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01:39:07

人類的心理是種奇妙的東西,明明知道有些事情這麼做是不對的,但行為卻好像不受控制,依然按照原有的軌迹運行。為什麼會這樣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誤區造成的。生活中常見的認知誤區其實非常多,你可能不經意就掉入其中。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六大生活中常見的認知誤區。因為隻有了解,才是進步的開始。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心理學家六大心理誤區)1

1、鳥籠邏輯

鳥籠邏輯來源于一個故事。

甲對乙說:"如果我送你一隻鳥籠,并且挂在你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我保證你過不了多久就會去買一隻鳥回來。"乙不以為然地說:"養隻鳥多麻煩啊,我是不會去做這種傻事的。"于是,甲就去買了一隻漂亮的鳥籠挂在乙的家中。接下來,隻要有人看見那隻鳥籠,就會問乙:"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的,為什麼死了啊?"不管乙怎麼解釋,客人還是很奇怪,如果不養鳥,挂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人們開始懷疑乙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乙隻好去買了一隻鳥放進鳥籠裡,這樣比無休止地向大家解釋要簡單得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挂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

這就是鳥籠邏輯。這種被别人用習慣思維的邏輯推理誤解,并且最終屈服于強大的慣性思維的事情。

簡單說來,鳥籠邏輯其實有點像生活中的一種刻闆印象和思維定勢。

比如,當你到了30歲左右還沒有結婚,就一定會有人問被說閑話、被催婚;或者,當你婚後幾年還沒生育,也會被催生,甚至懷疑你的生育能力.......

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思維習慣,或者一些所謂的經驗之談,本質上都是一種認知錯覺。雖然絕大部分人會結婚,但并不一定每個人都應該結婚,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很難逃出鳥籠邏輯的局限。

2、權威偏誤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時他請求一位受試者電擊坐在玻璃窗另一側的一個人,并逐漸增加電壓。從15伏開始,然後是30伏、45伏,以此類推,直到幾乎緻命的450伏。即使受折磨的那個人痛得大喊大叫,渾身顫抖(事實上沒有電流,那隻是一位演員),受試者想中斷實驗,但隻要這個心理學家平靜地說"請繼續,實驗要求這樣做",大多數人都會繼續做下去。半數以上的受試者将電壓升到了最高——純粹是在服從權威。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當我們面對權威的意見時,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容易降低,更容易聽取或按對方的意見行動。這個心理學現象就叫做權威偏誤。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心理學家六大心理誤區)2

3、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隻是造成當前狀态的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翻譯成人話就是指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沉沒成本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夫妻之間:西西在跟丈夫結婚一年多後,發現丈夫出軌了,西西傷心欲絕想離婚,但男方事後痛哭流涕,下跪自罰求原諒并保證以後絕不會再犯。西西最後選擇了原諒,但事後西西發現他的丈夫依然和之前的情人保持聯系,的确是出軌隻有"零次"和"N次"的區别。身邊人都勸她趕緊分開,但她就是舍不得。她說:"我在他身上花了太多時間、精力,我的青春幾乎都給了他。"很顯然,西西就是掉進了沉沒成本的陷阱。

當你把沉沒成本看得太重,就很難下狠心止損,最後做出不理性的判斷、決策,然後導緻更大的損失。

4、後視偏差

後視偏差指的是,人們面臨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時,往往對先前獲得的信息有過高的估價,進而在決策上發生偏差。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後諸葛亮"。

在社會知覺中,人們大多是事後諸葛亮,事情發生後總覺得自己事先的判斷很準确,而實際并非如此。比如以前對某個人的評價并非很貼切,而當這個人作出某種行為之後,他就說:"看,我以前就認為他是這樣的人"。

對事物的判斷也是如此,如果讓一些人預測一場足球比賽誰将獲勝,大家猜測A隊獲勝的概率很高,結果B隊勝了,事後讓大家回憶自己當初估計哪個隊獲勝,很多人認為自己當初就認為B隊能勝。事件發生前後人們的判斷不一緻。

任何事,當你知道結果後,再去找證據,再去歸因,真的太容易了。因為人在事後的分析,都會高估自己,甚至會不自覺地修訂自己的記憶,對自己撒謊。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心理學家六大心理誤區)3

5、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指人們獲得損失時産生的痛苦遠大于獲得收益時所帶來的快樂!

心理學家把這種對損失更加敏感的底層心理狀态叫做損失規避。指的是相同的一樣東西,人們失去它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于得到它所帶來的選擇。

舉個例子:有一次,有一人在回家的路上撿100元錢,顯然是别人不小心丢失的。他撿起這張錢心裡挺高興的,就像是從天而降的一筆收入。但是等他回到家,看到活潑可愛的女兒奔出來迎接他,就很快把這撿到100元錢的事情忘到了腦後。之後又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這個人發現他放在外衣口袋裡,本來打算加交通卡的100元錢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不翼而飛了,他想肯定是剛才在擁擠的車上被人順手牽羊了。雖然隻是掉了100元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損失,但那種懊惱和憤怒卻一直萦繞着他。那一天上班他都心情不太好,一直到回到家,還對自己的愛人憤憤不平地講起這件事。

看到這裡請你想一想,對你而言,撿到100元的高興和丢失100元的痛苦,哪種感情會更加強烈呢?通常,丢失100元的痛苦要大于得到100元的高興。這種心理,就是損失規避的典型表現,得到的快樂,總是無法彌補失去的痛苦。

心理學的五大誤區(心理學家六大心理誤區)4

6、禁果效應

"禁果"(forbidden fruit)一詞來源于《聖經》《舊約·創世紀》的第二節和第三節,它講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貶到人間。

這種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稱之為禁果效應。後來人們通常用偷吃"禁果"來比喻少男少女初嘗人事。從聖經故事中引申出來的"禁果",其含義就是指因被禁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禁果效應"也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在莎翁的戲劇中,羅密歐出身的蒙太古家族和朱麗葉出身的凱普萊特家族世代為仇,然而卻出現了家人越是反對,他們越是相愛,最後雙雙殉情的結果 。

現實生活通常就是如此,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會引發人們更大的關注和好奇。因為"被禁"的東西,總是讓人充滿窺探欲望。比如,父母和老師總是告訴孩子不能玩手機,不能看不健康的書籍等,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卻驅使着他們去偷偷的玩手機,偷偷的看一些不健康的書籍, 可見,"禁果"的魅力尋常人都難以抵擋。

我是淩雲,心理科醫生

陽光心态,健康生活

關注頭條号"科普心理",科普實用、科學、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