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先秦孔子《論語·先進》
馬上就要到開學季了,2021年的高考生們,基本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要成為“大學生”了,内心還是比較激動。
在網上看到一位準大一新生發帖,說自己收到了大學通知書,可是,錄取的學校是“學院”,身邊同學大多是“大學”,感覺就不如人家的好。
很多學生有這種感覺,覺得“學院”要比“大學”差一點,實際上不能這麼理解,比如外交學院,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實力依舊強悍 ,二者到底有啥差别?
“大學”和“學院”有啥差别?很多人還不知道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是擁有很強的教學能力,從整體來看,大學的要求更多,但不代表比學院高一等,部分專業、學科、科研水平等,或要優于部分大學的一些專業,從我國教育部發布相關規定看,“大學”和“學院”的區别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高校規模不同,“大學”在校生8000人以上,“學院”規模要小一些,在校生人數在5000人以上,主要學科數量上的不同,學院至少是1個,大學是3個以上。
師資力量方面,學院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于280人,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曆人數,不應低于30%,副高級專任教師人數不少于30%,正教授職務的教師不能少于10人。
大學的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曆的人數比例要在50%,博士學位比例應在20%以上,高級專任教師人數不少于400人,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人數不少于100人。
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數量,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大學較比學院多一些,因此,學生們的感覺不算有錯,大學相比學院,總體要強一些。
考上學院的學生,也許就感到有點自卑,大學和學院差距這麼大,自己好像也比考上“大學”的同學低一等,凡事沒有絕對性,大學不是終點站,人生的路還很漫長,在大學期間,有很多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學生們要把握住機會。
考上“學院”也不要自卑,還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正如開頭所有,大學未必優于學院,我國有很多實力強悍的學院,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外交學院等,考上的也幾乎都是人中龍鳳。
并且,随着高校自我不斷提高實力,各省市的部分學院,也都轉變成了大學,例如遼甯理工職業學院(本科),已更名為遼甯理工職業大學。
學生考上“學院”就不要感到自卑了,上大學後,還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通過考研或者專升本,提高自身的競争力,學曆固然重要,但也不要過于看重,有很多高學曆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事在人為,學曆能敲開大企業的門,能不能留下來,要靠的是真本事,不想考研、專升本,就要努力提高綜合能力,如果你認定自己屬于底層,将來也難擺脫自卑。
大學是小型社會,要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提高情商,太多的大學生,智商很高,結果找工作輸在了情商上,參加社團、競選班幹部、學生會幹部,都能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學曆有了,能力也具備了,不管你考上的是“大學”,還是“學院”,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或許隻是時間的問題,永遠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人生的路上,會出現很多轉折點,放開你的眼界,會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種可能。
寫在後面:
對“大學”和“學院”有誤解,主要原因是我們想法狹隘,沒有最好的“大學”,也沒有最差的“學院”,決定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還是要看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
大學生的思想上要有轉變,不要粗淺地認為,學院比大學低一個檔次,當想法發生改變,發展空間會增大,會将心思集中在學習上,當你專注提高能力時,不知不覺間,你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不斷的努力,量的積累,将會發生質變。
而且,态度有了轉變,就要付出實際行動,才能促進質變,實踐出真理,不然,也是紙上談兵,通過行動上的探索,才能有突破。
大學生也不要過于追求完美,學曆高、能力強,集各種優點于一身,學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弱勢,或許就不會“大學”和“學院”差距所影響。
今日話題:對于“大學”和“學院”的差距,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