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09 21:54:07

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1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逗”孩子的場景:

大人不好好和小孩說話,把小孩當做小動物一樣捉弄,露出兇狠的表情,強行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處在恐慌和懼怕之中;

本來正常應該叫叔叔,有的人非得煞有介事地讓孩子叫爺爺。孩子不叫,他們就裝作生氣,說孩子沒有禮貌,弄的孩子不知所措;

有的人,就趁家長不在的時候,吓唬孩子說爸爸媽媽不要她了,說要把孩子送給他,起身就領孩子走,孩子反抗,就用力拉拽,讓小孩心裡留下陰影。

比比皆是。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2

你認為這真的是在“逗”孩子嗎?還是大人利用孩子來“逗”自己?

那意思就是,你小孩啥感受,我不管,隻要我開心就行。就因為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反抗不了。

我不知道做出以上行為的人,是否有惡意。就權當他們是想“逗”孩子玩吧。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3

而有的家長們,有可能是礙于情面沒有制止。也有可能是自己都沒當回事兒。就看着自己的孩子"任人欺淩"。甚至家長也會覺得很有意思,在一旁跟着偷笑。

你知不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孩子可能很惶恐?

你知不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孩子可能會很害怕?

你知不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孩子可能會手足無措?

你知不知道,别人在捉弄她時,她多麼需要你的保護?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4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明顯不同的概念。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說是不想知道。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比如說“躲貓貓”的遊戲,它是為了增進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鍛煉孩子的能力,培養她的成就感,而不是讓孩子出醜。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5

而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比如,大人手裡拿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願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6

還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動作。

或者看一個小女孩極喜歡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直到小女孩急得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7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習慣。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8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體做法可能不多見了,但人們捉弄孩子的思維方式還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對象。這些捉弄行為表面上看已不那麼粗俗,但它們與上面那些捉弄行為的野蠻本質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重和不體諒。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9

成人們都會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

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隻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産生自卑心理,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10

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陶行知著作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這首打油詩)11

作為家長,你應該為你的孩子保駕護航。讓他遠離傷害。甯願得罪别人,也不能得罪孩子。因為,她是你的孩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