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

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20:49:49

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 "爐火純青"是我們經常碰到的一個成語,往往被用來比喻一個人的某種能力達到了一種完美純熟的境界它的來曆據說是古時候煉丹爐旁的那些術士,在煉制長生不老仙丹時秘不示人的見解,認為隻要煉丹爐中的火焰出現了純青色,意味着仙丹已經煉制成功這裡的純青色火焰,指得是我們今天在冶煉爐中見到的藍色火焰,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趣談成語學科學)1

關于成語的趣味知識

"爐火純青"是我們經常碰到的一個成語,往往被用來比喻一個人的某種能力達到了一種完美純熟的境界。它的來曆據說是古時候煉丹爐旁的那些術士,在煉制長生不老仙丹時秘不示人的見解,認為隻要煉丹爐中的火焰出現了純青色,意味着仙丹已經煉制成功。這裡的純青色火焰,指得是我們今天在冶煉爐中見到的藍色火焰。

火焰中的秘密

人們很早就知道青銅冶煉過程中,可通過觀察爐内火焰的顔色變化來掌控溫度:爐火溫度在500℃以下呈暗黑色,升到了700℃,火焰會變成紫紅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爐火通紅",再上升到800-900℃時,火焰由紅變黃,當達到并超過1200℃,爐内的火焰這時就會發亮,并逐漸變白,當繼續升高并呈現出白熱化時,火焰顔色很快就會由白轉藍,形成所謂的"爐火純青",這裡的"爐火純青"就是此刻爐中溫度的最高階段。

一般來講,提高溫度顯然有利于絕大多數化學反應的加速進行,但是,過于提高溫度,是一種極不經濟的實用手段。如今在化學工業上,大多數都是通過采用催化劑技術來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而不是單純依靠提高反應溫度來完成化學反應。古代煉丹時代的術士們不懂得什麼叫做催化化學反應,往往認為火焰達到了"爐火純青",意味着火候已經到家,長生不老的仙丹也就煉制成功了。

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所用耐火材料的耐溫程度,隻能達到并剛剛耐受住所謂的"爐火純青",要是再繼續進一步加熱提高溫度,就有可能把爐底燒穿而功虧一篑。

說來話長,春秋戰國時留下的科學著作《考工記》中,就有一段當時人們通過觀察爐火顔色變化來判斷青銅冶煉進程的記載,說在冶煉青銅時:混合後的銅料與錫料中先會冒出黑濁氣體,當"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近代冶煉科學技術證明,金屬的加熱熔融過程,由于伴随着多種化學反應的過程,會生成不同顔色的揮發氣體。冶煉青銅時,原料中附着的有機碳氫化合物,由于燃燒的原因,會先行産生黑濁氣體,随着爐溫升高,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無機雜質揮發也會産生黃白、藍白火焰,隻有到了出現純藍色火焰,意味着青銅熔融液體中的各種雜質已經基本上被除盡,說明青銅已經熔煉成功,可以用來澆鑄了。

由此可見,上面所講的這種"爐火純青",應該源自于古代工匠們對青銅冶煉工藝的一種認識,而不是那些守在煉丹爐旁術士們的心中奧秘。它來自于古代工匠們的經驗總結,是科學而不是迷信的見解。當然,在能用青氣,也就是藍色火焰來判定青銅是否冶煉成功,在冶煉工藝上已經相當成熟了。這個經驗應該是古代工匠們經過漫長歲月,通過無數次生産實踐取得的一種經驗性總結。

青銅背後的奧妙

我國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開始利用銅。考古發現表明,當時已能利用冷鍛工藝來加工天然紅銅,并有了初始的青銅冶鑄技術。到了商代,青銅冶鑄技術已臻于成熟,春秋戰國時期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今天人們在全國各地博物館中所見到的大小不一精美出土的青銅器……,就是最好的見證。

作為青銅文明的标志,我們的祖先除了給後世留下大量的青銅器物外,還體現在總結出一套青銅合金的配比規則,即按照青銅器的不同用途要求,生産出不同比例的青銅合金。這就是《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金有六齊"說法,"金"指得是青銅,而"齊"則是當時人們對青銅合金的稱謂。

青銅有銅錫合金、銅鉛合金、銅錫鉛合金這麼幾種,其中銅錫合金的配料比在《考工記》中是這樣描述的: "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也就是說,上述各種不同應用所要求的青銅器,其中的含錫量必須各自有着16.7%、20%、25%、33.3%、40%、50%的比例,這可是世界上有關青銅合金配比上最早的經驗性總結。

國家博物館中那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通過今天的檢測,這一巨大的青銅鼎在成分上已經知道其中銅84.77%、錫11.64%、鉛2.79%的比例,達到了《考工記》中近乎"鐘鼎之齊"的比例要求。充分見證了中華文明史上當時青銅冶鑄技術所達到的高超水平。

後母戊鼎(攝自國家博物館)

近代科學分析表明,含錫量17%左右的青銅器,呈橙黃色,外表美觀,聲音效果較佳,耐腐蝕性好,正是鑄造鐘和鼎之類器物所需要的。随着錫含量的增長,青銅硬度随之有所增加,但會導緻質地脆而易于斷裂;含錫量減少,則青銅硬度會下降,但韌性得以增加。刀、劍、矢(箭頭)一類兵器要求有較高硬度,故含錫量相應較高,而斧、戈、戟之類工具和兵器要求有一定韌性,以提高使用壽命,故含錫量相應地偏低。銅鏡需要磨光,使呈銀白色光澤,要求質硬,不怕脆,故含錫量最高。由此可見,古人們的"六齊"之說,大體上能正确反映當時青銅合金應用中銅錫配比之間的規律,從而使所得青銅器,在各種不同的應用中鑄就了各自的完美。

這個完美并非某年某日一蹴而就的,古代工匠們正是通過青銅鑄造工藝上日複一日的摸爬滾打,不畏懼技藝上的成千上萬次失敗,才給我們後世的青銅冶煉技術,鑄就了這麼一個"爐火純青"的完美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