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曉秋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上一期(回顧點這裡哦),我們已經學習了古詩詞中的力學知識,不知小夥伴們還記得多少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古詩詞中蘊含的熱學、聲學和光學知識。
外在輝煌内因掌,微觀世界歌聲朗
熱學
《梅花》
王安石(北宋)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人以梅花苦寒中堅貞不屈、淩霜傲雪、獨放異彩的孤傲品格來隐喻詩人不懼仕途多舛,依然秉持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
雪花飛舞的冬天,遠遠地如何識别雪花與梅花?詩人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提出以誰能暗送芳香為标準進行區分,由此告誡人們識人斷事,不能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内部看本質。
《梅花》(國畫 圖片來源/全景網)
那梅花“暗香”從何來?一是梅花花朵會分泌芳香物質,芳香物質的分子時時都在空氣中做着無規則分子熱運動;二是攜帶梅花花粉細小的微粒,當其離開梅花花朵,進入其花枝周圍的空氣中,這些細小花粉也在空氣中做着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正是梅花芳香物質的分子熱運動和梅花花粉飄散後的布朗運動,使芳香分子溢滿花枝周圍或更遠區域,從而使人在較遠的地方就能嗅到梅花的香氣,進而識别出附近綻放的梅花。
琴瑟鳴和音跌宕,殿宇宏闊回聲朗
聲學
《早發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該詩展現了詩人在流放途中獲皇帝赦免後,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時的情景。詩人帶着歸心似箭的愉快心情,乘船從長江順流而下。沿途欣賞三峽兩岸的迤逦風光,耳畔不時聽見兩岸密林傳出長嘯的猿聲,以及經峽谷陡崖反射的猿嘯回音,船隻風馳電掣般駛過千山萬水。該詩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空谷回音、餘音袅袅的場景。
三峽兩岸風光無限
那何為回音呢?聲音是一種機械波。物體振動時便會由聲源向四周由近及遠地引起空氣分子振動,四下傳播而形成聲波。若聲波傳播路徑上遇到障礙物,就會發生反射,人們在一些區域便可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回音。由于三峽兩岸陡峻的山崖,使聲源發出的聲音,能夠在陡崖之間多次反射,以至于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聽見。
慣于誇張的詩仙李白,叙述上遊群猿的嘯聲與回音不絕于耳,一日之間便返回相隔千裡之外的江陵。如此之快的船速在古代是無法實現的,但卻足見詩人獲赦後的心境是怎樣的輕松愉快,竟使得乘坐的船隻也變成了一葉“輕舟”。
琴瑟鳴和音跌宕,殿宇宏闊回聲朗
光學
《憶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詩人以江岸花兒在日出時火焰般的明亮鮮豔、春天時平靜碧綠的江水,為人們呈現了充滿勃勃生機的江南春之景色。按說江岸植物的顔色應五彩缤紛,為何詩人所見日出時的花朵卻都紅如火焰呢?
日出時,整個天空呈現紅色
衆所周知,陽光由七色光組成,當其早晚照射地球時,其光線以斜射角度進入大氣層,頻率不同的七色光通過大氣層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折射現象。
在折射現象中,頻率較高的綠、青、藍、紫光幾種色光偏折顯著并依次增強;而頻率較低的黃、橙、紅三種色光偏折相對較小且漸次減弱,能更多地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使人們看到整個天空呈現出以紅光為主的朝霞或晚霞景象。
以紅為主的色光照射到物體表面,經物體反射後到人眼裡的也多為紅光,故而出現詩人所見兩岸花草身披朱衣,一派“紅勝火”的壯闊晨景。
至于碧綠的春江水,主要源于冬天枯水季節,江湖水平緩,有利于綠藻生長。含有豐富綠藻的水體,将更多綠色的光線反射到人眼,使人們看到“綠得如同藍草”浸染過的春江水。
今後我們讀中國古詩文時,不要忘了從物理視角理解詩文中所含的物理現象和規律,這樣更有益于深入感悟詩詞内涵。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群”,
青少年科普内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
上線啦!
知力君根據科普文章的主題和中小學生的學業拓展,形成每日一題,幫助青少年課内課外有效結合!
結合本期的這篇科普文章,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初中物理】知識點。
點擊“閱讀原文”趕緊參與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