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生好奇,愛模仿,往往成功的第一次,最令他自豪而且難忘,盡管這隻是遊戲。
在我的第一次中,學會遊泳、學會滾鐵環、學會抽陀螺、學會放風筝等等,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一瞬間所帶給我的快感,當真可以用心花怒放來形容。然而最令我難忘的卻是踩高跷和滾晃闆,因為我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比學遊泳嗆水還要痛苦得多。
街上每興起一種玩法,便産生蝴蝶效應,兒童們立即趨之若鹜,不然,發起者會獨領風騷,落伍者會棄若敝屣。
一次,忽然看見有人踩着高跷去上學,我們羨慕的望着他,在後面跟着他走,他看出我們的心意,臉上那洋洋自得的神情,似乎他就是王子,我們在心裡都生起了一個共鳴:别得意,走着瞧。放學後,便去找竹篙,找來竹篙後又削踏腳的木條,困難在于綁踏腳,怎麼綁都不緊,腳一踩便松下來,隻好求大人幫忙。高跷做好後,迫不及待的便上,誰知應了那句“看事容易做事難”的老話,腳一上踏闆人便倒,不是倒在前面狗吃屎,就是倒在後面頭眈地,碰得鼻青臉腫。一隻腳都上不去,哪裡還能兩隻腳?平衡力差又還性急,怎麼能不吃虧。隻好要别人扶,他慢慢退,我慢慢走,倒也能走一截,就是扶的人不能松手,松手又倒,他也不耐煩,還說你笨。 隻好将高跷靠在牆上,人站好後,用背一頂,失去了依托,便趕快走,結果,不是邁不開第一步,就是剛一邁開,重心失衡,又是一頭栽下來。怪不得人家得意,他早就知道這裡面的不易,但我不能放棄。天知道我摔了多少次,終于,我離開了牆,踉踉跄跄走了幾步,沒有倒下來,心中大喜,興趣也大增。原來會與不會隻一步之遙,那一步之前,你得付出許多努力,花去多少代價,等到一旦掌握,發覺如此簡單,你自己都覺得好笑,這又像猜迷一樣,你怎麼想都不知道答案,别人告訴你結果後,你便啞然失笑。 這不能怪自己笨,由不會到會,雖然當中隻隔着一層紙,但你若想捅破這層級紙,必須像登山一樣,隻能一步一步爬到山頂,舍此别無它法。幾天後,我高跷的技法極為完美。一天,我們相約都踩高跷去上學,一路上,衆人矚目,我們也洋洋得意,誰知進校後,高跷通通沒收,樂極而生悲。
不知誰又發起了滾晃闆,我們立刻模仿,找來木闆、圓木,隻想一試身手了,有了踩高跷的經驗教訓,這第一次便小心翼翼。晃闆的最難是上,木闆放在圓木上面,一頭落地,一頭跷起,你要先用腳踩住落地的一端,再一隻腳踩那跷起的一端,将木闆踩平,人不掉下來,就算平衡了,這隻是最基本的動作,然後再去玩其他的花樣。我這次屏着呼吸,盡可能用最輕的動作慢慢上去,一隻腳承受着全身的重量,另一隻腳懸空輕輕而下,心想隻要動作慢,那跷起的一端便會慢慢下來,不會失衡。誰知又是事與願違,懸空的那一隻腳剛一用力,我便如飛梭一般,往右飛了出去。 飛出去的時候輕飄飄的,感覺倒不錯,落地時突然大地就朝你飛來,你用牙齒和胸膛去撞它,眼中滿是金星,胸口又痛又悶,舌子麻木,你未來得及想其他,隻覺得你強烈的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力量,在它面前,人顯得好無奈。等我費力的坐起來,一摸臉,一手的灰,再一摸嘴,嘴唇腫得老高,口角出血,再摸牙齒,門牙少了一顆,我的疼痛别人是看不出來的,唯一擔心的是,如何少張嘴,避免父母發現我的門牙已失。
這一摔使我知曉是先有實踐,再有理論,如果先有理論,再去實踐,準會一碰一個虧。往後又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直到我找到了平衡,那一刻倒不是盲目的興奮,而是頓悟後的喜悅,我想掉一顆牙齒也是值得的了。後來我能左右晃得老高,甚至邊晃邊脫衣服,簡直到了藝高人膽大的境界。
我找到晃闆平衡的那天,除了喜悅,還有一種收獲,就是覺得世上任何事情,隻要有毅力,循序漸進,總有成功的一天,當然有别人成功的經驗作借鑒,要少吃許多苦。
有了這兩次的經驗,後來我在常德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就沒有再摔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