其爆紅的特質不具備防禦壁壘,很快便被其他競争品牌模仿、跟上。

我們拿農夫山泉來舉例,農夫山泉的廣告詞大家都聽過“農夫山泉,有點甜”。“有點甜”屬于農夫山泉早期打出的差異化标簽,但單純口感上的變化很容易被模仿,于是之後農夫山泉便開始輸出“我們不生産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天然水源地”等品牌标簽,不斷強化品牌的差異化特質和防禦壁壘。

在品牌打造差異化标簽時,“自說自話”、“标簽不易感知、“缺少防禦壁壘”都是導緻差異化标簽難以建立的重要原因。

三、如何正确打造品牌差異化?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什麼才是品牌打造“差異化”的正确姿勢:

對品牌以及品牌文化的認識(重新認識品牌的)3

1. 分析用戶感知點

在品牌決定打造差異化之前,需要先找到品牌與用戶之間直接的接觸點在哪裡。就比如可口可樂,與用戶最直接接觸的一定是産品的“口感、包裝、價格”等元素。

品牌如果能夠将差異化标簽與之結合,通過這些元素去展現自身的差異化特質,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容易讓信息觸達用戶。

2. 打造具象化标簽認知

品牌選擇的差異化标簽一定是越具象越好,這樣才能方便用戶認知和記憶。

如果是概念化的标簽,那可以借助一些途徑讓它盡可能的具象化體現。就像我們前面講到的“高端”、“貴族”這些概念性的詞,很難對其形成清晰的衡量标準,但我們可以通過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去幫助用戶記憶。

就像小罐茶,為了體現産品的高端打出了“小罐茶,大師作”的口号,并且請來八位制茶大師為品牌背書。如此一來,借助大師的形象和背景,很好的向用戶傳遞了所謂的“高端”到底來自于哪裡。

再比如此前OPPO打造的“快充”标簽,快充到底有多快?用戶沒有辦法具體去感知,于是OPPO便打出了“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口号,讓用戶對于“快充”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認知。

3. 尋找品牌與競品的競争優勢

還有一種便是尋找自身與競品的優劣勢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呈現自身的差異化特質。

這一點在“商業互黑”中十分常見,就像蘋果經常發廣告“黑”安卓手機的流暢度,從而強化自身的産品優勢;三星發廣告“黑”蘋果的劉海屏,從而放大用戶的抗拒心理,強化自身的競争優勢...

這樣的方式便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很容易體現自身的産品優勢,樹立差異化形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