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陶藝的發展,有其很大優勢區别于他紫陶。自明晚期的江南,農業、手工業日趨繁榮。生産力的發展,形成了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躍,從而使商業文化日益多姿,異彩紛呈。紫砂壺的制作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由于文人雅士的參與,一舉奪得了“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的美譽。
幾百年來,宜興紫砂的發展,涵蓋了多個方面,有民間的、文人的、宮廷的、宗教的、外銷的。這種陶瓷文化的發展及影響力,是其他紫陶無法相比的,在世界陶瓷文化史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一、紫砂陶的特殊存在
紫砂陶僅指宜興紫砂。國内其他地方亦有少量紫砂,但與宜興紫砂有所區别,也有少數地方生産紫砂産品,都是延續宜興紫砂的傳統風格。
宜興紫砂為宜興當地所産,有紫泥(紫砂泥)、紅泥(朱砂泥)綠泥(本山綠泥)三種。紫砂泥是一種水雲母一石英一高嶺石類黏土,其中含有較多的鐵礦物。燒成溫度一般在1150℃左右。宜興紫砂為泥片成型,圓器打身筒,方器鑲身筒,筋紋器型亦可搪身簡制作。燒成時,無需裡外施釉。
清 掇球壺
清 楊彭年爐棱壺
二、紫陶
紫陶泛指各類棕紅色陶土材料制作而成的表面無釉陶器的總系稱。明清以來,全國各地有多處生産此種類型的陶器。其成型方法多為手拉坯成型、注漿成型或者較為原始的泥條盤築成型等。比較著名的産地有:雲南建水、廣西欽州、重慶榮昌、廣東潮州等。
1.雲南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器型有茶具、餐具、文具、炊具、花瓶等。
賞析要素:
建水紫陶,最初創于清光緒年間。紫陶的泥料産于當地,含鐵量高,燒成溫度為1200℃左右。紫陶燒成後,質地緻密,不滲水,叩之聲音悅耳。
雲南建水紫陶裝飾為雕刻填泥裝飾,生壞時雕刻紋飾,再填入白泥或各種色泥,形成色彩對比,燒結後,經不同粗細的石料多次打磨,産生出溫潤含蓄的光澤。
2.廣西欽州泥興陶
制品多為日用品,以碗盤、茶具、酒具為多,亦有文具、瓶、花盆等器型
賞析要素:
欽州泥興陶,始于清代鹹豐年間。泥興陶的原料産自當地欽江兩岸的優質紫泥,經過加工,用來制陶,燒成後,胎質細膩,色近紫而隐現赭黃。
泥興陶的成型方法為拉坯、捏塑、模印等多種方法。裝飾為浮雕、平雕、捏塑、镂空、填充、鑲嵌等多種,在陶器燒成後,用金剛砂進行水磨,打磨後塗以石蠟,再進行抛光。亦有不上石蠟,經多次打磨而産生的光澤,稱之為“硬光”,效果更好。
3.重慶榮昌陶器
榮昌的安富鎮是民間工藝美術陶器的著名産地之一。該地盛産紅、白兩種優質陶土,産品按胎質精細度分粗、細陶兩大類。粗陶多為罐缸、壇、盆、缽等日用陶;細者多為工藝陶泡菜壇、花瓶、茶壺、文房用品等。産品質地細膩,可塑性好,燒結範圍較寬,單一原料即可制作成型,且天然色澤古樸淡雅。
粗陶
細陶
賞析要素:
榮昌陶器,明清時期就已名揚于世。約在三百年前榮昌陶器由粗陶進入細陶,當時即行銷中外,深受贊賞。20世紀初,榮昌釉陶生産進入全盛時期。
壺為榮昌工陶器的代表。此兩件作品采取當地優質的陶土,為注漿成型,裡外無需施釉,與宜興紫砂區别較大,質地接近于金屬紫銅色。裝飾以紅泥胎質施白泥化妝土,與壺體極為協調,樸素之外而富有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其他裝飾還有刀刻,采用刻花、剔花工藝雕刻後燒成,作品樸實自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