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指因個體積累的經驗而導緻的行為變化。當新生兒來到我們這個世界時,由于遺傳,他們已經具備一套固有的學習機制,這些機制使他們能夠從經驗中馬上獲益。新生兒的基本學習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第二種是通過對新異刺激的探索而學習,第三種是通過模仿成人而學習。本期将介紹第一種學習方式:通過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進行的學習。
1 經典條件反射
《新生兒的機體反射及其心理機能》一文中,我們曾詳細介紹了新生兒的各種機體反射。這些反射保證了新生兒的經典條件反射學習。所謂經典條件反射,就是當一種新刺激多次伴随着導緻某種反射行為的刺激同時發生時,這種新刺激也能導緻那種反射行為。在本世紀初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中,當一盤肉擺在狗面前時,狗就會流口水,這時的流口水叫做非條件反射,它是與生俱來的;當這盤肉出現在狗面前時,如果同時響起鈴聲或有燈光出現,經多次反複後,隻要一有鈴聲或燈光出現,即使沒有肉出現,狗也會流口水,這時的流口水,就是條件反射。巴甫洛夫因為發現了這種條件反射而獲得諾貝爾獎。為了和後來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發現的操作條件反射相區别,人們把巴甫洛夫發現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反射。
坐圖:非條件刺激(母乳)-非條件反射(吸吮);中圖:神經刺激(撫摸前額)-非條件刺激(母乳)-非條件反射(吸吮)右圖:條件刺激(撫摸前額)-條件反射(吸吮)
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反映了個體的記憶力和知覺能力。在新生兒和嬰兒期,許多能力的獲得都是通過這種條件反射學習而發生的。例如,當孩子哭時,如果在抱起孩子的同時媽媽用搖棒發出響聲,以後孩子哭的時候,隻要孩子一聽到搖棒的響聲,就會停止哭泣。晚上當媽媽哄孩子睡覺時如果伴随着關燈,久而久之,關燈本身就會引起孩子的睡意。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條件刺激都會引起條件反射,隻有當條件刺激具有生存價值時,條件反射才會發生。如前面說的撫摸額頭的條件反射,如果孩子剛吃完奶就撫摸他的額頭,他不會做出什麼反射,但是當孩子餓的時候,撫摸孩子的額頭,他們的小嘴就會開始蠕動,做出吸吮動作,唾液分泌的量也會大量增加。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些條件反射在新生兒期很難産生,如新生兒對危險事物的恐懼反射,在6個月前就很難産生。因為這時候孩子還缺乏必要的運動技能來回避危險事物,在危險事物發生時,他們還要依靠父母的保護,所以他們還沒有把某種條件刺激與危險情境相聯結的生理需要。但是在8個月以後,如果你把奶瓶放在孩子面前同時說“燙”,孩子即便很餓,也不敢用手抓奶瓶。這說明他們已經具備了通過條件反射學習而獲得了回避危險情境的能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先把一個用毛皮做的小白鼠放在一個9個月的小男孩身邊,男孩出于好奇,自然會拿小白鼠玩。但是後來,每次拿出白鼠的同時,就響起尖利、刺耳的響聲,這種響聲足以把任何孩子吓哭。後來,隻要把白鼠擺在這個男孩面前,他就會吓得哭起來。
馬戲團表演的各種動物的精彩節目,無一不是這種條件反射學習的結果。
2 操作條件反射
在經典條件反射中,由于條件刺激的反複出現和随之而來的具體好處,嬰兒增強了對條件刺激的預期,但是他們并不能影響這些刺激。操作條件反射則不同,在操作條件反射中,嬰兒對環境進行操作,操作産生某種刺激,刺激使嬰兒再次進行操作的可能性增大或減小。舉個最容易理解的例子:一個小孩學習彈鋼琴(對環境進行操作),他的彈鋼琴動作可能會産生兩種刺激,如果孩子天分較好,教師教法得當,家長不斷鼓勵,那麼,他彈出的琴聲、樂聲使他自己覺得很好聽,甚至自我欣賞、得意非常,他勢必願意再彈下去,結果是越練彈得越好,彈得越好就越想練。反之,假如孩子天分較差,教師、家長過分嚴厲,學琴動作會使孩子感到困難、枯燥甚至痛苦、厭惡。隻要一坐到琴前,他就産生強烈的對抗情緒,不願意練下去。
這種由孩子自己的操作造成的行為反射就是操作條件反射,其中,由操作帶來的刺激叫做強化物,使行為再次發生的強化物叫正強化物,例如孩子對樂聲的自我欣賞;使行為減弱的強化物叫負強化物,如孩子覺得彈琴困難、枯燥。
心理學家對新生兒進行實驗,發現他們在進行轉頭和吸吮動作時就能表現出操作條件反射。例如,在新生兒的頭右側放一個裝有糖水的奶瓶,當新生兒無意中把頭轉向右側,吃到糖水後,他們會在以後頻頻向右轉頭去尋找糖水,而向左側轉頭的頻率明顯少。新生兒還會改變他們的吸吮動作的強度,如果把奶瓶裡的糖水改為白水,新生兒就表現出明顯的不喜歡,減少吸吮的強度和頻率。
心理學家設計了一種巧妙的實驗條件,新生兒以不同頻率吸吮奶嘴時,實驗室裡的會出現不同的燈光和音樂效果,新生兒吃得慢時,燈光變暗,音樂不好聽;新生兒吃得快時,燈光變亮,音樂也變得歡快,還伴随着人的聲音。結果,新生兒都“發現”了這種關聯,他們的吸吮動作都變得快起來。
随着新生兒的長大,這種操作條件反射的範圍越來越廣,種類越來越多。一位名叫羅維-科裡爾的女心理學家于1987年設計了一項非常巧妙的實驗,她在2-6個月嬰兒小床的上方懸挂一個十字型的像挂衣架似的架子,挂的是一些彩色積木,再用一條繩子拴在嬰兒腳上,這條繩子與架子上特殊的滑輪和轉軸相連,隻要嬰兒一做出踢腿動作,架子就會轉動起來(圖2)。結果,參加實驗的嬰兒隻需要幾分鐘就學會了踢腿,而且越踢越開心,越踢越快。心理學家用這種技術大量研究了新生兒和嬰兒的記憶、分類能力等,獲得了許多寶貴資料。
操作條件反射能很快地改變嬰兒和父母的相互之間的反應。當嬰兒的眼光注視到媽媽的眼睛時,如果媽媽回報以注視和微笑,嬰兒就會繼續注視并同樣發出微笑。母子雙方的動作對對方來說都是強化物,從而增強了雙方的相互作用。這種偶然的動作對母子、父子依戀關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新生兒和成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新生兒絕不是被動的,恰恰相反,他們善于利用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手段來控制周圍環境。如果嬰兒所處環境是無序和紊亂的,例如父母經常虐待孩子或對孩子無責任心,使嬰兒的行為動作不能得到預期的回報,他們的心理發展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智力發展遲緩、情緒冷漠、抑郁等等。另外,腦功能缺陷會阻礙嬰兒通過積極的學習産生相應的行為反應,嚴重時甚至導緻嬰兒的猝死綜合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