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全國助殘日活動内容

全國助殘日活動内容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6 09:00:46

作者:衣曉峰 郭瑞芳


年屆六旬的劉大哥,平時身體非常結實,沒有任何毛病。一天早晨,身為内科護士的女兒突然發現老爸的面容呆闆僵硬,嘴角歪斜,說話含混不清,一側肢體不聽使喚,立即和家人将他送往當地專科醫院。經專家問診查體,并急診做CT,确診劉大哥患上了“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經靜脈内藥物溶栓,成功為他疏通了嚴重堵塞的左側大腦中動脈;待病情平穩後,患者又被馬上轉往黑龍江省第二醫院康複醫學科,科主任範永春教授帶領團隊迅速為他開展了後續康複幹預,現在劉大哥恢複良好,肢體力量和正常人相差無幾,避免了人們常見的“挎筐”、“甩腿”、“拄拐”等腦卒中後遺症現象。

全國助殘日活動内容(今年全國助殘日主題)1

最大的肢體殘障來自于腦卒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今年第32個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康複醫學會創傷康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優秀康複醫師、黑龍江省二院康複醫學科主任範永春教授介紹,據中國殘聯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約占國人總數比例的6.21%,因殘障所緻的生存困境乃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痛苦和長期的經濟負擔。

這其中,作為一種緻殘嚴重且影響甚烈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也被稱為腦中風、腦血管意外,是因為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所緻血液不能流入大腦,最終釀成的一組腦組織損傷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發病率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範教授介紹,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我國腦卒中發病人數在150萬至200萬左右,腦卒中患病總人數已超過2800萬,其中70-80%的腦卒中患者遺留偏癱、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等,甚至因重度殘疾而隻能靠輪椅代步或者長期卧床。

現階段,城鄉合計腦卒中已成為我國成人緻死緻殘的首位病因,具有高發病率、高緻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經濟負擔等“五高”特點。範永春教授指出,經循證醫學證實,作為降低和減輕腦卒中緻殘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康複醫學是腦卒中組織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為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增強全民助殘意識,有必要走近腦卒中患者,了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腦卒中的自我識别、腦卒中的三級預防,以及腦卒中的康複等相關知識,以防患未然,遠離腦卒中的偷襲。

全國助殘日活動内容(今年全國助殘日主題)2

面對卒中脅迫,并非束手無策

範主任解釋說,從臨床來看,腦卒中危險因素通常分為不可幹預性和可幹預性兩類,前者主要有年齡、種族、遺傳因素等,人為手段無力扭轉;後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髒病、酒精攝入、吸煙、飲食、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不足、心理因素等多項可幹預性因素,其中高血壓居于首位,相對風險達到2.64。通過人為幹預,有助于為腦卒中的進程“踩刹車”。範永春介紹,在全世界範圍内,有90.7% 的卒中與上述可幹預性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對于我國患者人群,以上危險因素與94.3%的卒中脫不了幹系。

這就說明,面對卒中的脅迫,人們并非束手無策,若能夠提早構築“防禦工事”,就能把上面的“叛亂分子”壓制住。那麼,醫生經常說的“腦卒中三級預防”是什麼意思呢?範永春解釋說,一級預防是指在疾病形成前對高危因素的識别,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不當的生活方式等,之後迅速展開防控,使高危人群防患未然;二級預防是在卒中急性發作後,馬上采取對策,減低再發風險或減輕殘疾程度;三級預防主要是指康複訓練,盡可能恢複或補償缺損的功能,讓患者早日回歸家庭、重返社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水平。

留意蛛絲馬迹,就醫必須及時

範永春主任提醒,當突發下列異常情況時,需要馬上看醫生:一是嚴重的眩暈伴嘔吐,這樣的眩暈與體位變化無關;二是偏側肢體無力和麻木,或單側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及流涎;三是吐詞含糊或失語,雙眼向一側凝視;四是嗆咳、進食或喝水困難;五是頭痛嚴重頻發,持續不能緩解;六是抽搐、意識障礙加重或神智恍惚。

同時,腦卒中FAST預測原則也有一定判斷作用,提請家人了解和掌握。範主任解釋,F即面部(Face):請患者微笑,觀察一側面部表情是否僵硬,或眼睑、嘴角有無下垂;A即上肢(Arm):請将患者上肢擡高平舉,觀察一側手臂是否無力而下垂;S即語言(Speech):辨别發音是否清晰及語句是否準确;T即時間(Time):當出現上述三種情況中的任意一種時,需立即就醫,準确記錄發作時間,并告知接診的醫生、護士或急救人員。

至于腦卒中的康複,是有着“黃金期”的,千萬莫錯過。範永春教授鄭重提示,罹患卒中的半年内,是肢體功能恢複的最佳時期,且頭3個月尤為重要。因此康複療法需盡早實施,要搶在病情穩定後的1周内。早期、正規和全面的康複幹預,不僅能最大限度地糾正偏癱、失語以及構音、吞咽、認知障礙等,且能有效恢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沉重經濟負擔。

範永春主任介紹:腦卒中的康複過程是由專業團隊聯合作戰來完成的,成員包括康複醫生、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康複工程師、心理治療師、針灸師、推拿師、康複護士等,缺一不可;并且康複進程貫穿于疾病恢複的全周期,這不僅依靠康複團隊的幫助和呵護,也需要病人自身與家庭共同配合來實現,最終促進卒中患者在身體和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改善。

康複醫學,助力重返正常生活

當前,康複醫學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範教授簡要概括如下——

首先是運動療法:用于偏癱後的運動功能恢複,主要以神經發育學手法與器械訓練相結合;二是作業治療:以幫助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協調性和手的精細活動進行康複,旨在逐步恢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三是物理治療:借助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空氣壓力波、蠟療、冷熱療、水療、光療、超聲波、超短波、微波、經顱磁刺激等技術和設備,用來預防各種并發症、糾正偏癱肢體肌肉和循環等現存問題;四是言語治療:使患者語言溝通能力“失而複得”。

與此同時,還有吞咽障礙治療:即通過低頻電刺激、球囊擴張術、口腔功能控制訓練、吞咽手法訓練、吞咽反射及吞咽協調訓練、食物的選擇與調制、進食指導,增進患者的吞咽功能;心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經常伴有抑郁、焦慮情緒,需要給予适當的心理指導和調解,以主動積極康複訓練。另外,康複工程和康複護理也要同步進行,前者是利用足托、分指闆等矯形支具,阻止偏癱者的肢體畸形,輔助功能活動;後者是在患者發病早期或卧床期時,對其肢體功能位予以擺放和開展被動活動,以預防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壓瘡和褥瘡、胃腸道的并發症,如消化不良、便秘、呃逆等。以上措施一定建立在科學、規範、及時的康複評估基礎上完成,才能實現個體化的康複治療方案,提高康複效果。

最後,範永春教授提示,卒中病人康複過程中,還還可以根據自身具體狀态和條件,選擇一些适宜、适量的運動療法,如自我牽伸訓練、自我肌力訓練、按照康複醫師要求的特定動作,以及做八段錦、打太極拳等,以調攝情志,協調髒腑,促進肢體功能的恢複。但卒中病人的康複必須講求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範主任建議患者和家屬要選擇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給予康複和指導。

全國助殘日活動内容(今年全國助殘日主題)3

範永春主任 黑龍江省第二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全國優秀康複醫師,黑龍江省首屆省級“龍江名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