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跟爺爺相依為命的故事

跟爺爺相依為命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2:08:24

跟爺爺相依為命的故事(爺爺的寶貝我家的)1

編者按:“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征文活動,近期陸續收到不少讀者投稿。有反映家風、家訓、家教、家書的故事,有挖掘老照片、老物件、老車票、老糧票、老布票等背後的故事……“上海徐彙”微信公衆号擇優刊登徐彙本地讀者優秀作品,通過一個個普通人家的“小故事”,喚起人們的時代記憶,展示國家時代變遷圖景的“大變化”。

爺爺的寶貝

爺爺有個視若珍寶的物件,在他眼裡,這物件簡直和傳家寶一樣,每過一段時間,爺爺就會把它拿出來,用軟布仔仔細細地擦拭一番。

小時候,我還不認識這個物件,它由三根木條組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刻度和數字,中間一根可以抽出來推進去。我想把它當作我的一把寶劍,卻被大人嚴厲地制止了。稍大一些,我才知道,這個物件,原來叫“計算尺”。

“計算尺?”我疑惑不解,把這東西翻來覆去地看也沒看出竅門。“就是計算用的。”爺爺簡短解釋了一下,又把它從我手裡拿了回去:“你現在還不會用,再大一些我教你用。”

再後來,我注意到這把計算尺上刻了一排小字:“某某某型号科研組”,問過爺爺,才知道了這物件背後的故事。

當時,爺爺所在的科研單位屬于“兩彈”科研系統。雖說是國家支持的重點科研系統,可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什麼都缺,尤其是先進的科研設備。科技人員大多隻能配備這樣的計算尺用于工作。

“别小看這東西,像對數、指數計算、三角函數、雙曲函數、開根、求幂什麼的都可以求解,我這把還可以精确到三位有效數字!”爺爺揮舞着計算尺,興奮地說着:“當年,我們就靠一把尺,一支筆,就完成了實驗的理論計算,光記錄數據的演算紙就堆了滿滿一間辦公室!”說到這裡,仿佛那把尺在他手裡真的變成了一把寶劍,一把解決計算難題的神兵利器。

爺爺接着講道:“後來,改革開放了,我們才開始有計算器可以用。再到95、96年,我們科研單位才開始引入計算機。”

“那會兒的計算機性能也不行,軟件也沒有。尤其複雜計算,公式套公式、數據套數據,都得靠自己編程序。”爸爸在一旁插了一句。

“你們現在幸福啊,人人都有計算機可以用,以前我們算三天的工作,你們電腦上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了。像你爸爸他們,離了計算機,工作就沒辦法開展了。”爺爺說着,撫摸着計算尺,言語裡透着一絲絲羨慕與不甘。

“那就是說,這東西現在沒用了?”我在一旁問道。“不能這麼說!雖然計算尺退出了曆史舞台,可你爺爺還是把它珍藏下來,你知道為什麼嗎?”爸爸瞪了我一眼,接着說:“這把尺子,可算得上是曆史的見證了,也是你爺爺那一代科研人員的珍貴記憶。”說完,爸爸給了我一連串的名字: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于敏,讓我自己去網上查查文章,多體會了解一下。

查完資料,我才想起,爺爺放計算尺的盒子裡,還有一張印着毛筆字的紙,上面寫着“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撫今追昔,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要向我們家最值得尊敬的人緻敬,也要向所有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而不惜流血流汗、無私奉獻的奮鬥者們緻敬!

編輯:楊舒晴、楊宜修

校對:王冰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