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我個人進階到目前的階段,結合我的教學體會和成果,對步幅和步頻此類的話題,其實并不想讨論太多。除了對動作意識本身的理解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太多的人依然處在主動跨步的技術意識去理解步幅和步頻的關系。類似于一群故意裝睡的人,怎麼可能去喚醒他們呢?比如下面這個聊天記錄:
以上的跑友所說的理解,代表了一個現象。首先我們要理順一些概念:
1.即使你随便拿筷子夾一塊雞腿,你也是需要手指、手腕和手臂等部位相關的力量來支撐的,在嬰兒時代,沒有這個力量,那麼父母會給你夾,或是用勺子輔助。那麼,跑步所有的動作發揮,當然需要力量了,這是毋容置疑的。
2.沒有相關的力量,或是相關的力量比較薄弱怎麼辦?去練呀,去提升自己呀!難道你想達成一件事情,或是做好一個動作,期望老天掉下來給你力量嗎?因此,我多次強調,我們在學習和掌握所有階段的動作的時候,都是需要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相關的體能和力量的,以及人體基礎力量和技術的專項力量。
3.這個跑友的核心意識就是以主動跨步的動作意識去理解步幅。而且,他很悲催地認為,專業隊的體質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其實這樣說吧,步幅的産生是動作意識到位以後自然形成的,這個動作意識是否正确,就是你運用不同的動作的結果體現。這個跑友應該是不懂如何理解和運用小腿提拉折疊技術和腰腹部發力跑步的技術意識,所以他認為1.5米的步幅對他來說是非常難,而且還不可思議。
當然,如果我也站在他的角度,以主動跨步的意識去理解他的表達,我是非常認同他的說法的。而且,我還可以很負責地說,如果在主動跨步的情況下,步幅超過1.1米都是很危險的。在主動跨步這個意識中,步幅越大,意味着你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越遠,傷害自然就大。然後就有了以下跑友的表達:
這個跑友的表達挺有意思的,雖然在表達主動跨步的動作意識下,跨步形成的大步幅是很危險,而且容易導緻跑殘,這個說法是對的。但他最悲催的地方是根本不懂小腿提拉折疊、腰腹部發力這些動作是怎麼練,該如何去練的情況下,定義1米多的步幅容易跑殘,在理解方向上容易南轅北轍。如果他真的很用心地理解了我相關的文章,還出現這樣的結論,那麼真是有點感覺他的語文水平有待提高了。
我還可以弱弱地表達一個事實:我今年48歲了,依然可以跑出1.5米的步幅維持5-10公裡。很簡單的算法,我的五公裡PB是18分06秒前年初的,其實今年更快),十公裡去年五月PB是38分16秒,今年應該提高了一點。這樣的話,按180-185步/分的步頻來跑,我很容易達成1.5米左右的步幅的。而且,在我們的練習體系中,即使基礎很弱的學員,步幅自然提高而跑動成績提升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無一受傷,跑動還越來越帥。
我在我的親身體驗中,并結合兩年多對基礎條件非常薄弱的學員的教學過程中,得出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在跑動中絕對不要去思考步幅和步頻的形成。甚至在日常讨論中,也盡量不要去思考這些問題。因為,步幅和步頻的形成,是在個人在運用合理的技術動作中自然産生的結果。
步幅,是一個單步動作技術的合理表現。而步頻,是在跑動中把無數個單步動作串聯在一起,形成轉換支撐的頻率。單步動作的好壞,其實和步頻無關,雖然他們在形成一段額定距離的跑動中有着密切的聯系,類似于親兄弟一樣,骨肉相連。但在各自形成,或是在練習方向的過程中,他們又是獨立的,也就是說,他們各自的不同,需要明算帳,厘清本質。
舉個例子:一桌子人吃飯,桌子上擺放一碟切成塊的整隻白切雞,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雞塊,但美味的雞腿隻有寥寥幾塊,不可能每一個人夾的都是雞腿。但假如擺放的是可樂雞腿,那麼,整盤子都是雞腿随大家選擇,每一塊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個體的不同所導緻的選擇不同。
單步的步幅也是個體。1.1米或是1.5米,性質一樣,但基于質量的不同自然區分為不同的個體。那麼,你在跑動中選擇1.1米還是1.5米的個體步幅,其實是你個人能力的體現。而步頻,僅僅是在你選擇以後服務于你把無數個個體轉換的頻率而已,或快或慢都可以。
也很清晰地說明步幅和步頻兩兄弟的關系:在相同的步幅下,轉換速度,也就是步頻越快,跑動速度越快。但如果在轉換速度也就是步頻相同的情況下,當然是步幅越大,跑動速度越快了。
然後就是我們選擇兩兄弟的孰輕孰重的問題了,你是想通過保持步幅,提高步頻來跑步,還是想提高步幅,維持一定的步頻去跑步呢?這個問題孰好孰壞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們今天可以不讨論。
我的建議是:每個人都要做好一個更好的個體才能提供最佳的選擇,也就是說,你的步幅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如何跑出合理自然的步幅,提供給步頻兄弟去轉換才是你選擇的關鍵所在。
我從來沒有也不會提倡或建議任何人刻意去追求步幅,步幅的大小不是我們人為意識所能控制的,是你的技術動作到位以後自然形成。至于步幅的大小,質量好壞,這就取決于你的個人技術選擇。可以肯定的是,主動跨步形成的步幅質量和小腿提拉折疊,以腰腹部發力去跑步這個技術意識形成的步幅質量,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沒有可以讨論的空間。如果硬要拉在一起去讨論,那無疑于對牛彈琴或是雞同鴨講。
步頻的轉換質量也是一樣的,步頻快慢,轉換的質量如何,也是和你的技術動作息息相關,以腰腹部發力形成的步頻,和主動跨步刻意而為的步頻,是兩個世界決然不同的産物,沒有任何交集的點,不要混為一談。
好了,親兄弟,明算帳的故事很多,在理解步幅和步頻的關系上,我們在跑動中也是需要建立這樣的一個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技術動作的選擇上,需要尋找一份自然的感覺,跑動自然,步幅自然,步頻也是要自然。這樣才是享受跑步的樂趣。刻意而為也不是一個好習慣。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要相信自己,多學習多體會。盡量讓自己以自然放松的心态去探尋成功的實質真相,不要停留在表面去理解事情的内在含義,這樣很容易讓自己處于一葉遮目或是坐井觀天的境地。
出發南海基地幹活,後會有期。(本文轉自本号2019年8月29日推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