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8:33:12

專家簡介:張先龍,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現任上海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兼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外科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關節外科科主任。

專家簡介:劉萬軍,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歐陽元明,上海六院東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關節外科在科主任張先龍教授帶領下,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Brianlab KNEE 3.2系統,為一例類風濕性膝關節患者,開展了我院首例使用計算機導航系統輔助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患者徐女士,56歲,确診類風濕性膝關節炎十餘年,一直口服藥物治療,近一年來其左側膝關節疼痛加重,口服藥物也無法緩解,攝片提示左側膝關節類風濕性膝關節炎,胫股關節間隙明顯狹窄。對于徐女士來說,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最适合她的手術方式了。

全膝關節置換術作為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關節疾病終末期的手術方式,為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獲得良好的下肢力線一直是關節外科醫生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追求的目标。良好的下肢力線可以讓假體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降低假體磨損速率。

計算機導航輔助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計算機捕捉獲得患者精準的參數,指導術者進行更加精準的操作。傳統方式通過髓内髓外定位杆的方式,以及術前全長片進行術前計劃确定,恢複下肢力線所需要的截骨角度。該方法往往受到患者拍攝的時候肢體旋轉角度等因素幹擾,往往很難達到完美的下肢力線。計算機導航的誕生,無需進行術前特殊攝片,通過簡單的術中注冊和定位,就可以通過攝像機捕捉到患者的特征性的标記,确定患者肢體力線,從三維空間上指導術者進行截骨。由于無需髓内定位,特别适合股骨内有内植入物,或者股骨嚴重畸形的,無法使用髓内定位的患者;對于普通患者來說,有了計算機導航輔助,更加可以獲得完美的下肢力線。

針對徐女士的病情,張先龍教授及我院關節外科團隊進行仔細評估後,決定使用Brianlab KNEE 3.2這套目前最先進的計算機導航系統,為患者進行計算機導航輔助下左側全膝關節置換術。據悉,這套計算機導航系統使用無源光學跟蹤技術,大大簡化手術步驟,節省了時間,在導航輔助下,術者可以獲得0.5度以及0.5mm的精準截骨指導。

張先龍教授介紹,該計算機導航輔助技術與其他導航相比,可以在伸屈活動中檢查内外側軟組織張力以及平衡情況,明确膝關節不穩定的來源;通過可調節截骨塊可以微調截骨量,大大縮短手術操作時間。

最終,徐女士術後獲得了完美的下肢力線,膝關節功能獲得了極大的改善,膝關節疼痛完全緩解,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膝關節置換被譽為毫米級的精準手術,而計算機輔助導航,更是将這一手術操作的精準度提高了幾個等級。相信随着計算機輔助導航更為廣泛的應用,将會給更多的關節置換的患者帶來更加精準的治療,以及更加滿意的手術療效。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1

六院東院關節外科的建立離不開我們總院的張先龍教授的辛勞付出。從東院開院之初,張先龍教授就對東院的關節外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無數個日日夜夜,張先龍教授都堅持每周來東院進行手術和查房,風雨無阻,為了抓緊時間,張先龍教授更是經常在前往東院的路途過程中解決了午飯。正是有着張先龍教授的大力支持,東院關節外科才能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地進步着;我科逐步開展各類關節手術,從初次到翻修,從簡單到複雜,各類疑難病例都在張先龍教授以及其團隊的帶領下得到了最佳的治療。從2018年張先龍教授團隊工作室的建立,到2019年9月9日東院關節外科的正式成立,正是張先龍教授帶領着東院人一步一步發展到了今天。我們的科室才剛剛建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工作中,我們也将繼續秉承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努力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的醫療服務,解決患者的病痛,給患者一個術後能完全忘記自己做曾經做過手術的“自己”的關節。

文/關節外科 毛彥傑

關節外科專家介紹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2

張先龍,1964年12月出生,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現任上海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兼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外科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關節外科科主任。

