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音中的故鄉情懷

鄉音中的故鄉情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5:29:01

文|趙凱

鄉音中的故鄉情懷(鄉音鄉情這端連着老家的親朋)1

鄉音若繁星點綴于夜空,像樹葉垂挂于樹枝,更如絲帶牽連着遊子的思鄉之情。

我的老家是山東蓬萊的大季家鎮,2002年伊始劃歸煙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她東接八角,西臨潮水,南靠柳行,北傍黃海。

當地老百姓的方言與相鄰着的三個鄉鎮有着明顯的區别,在原蓬萊域内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大季家人和蓬萊域内其他鄉鎮的人交流時,隻要露出方言中的一點點蛛絲“語”迹,馬上會被熟悉大季家口音的人捕捉到。

獨特的發音成為辨别是否大季家人的語音識别器。

大季家人說起話來卷舌音、兒化音比較多,尤以山後初(李、顧、陳)家及蘆洋、大趙家幾個村的口音為重。

例如:你是哪個村(cher)(此為臆造音,非本地人讀不準)的、這是三個字(zhì)兒、時間還早(zhǎo)了、我自(zhì)兒個兒去,等等;

以下這些詞看讀音似普通話,用本地方言讀起來實則不然:

老(lāo)師(shī)兒(帶着拖音)、

有什麼事(shì)兒?

更有特點的是,同一個字語境不同讀音不同,比如打保皇出牌時會喊到:

4(sì)個4(shì)、7(qǐ)個7(ch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你的人生之路行多遠,也無論口音随環境遷移而變化多大。

一旦他日踏上故土,聽聞那沁人心脾的鄉音,旋即會被親切的氛圍感染,内心刹那間泛起陣陣漣漪,須臾間就會和老鄉們一同踏上鄉情的大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方便人們出行,蓬萊城區與各鄉鎮之間都開通了客車。

往返于城區和大季家鎮之間有一路客車名喚“8路車”,後改為“蓬萊—山後”(“山後”是幾個村的統稱,相當于一個片區)。

那時生活條件困難,人們往返城鄉多乘坐此車。

我每次在劉家溝鎮老郵電局站點候車時,估摸着時間,在路邊翹盼來向車輛。

雖說客車一天内往返5次,但錯過一次得再等一個鐘頭。

“山後車”終于來了,一腳踏入車廂,耳廓瞬時充盈着蘊含濃厚海腥味的鄉音,先前焦灼不安的心像打了一針鎮靜劑,一下便落了地。

車廂内多擁擠,連過道裡、機蓋上不是坐着人就是放滿了東西。

在晃動的客車上,會經常遇到晚輩兒給老人讓座、青壯小夥幫大姨忙的情形。

當一方表示謝意,另一方會簡單幹脆地回複“沒(mài)兒事(shì)啊”,以此來表達“不用客氣”之意。

彼此大着嗓門交流田間海間的收種、孩子的學業、老人的健康、生活的變化,歡聲笑語填滿了車廂的每個角落。

些許“嘈雜”的閑聊聽着是那樣親切入耳,如叮咚清泉淌過煩躁的心田。

盡管彼時的生活并不富裕,但透過鄉音依然能感受到人們到城裡走親訪友、逛街購物的喜悅,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客車一路奔波,駛入“山後陳家”便是進入“山後”地界。

若逢夏季,一路吹着海風、聞着海腥、賞着海景、聽着海浪伴奏的鄉音,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諧、内心是别樣的熨帖舒暢。

不知不覺間,随着乘客的上上下下、嘻嘻哈哈,喧嚣的車廂裡乘客越來越少,空落落的、漸漸安靜下來。

下車時,熟人之間彼此打着招呼,他們不說“再見”,也不喊“拜拜”,亦不道“後會有期”,隻一聲“等上俺家耍(shuǎ)兒哈”,字少意濃的幾個字道出了鄉鄰間原始樸素的熱情。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終點站——大趙家村(我的老家),每次下車時,總感覺還有什麼莫名的東西落在了車上。

哦,對了,是濃重的鄉音、是濃厚的鄉情,是她一路親切地陪伴着我。

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再回老家也多是自駕,多了舒适方便的享受。

許久沒有乘坐“8路車”了,它已随着老家劃區和搬遷退出了蓬萊的曆史,但那段颠簸歲月裡滿載的鄉情,卻是我永遠難以忘卻的記憶。

老家已拆遷多年,而今和來自家鄉的親朋、同學一起吃飯時,席間我有意駐杯停筷,一味傾聽他們聊天,生怕打碎那優美的意境。

就想多聽聽似近還遠的鄉音,如同吃了我最愛吃的“媽媽牌”茴香(回鄉)餡餃子一樣甘之若饴。

萦萦繞繞、穿透歲月的鄉音是烙在内心的印迹,是永不磨滅躺在心頭的回憶;

鄉情就是永遠的紐帶,這端連着老家的親朋,那頭拴着他鄉的異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