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中與“五行”學說
一般我們說東南西北時,是不把中說進去的。但實際上它已經存在了的。它是在古人認識天象時确定的位置,即面朝正南恭立迎候日月星辰時的位置。
而“五行”在《尚書·虞書·大禹谟》中才被大禹提到,當時提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是用來設立官府六個機構的。
直到箕子講述《尚書·周書·洪範》大法時,才确定為“五行”,成為一個學說,并作為《尚書·周書·洪範》九法的第一法,認識完善過程的時間跨度是1300餘年。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穑。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
譯:“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潤而下,火炎而上,木曲而直,金從而革,土稼而穑。潤而下生鹹,炎而上生苦,曲而直生酸,從而革生辛,稼而穑生甘。”
“五行”的物理性:水濕潤而下行成鹹,火燃燒而上行成苦,木可曲可直成酸,金順從而改變成辛,土種植與收獲成甘。
我們現在總是把“五行”畫成圓,以便能看得更清楚相生相克之理。
但我想告訴您,這種畫法是可以變成另一個圖形,“五行”之土,是應該站在中間的位置上,這樣您看變圖成為東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與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圖相一緻。這樣一來,“五行”與時間相對應、與季節相對應,後人引伸到命理、生理、養身(《黃帝内經》)、觀人之性格上,也就明白《中庸》之道就是在講這個中間的位置呢,但重點是在講養仁心。
官職設置打個比方:
司徒是掌管民(人)事、司馬是掌管兵事、司空掌管天文地利(這裡特别注明:若包含天文就是三公,沒有天文就是六卿)原是三公,如果按方位排列就是:南司馬;中央司徒;北司空。其中司徒按東西分,就是司農(稼穑位置中)、司士(察士之官位置東)、司寇(司法、刑獄位置西)那是指六卿了。中間位置既是宰相,司徒,司農在其中(所謂民以食為天嘛)。
認識權衡利弊與遵守規(圓形)矩(方形),否則必繩之以法:也是根據這些原理設置的:東規西矩,上衡下權中間繩。
天幹(東甲乙、南丙丁、中戊己、西庚辛、北壬癸);
地支(東寅卯、南巳午、中辰戍醜未、西申酉、北子亥);
八卦(東震巽、南離、中艮坤、西乾兌、北坎);
五星(東木星、西金星、南火星、北水星、中間土星);
五嶽(東嶽泰山——雄、西嶽華山——險、南嶽衡山——秀、北嶽恒山——幽、中嶽嵩山——峻),連形容詞都講究方位性呢。
實在是太多了……升華了無數,這樣就能感受到“吾道一以貫之”的一緻性的人文文化。感恩閱讀!
《玺》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羅盤》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彼岸》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