1997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外科系,獲博士學位。1999年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總院;2001年起先後赴美國、英國等地進修關節外科。先後獲得:2003年上海市衛生系統第九屆“銀蛇獎”、2003年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6-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考核特優、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衛生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基金1項;在國内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90餘篇,其中SCI 論文130餘篇;主編國内專著6部,主譯3部;獲得中國發明專利3項。主持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20餘項,研究成果先後獲: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上海市臨床成果獎二等獎;2011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014年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20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委員、關節工作委員會副主委、中國人工關節感染專業委員會(PJI)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關節外科學專業委員會人工關節表界面材料研究學組(CASIS)組長;上海醫學會骨科專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組長;亞太人工關節學會(ASIA)中國分會理事;ASIA人工關節感染共識編委會主任委員、SICOT中國部關節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華裔骨科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機器人外科醫師分會醫用機器人分會常委;中國康複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骨外科學與康複技術轉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委員。《Arthroplasty》副主編;《JOA中文版》副總編輯;《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副總編輯;《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副總編輯;《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編委;《中華骨科雜志》編委;《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編委;《國際骨科學雜志》編委;《中國骨與關節雜志》編委;《中華老年骨科與康複電子雜志》編委。

臨床專業方向:擅長人工髋關節、膝關節置換和小切口微創髋、膝關節置換,髋關節表面置換及機器人輔助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擅長翻修手術,尤其是複雜的髋關節置換,如僵直髋,髋臼骨折術後,高脫位DDH的全髋關節置換術,以及假體周圍骨折的翻修手術等,具有較豐富的經驗。

科研方向:人工關節假體材料研發

人工關節假體骨溶解

人工關節假體感染(PJI)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3

劉萬軍,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

現擔任美國骨創傷骨科學會(OTA)國際會員,亞洲創傷骨科學會(AADO)會員,上海關節外科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康複醫學工程研究會理事,上海市骨關節及運動醫學臨床康複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膝關節專業組委員,上海市浦東新區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創傷骨科雜志》通訊編委。

先後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法國南特醫院和法國聖馬洛醫院骨科進修學習。2010年7月結束了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MGH)近兩年的留學生活回國,在哈佛大學期間主攻各類關節疾病的診治以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回國後繼續從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及骨關節疾病的基礎研究工作,主持上海市關于關節軟骨修複的課題。已在各類骨科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篇),參編醫學專著4部,副主譯譯著2部。多次應邀參加國際會議。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持并完成市級計劃課題4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3項,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3項,醫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臨床專業方向:1、髋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髋關節炎、嚴重髋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濕性髋關節炎、髋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髋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髋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上海六院東院開展首例計算機導航輔助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4

歐陽元明,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從事臨床工作20多年,主攻關節外科,年均手術量1000台左右。擔任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手外科學會委員兼秘書,上海市運動醫學關節微創學組成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專業青年委員,上海市科技專家庫評審專家,亞太膝關節-關節鏡-運動醫學協會(APKASS)會員,國際期刊《Frontiers inNeuroscience》編委,美國期刊《orthopedics》主要審稿人。曾在韓國首爾,德國慕尼黑,加拿大及香港進修學習,掌握先進關節置換手術及關節鏡技術。主持市部級課題2項,廳局級課題6項,參與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發表論著30餘 篇,其中SCI收錄 20餘 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5.804分,主編醫學專著《臨床骨科常見病診治精要》、《實用骨科手術技術與臨床應用》《臨床骨與關節外科診治精要》等4部,獲國家發明專利二項,參與獲省部級獎項4項,廳局級獎項2項。

臨床專業方向:1、人工膝關節、髋關節置換及假體感染松動翻修手術(骨關節炎、類風濕、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骨刺、關節磨損、膝關節内、外翻畸形、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髋關節發育不良)2、保膝,保髋、髋關節鏡手術 3、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積液、滑膜炎,軟骨損傷,半月闆損傷、半月闆撕裂4、全肩、全肘關節置換 5、嚴重肘、膝、髋關節異位骨化關節僵硬松解手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