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我與這碗雞湯最早結緣是在小學的語文書,直到2016年,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也就是二年級下學期的課本上,都保留着達·芬奇畫雞蛋的課文。
這篇課文,您熟悉嗎?
但其實這則“老師讓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有任何史料支持,細節上也可謂是漏洞百出。多少人幹了這碗毒雞湯的同時,也錯看了達·芬奇其人。
達·芬奇真的不是勤奮派,人家是純血天賦派。
他的全名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以下為了方便都叫達·芬奇好了。
作為私生子,達·芬奇12歲以前都生活在芬奇鎮,雖然大家庭關系複雜,但他的生活相當安定。1464年平靜的生活被打亂,随着繼母阿爾比拉和祖父安東尼奧相繼去世,他獨居的父親皮耶羅将他也帶到了佛羅倫薩,希望他學一門手藝。
他的家族四代都是公證員,他的父親自然希望他子承父業。但根據瓦薩裡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中的描述,他注意到兒子“從未停止過繪畫和雕塑,這些最适合他發揮想象力”。達·芬奇剛到佛羅倫薩時,這座城市由美第奇家族操縱,這時的佛羅倫薩富饒而包容,是當之無愧的文藝複興藝術與人文主義的搖籃。
達·芬奇自畫像
14歲的達·芬奇在這裡擁有了第一份學徒工作。《意大利藝苑名人傳》記載,父親皮耶羅帶着兒子的畫作找到了好友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詢問孩子是否有繪畫的前途。而已經成為佛羅倫薩中首屈一指的藝術家韋羅基奧,為達·芬奇的天賦感到了震驚。
韋羅基奧有一套嚴格的培訓内容,包括表面解剖學、力學、繪畫技巧,以及物體上的光影效應。韋羅基奧經營着知名的作坊,比起藝術工作室它更像商店,需要工匠和學徒們進行批量生産,完成集體勞動,以保證暢銷的工藝品。
在這裡,達·芬奇學習到的最重要一課是“幾何之美”。在他做一年學徒的時候,韋羅基奧為死去的柯西莫德第美奇設計了一塊墓地蓋闆,它沒用使用宗教圖案,而是單純方形内嵌圓形,後來達·芬奇在《維特魯威人》中采用了這一構圖,可見對其影響。
達·芬奇《維特魯威人》
而他19歲那年,作坊被委以重任将兩噸的銅球放置在布魯内萊斯基為百花大教堂建造的穹頂上,幾十年後在筆記中提起此事他依然滿懷深情,畫下了當初的起重設施和機械設備。
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天頂與采光亭
目前,達·芬奇有據可查的第一件藝術作品,是一面盾牌。它曾經在佛羅倫薩叫價到三百達克特到了米蘭公爵手中。在達·芬奇的繪畫能力終于得到了父親賞識之後,皮耶羅就把一位芬奇鎮的農民用木頭做的圓形盾牌拿給了達·芬奇,讓他幫助繪上圖案。
達·芬奇決定在上面畫一隻像龍的怪獸噴着火焰和毒液,為了尋找素材,他把蜥蜴、蟋蟀、蛇、蝴蝶、螞蚱和蝙蝠的肢體組裝到了一起。盾牌畫好的那一天,連父親都在昏暗的燈光下,被栩栩如生的怪獸吓了一跳。
韋羅基奧作坊當然也有繪畫基本功的練習,但不是畫雞蛋,而是難度和意識更加進階的“衣褶寫生”。要求用細膩的筆法使用黑白兩色在亞麻布上繪制——由此也可見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裡用紙畫了“一張又一張”是多麼奢侈到不可思議的事。達·芬奇要先做出人物的黏土模型,用蘸過石灰水的布覆蓋,筆尖蘸上黑白兩色,在薄薄的麻紗布上作畫,以鍛煉自己描摹光線和陰影的細微變化。達·芬奇後來在自己的筆記中高度強調這一經曆,“畫家的首要意圖,是在平面上展現出立體感。立體感通過光影對比來實現,明暗法,這是繪畫科學的最高成就。”
在學習衣褶寫生時,達·芬奇還探索了暈塗法,模糊物體輪廓和邊界,他在《基督受洗》中天使的眼睛,和《蒙娜麗莎》的笑容中,都用到了這一技巧,沒有了生硬的線條,界限如煙消散,把藝術的靈魂還給了想象。
達·芬奇《基督受洗》
關于達·芬奇的生平有這樣幾部參考資料。1550年喬爾喬·瓦薩裡所著的《意大利藝苑名人傳》,這被譽為嚴格意義上西方第一部藝術史著作;寫于16世紀40年代的匿名手稿《加迪亞諾匿名者書》;吉安·保羅·洛馬佐1584年出版的藝術論著,他的繪畫老師認識達·芬奇本人,而他也采訪過達·芬奇的學生梅爾奇,所以劇本一手素材;以及如達·芬奇的一系列手稿,如《哈默手稿》《大西洋手稿》《馬德裡手稿》等等。
無論是這些重要的參考資料,還是他本人的作品及手稿,都絲毫沒有出現過畫雞蛋的影子。
達·芬奇手稿
或許這恐來自杜撰的畫雞蛋故事并無惡意,它隻是意在強調堅持和基礎的意義。但它“毒”得就和一則斷章取義的名人名言一樣,我們都被愛迪生教育過“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後來我們才知道它還有後半句,“但那1%的靈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也許我們是因為知識面拓寬了解到了,又或許我們隻是随着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地知道了。
當我畫三年雞蛋,我能成為達·芬奇嗎?
當我付出99%的汗水,我能成為一名天才嗎?
勤奮、堅持、基礎,它們很重要,但認識自己更重要。
在我的小時候,我們的教科書和主流教育思想,緻力于灌輸我們這些美好的品質,但它們卻很少引導我們了解自己。
跟我們在畫雞蛋故事裡看到的達·芬奇不同,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甚至曾評價他“耽于幻想,缺乏自律和勤奮,就像他經常放棄未完成的作品和專著……但這也是他創造力的關鍵。”
這些天才和革新者背後,遠遠有比杜撰來的“踏實”“勤奮”更值得我們傳頌的品質:
堅持質疑,堅持想象,把一生不竭的熱情獻給了解世界的一切。
達·芬奇手稿
本文有參考:
《列奧納多·達·芬奇傳》[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