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聊了聊“大腳趾球向下踩”這個點。聊到了“大腳趾球上下踩”這個動作對腿的啟動,髋和骨盆穩定和正位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對初學者來說,這個點其實并不容易找到,尤其是在站姿體式中,當大腳趾球踩實地面的時候。
所以給大家介紹了一個動作:單腳踩磚的山式。這個體式可以幫你找到大腳趾球以及整個腳内側緣的覺知,并且通過練習這個動作時對身體的觀察,你能夠清晰明了的感受到腳底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到腿、髋、骨盆和脊椎的,你會明白體式和身體都是一個整體。身體任何一個部分的變化都會影響整個體式的變化,反之體式細節的變化也會影響身體。
隻是昨天隻是順帶提了一下這個動作,今天我們專門來講一下這個動作。
單腳踩磚的山式,下圖
在我們熟悉的山式基礎上作了一些變化。站立時不再是雙腳踩實,而是一隻腳踩磚,另一個腳懸空,在這個前提下,其他部位和山式一模一樣的要求,雙腳同高、雙腳并攏,雙腿收緊上提,骨盆端平端正,脊柱延展。
練習方法:
最好是用實木的磚塊,如果沒有實木的,可以在台階或者矮闆凳上,總之要有足夠的支撐力能支撐腳掌,不會塌陷。
這時候雙腳是一高一低的,觀察自己:雙腳之間,重心是否偏向左腳上;左腳自己,外側是否比内側受力更多。整個身體的重心都偏向左側,包括骨盆脊柱。
2、左腳内側緣向下踩地,讓左腳内外側均勻受力。
随着左腳大腳趾球、左腳内側緣向下壓,使左腳均勻受力之後,觀察自己:左腿左髋外側是否向内收回來了;左膝内側向上提到大腿根部,左大腿内側向上提向盆腔;右側骨盆也被向上擰起來,左右骨盆變得同高;右骨盆的向上,把右腿右腳也向上擰起來,最終右腳離地,和左腳同高并攏。
中間的反應我說得比較清楚,是為了幫助大家一步步地找到這個感覺。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個過程:左腳大腳趾球,内側向下踩一>向下的力把左腿内側向上推高一>左内側變高,左外側就收回來了;左内側變高,左骨盆也向上變高一>左骨盆高,右骨盆也跟着高,骨盆就端正端平一>右骨盆高,把右腿拎起來,讓右腳變高。
從最初的左腳大腳趾内側緣向下踩地,到最後右腳擰高和左腳并攏是一連串的反應,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上一個部位影響下一個部位,一環環的下來。
3、一腳踩磚,一腳懸空,雙腳并攏,山式站立,保持10~15秒,始終保持骨盆端正,雙腳同高,重心在雙腳之間。
這個保持的過程對很多人來說都非常的痛苦。有的人足弓酸,有的左臀腿外側酸,有的人小腿酸……總之每個人的反應可能會有點不一樣,從腳底到雙腿到骨盆,最弱的部分反應最強。
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和這一系列的反應,很多體式中都會應用到這一點,雙腳左右分開的,雙腳前後分開的,以及單腿站立平衡體式中。
舉個例子吧,戰三,下圖
很多人的戰士三式:站不穩,身體總是喜歡向站立腿一側倒。
原因:地面上的腳外側是重,内側是飄的;支撐腿臀腿外側向外跑,沒有收回來,這一切導緻整個身體重心向支撐腿傾斜,且向支撐腿外側傾斜,所以身體向外倒。
解決方法:支撐腿一側腳内側緣踩下去,同時幫助支撐腿臀腿外側向内收,重心回來了,骨盆正了;上方的腿再做一點内旋。身體又回到了山式的狀态,就這麼簡單。
這個動作在講解《基礎入門課程》的時候我提到過,當時是建議大家每天練習,可以看做是山式的加強版本,對鍛煉基本功,特别是腳底根基以及雙腿的力量效果很好。
有興趣自己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在樹式中,上方腿一擡起來,對側髋就跑出去了,骨盆也變成一高一低了,應該如何調整。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