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性别一詞的由來

性别一詞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9-04 15:14:52

在當今的社交輿論平台上,隻要提到“性别話題”或者“男女不平等話題”,“物化女性”一詞便頻頻出現在評論區中。

例如,當那些電商大肆搞“女神節”以鼓動女性買買買之時,就會有人批判他們“物化女性”:

性别一詞的由來(一詞的由來及出路)1

(一)概念源頭

“物化女性”是指把女性當做物來對待,即注重女性的“生育價值”與“性感的身體”。但“物化女性”一詞到底如何而來的呢?

性别一詞的由來(一詞的由來及出路)2

首先,要從“物化”一詞說起。物化是一個哲學詞彙,涵義很多,我國古代經典中也多有引用,指的是“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和“物化女性”沒有關系。

“物化女性”一詞的最早起源應在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在《曆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出了“資本主義帶來了物化”,其邏輯是:資本使得人們都變成了商品,并且這些商品都是可計算的,工人和産品都變成了可以被衡量的“物”。最終人與人的關系也變成了“物的關系”。這就叫做“物化”。

“物化”這一概念流行起來,逐漸被社會科學接受。一些社會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逐漸使用“物化女性”的概念。1997年兩位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正式提出了“物化女性”的理論框架,認為“物化女性”通過女性的“自我物化”來實現。

(二)傳入中國

在21世紀初,這一理論逐漸傳入中國的學術場域,常被心理學、社會學用來研究女性行為;而文學領域的研究者則用來分析研究小說、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并且随着中文互聯網的崛起,“物化女性”一詞也逐漸進入公衆視野,被理解為“把女性當做物來對待”或“女性與物的關系是很緊密的”。

(三)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物化女性”理論是站在“女權主義”的角度來分析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注重的是“社會物化女性”的角度。

而現實中使用“物化女性”詞語的人,大多認為女性是被“消費主義”洗腦了,大多指的是女性甘願“自我物化”。

二者的差距是,理論把女性想得太過美好,現實把女性想得太過糟糕。

其實從普通的人的想法上來說,我們這個社會總體上都是被“物化”了,每個人都想買更多的東西,并且不想受社會的“壓迫”。

那麼出路在哪裡呢?尤其對女性來說,怎麼辦呢?

性别一詞的由來(一詞的由來及出路)3

一、拒絕自我物化,不把自己當做“生育工具”,當做獨立的女人。

二、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嘛,就要抵制所謂的“消費主義”洗腦,不該買的就可以不買,别把商品當做自己的炫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